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往往能改變很多事情。
很多時候,你斗志昂揚地收集和分析數據,信心滿滿地向領導呈遞方案或者提出建議,換來的卻是一盆兜頭而下的冷水,將你的努力全盤否定。你以為是材料準備不夠充分,進而展開更多的分析論證,可領導的表情卻是越發不耐煩,結果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不僅如此,甚至于你在平時與人溝通時,你的建議也甚少得到別人的采納。
而另一邊,你的對手卻用短短的幾頁報告和兩三頁PPT就讓領導笑逐顏開,簽字通過方案。意料之中的,你又一次將升職的機遇拱手相讓。
可你的建議明明比對手好啊!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
《極簡思考:來自世界頂尖咨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這本書告訴我們:失敗的原因,不在于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在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打破了商界原本“用數據得結論”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更為行之有效的溝通方法——結構化思維過程,幫助你用最簡練的提案和最短的時間打動決策者的心,讓提案通過。
作者邁克·費廖洛曾任職于世界頂級咨詢公司麥肯錫,后創辦自己的公司,其團隊幫助無數世界知名公司領導人掌握了更清晰、簡潔、高效的工作法。
在《極簡思考》這本書里,邁克·費廖洛用結構化思維過程的九個步驟,以論點為核心來構建整體方案,同時用故事思維來整合觀點,充分考慮決策者,引發其共鳴,提高方案通過率。這本書里詳細介紹了通過九個步驟以不斷重復和迭代的方式完善和優化提案的方法,而這九個步驟又可以簡單總結為三個大的方面:設置整體框架,完善和優化提案,傳達信息。
一、設置整體框架
這個部分包含了前三個步驟,即定義問題、提出核心建議、搭建框架。
在方案開始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白真正的問題是什么,由此來提出核心建議。而核心建議包含兩個點:假設和觸動點。
“假設”簡單直接地告訴溝通對象“我們應該做什么”,而“觸動點”則是闡明“為什么要這么做”。
例如:我們應該進入德國和意大利市場,這可以幫我們增加X百萬美元的銷售額。
前半部分是“假設”,后半部分是“觸動點”。當然,由于利益相關人的關注點可能不止一個,又或者有多個利益相關人,觸動點的設置也不止一個。比如針對人力相關的領導,我們會加入“我們會進入一個兼具數量和多樣性的人才庫"這個觸動點。
觸動點務必直擊利益相關人的關注點,引起他們的共鳴,同時將數量控制在三個以內,排列順序以決策者優先。
其實網絡上各大平臺推出的各種讓人具有購買欲望和閱讀想法的軟文與核心建議的設置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零基礎公號寫作,實現月入過萬。實際上就是以高收入為觸動點,引起大家的共鳴,從而購買課程。
而框架的搭建則用于引導溝通對象按照你的邏輯來思考問題,認可你的建議。根據溝通對象的不同,我們需要運用不同的結構,這里有兩個結構可供選擇:層形結構和列形結構。
層形結構包含核心建議、形勢變化和背景介紹三個板塊,適用于溝通對象缺乏背景知識或者抵觸你的建議的情形。當溝通對象對主題了解不夠,比如決策者是空降的領導,對你的工作并不十分了解,你可以更側重于背景介紹;若是決策者抵觸你的建議,你可以加大”形勢變化“所占比重,引導聽眾支持你的建議。
列形結構是核心建議下設多列,每一列包含一個觸動點和相關舉證。適用于溝通對象熟悉你的主題的情況。每一列的設置必須與核心建議里的觸動點相對應,其排列順序根據溝通對象,以決策者優先。
當然,實際情況中,利益相關人可能對部分內容熟悉,這需要我們將兩種結構結合運用。針對不同的溝通對象,最好設置一對一的框架。比如同樣的報告,發給你的直屬領導,以列形結構為宜,而發給對主題不太了解的客戶,則最好采用層形結構。
