說實話,接觸紫砂壺這么多年,我深深感到:“紫砂易得,好朱難尋”。
與普通紫砂壺追求的大氣精工不同,朱泥壺更多的是追求一種隨性的靈動,器物的造型多是嬌小、薄胎、耳細、口巧,可謂婀娜多姿,聘婷秀雅。
朱泥的質感來源于泥料的提煉及合適的窯燒,二者缺一不可,泥料很多人都專題講過,不再贅述,就其窯燒來講是最難控制的,一定要燒至接近玻化狀態的微融境界,方能使其展現出朱泥那特殊的潤脂肌理和迷人的色彩。
朱泥壺在沉穩厚重、內斂古樸的紫砂壺中算是一枝獨秀。然而由于泥性的關系,朱泥壺很難燒制,即使燒制成功也多多少少都有些缺陷。有人說,愛好朱泥壺的人心地比較寬厚,他既愛朱泥之精巧溫潤,又能接受朱泥的不完美。
說得具體點就是:在合適的高溫下,朱泥內涵的脂感物質如提漿般涌向表皮,形成朱泥特有的自里而外的凝脂感,同時在微融狀態下,其顆粒因為高密結晶而大比例收縮,因此,表現出的凝脂肌理往往有收縮紋理,靈性十足,其色彩因含鐵豐富而透出寶石般紅潤,在降溫時會有細小黑點析出,黑紅相間,均勻而自然,構成朱泥另一番視覺美感。
溫度過高,就會玻化起泡,皮面如瓷器般生硬,析出的黑點雖細小但卻過分密集,透出死血般難看的黑紅色,呆板且毫無生機可言,其結構已不屬朱泥范疇;溫度過低,就會造成皮面干松,干巴如紅泥,毫無潤度可言,析出的黑點大而不勻,無論你多么辛勤擦拭都不會養出飽滿甜紅的色澤,當然,養之趣味全無,只有溫控得當才能燒出紅潤甜美讓人愛不釋手的傳世之作來,由此可見,選一把可人的朱泥壺是多么難!
朱泥壺的韻味來自其不經意間的自性而非刻意的修飾,她的美就好似少女毫不做作的不經意賣萌。這樣說吧:她應該是村頭田野里正在干活的“神仙妹妹”,絕不是南京夫子廟里閑逛的扭腰女人,前者自然羞怯,天生麗質,雖不完美但純真率性;后者惺惺作態,香濃可人,雖表面完美卻膩俗圓滑,同是女人,韻味不同,氣質相差何止千里。如果有一把朱泥壺,能像其它泥料的紫砂壺一樣工整,遇到就不要錯過,能擁有就是緣分。
1522934630 (復制粘貼與紫砂老師切磋壺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