二、完善和優化提案
這部分包括中間四個步驟,即創建故事、打磨故事、選擇重要事例、證明或推翻假設。
該部分的要點可以分三個點來簡單理解,故事思維、完善提案和優化提案。
1、故事思維
雞湯文之所以比說教類的文章更盛行,是因為人們更愿意自己從故事中領悟道理,而非粗暴又枯燥的理論灌輸。故事思維讓整個提案的邏輯更為嚴謹,且簡單易懂,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導對方進入你的論題。
故事思維的應用原則上不改變結構框架,語言敘述簡練,忽略掉細節。
遵循框架讓邏輯更嚴密、更易觸動人。如果是層形結構,則采用倒敘的形式,即先背景介紹,然后形勢分析,最后引出核心建議。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原本對主題不熟悉的溝通對象了解你的議題,認同你的觀點。如果是列形結構,則以順敘為宜,溝通對象對主題熟悉,自然想快速了解你的想法。此外,各列的敘述順敘依然遵從決策者優先的原則。
2、完善提案
在我們準備材料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分析結果可能會推翻之前的假設,務必及時修改。
例如前面所舉的“我們應該進入德國和意大利市場,這可以幫我們增加X百萬美元的銷售額”的建議,德國市場實際很低迷,貿然進入不僅不會提升銷售額,反而會提升成本。此時應該將德國市場剔除或者換成其他可行的市場。
此外,為了保證提案的客觀性,我們有必要征詢利益相關人和同事的意見,畢竟“兼聽則明”,不同的意見讓提案邏輯更嚴謹,同時還需征詢對手的意見,如果你的提案經得起對手苛刻的質疑,它的可靠性會大大增加。
3、優化提案
根據決策人的關注點不同,我們可能需要調整敘述方式。還是以“我們應該進入德國和意大利市場,這可以幫我們增加X百萬美元的銷售額”為例。
我們在列舉觸動點的舉證材料時,如果決策人對利潤比較關注,則應適當加入利潤相關的分析數據,數字盡可能清晰、具體。分析數據不宜過多,但必須具備說服力。
三、傳達信息
這部分是思維結構化過程的最后兩個步驟:整合信息和分享想法。
1、整合信息
整合信息實際上就是選擇合適的溝通載體,將信息嵌入載體中用于傳達。
在職場中,我們常用的應該是報告,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大量信息。報告的標題是關鍵,就像一篇文章,好的標題很容易吸引讀者進行閱讀。內容提要盡量控制在一頁,簡單直接地展現整個方案。而報告的主題則按照內容提要的順序來展開。
2、分享想法
在分享想法的過程中溝通對象的反應至關重要,根據對方的反應調整你講解的速度和各部分的詳略程度,比如你講述到德國市場的發展情況時,對方點頭微笑,其實表示他對這部分有所了解,此時你盡可以簡單略過。這無疑會加不少印象分,讓對方認可你。
此外,提前分享信息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們都知道,每次開會的時候,一份陌生的報告擺在面前,大部分人很難快速領會其中的精髓,甚至有可能曲解其意。
最后是答疑。相信大家對大學畢業時的論文答辯并不陌生,簡單直接、直擊重點的回答無疑會讓老師給出更高的分數。職場的答疑也是如此,它會加深決策者對你的認可程度,提高提案通過率。
在《極簡思考》這本書里,邁克·費廖洛提出以結構化思維過程解決問題,以論點為核心來構建方案,找出溝通對象的利益觸動點,用故事思維引導對方得出我們的觀點,從而認可我們的建議。
結構化思維過程的運用,不僅僅是幫助提升提案的通過率,熟練地掌握之后,對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如語音、電子郵件、備忘錄等方式的溝通,甚至于面對面的交流觀點時,也有出人意料的促進作用,以此方法進行溝通你會發現很容易就能引導別人認可你的觀點。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無疑會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你的升職之路也會順暢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