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功力從哪里來
有幾天沒有做運動了,昨天晚上忽然想起,于是做了一組Keep,整個過程感覺渾身都在舒展,才不是呢,是全身都在抗爭,肌肉一點點在撕裂開,就像那即將炸開的爆米花。
這種感覺肯定是非常不適應的,無獨有偶,有幾天我沒有系統讀書了,所以在讀書上也感覺到一絲絲的吃力。所謂的吃力,表現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速度慢,再有就是容易倦怠。
我知道這幾天或多或少有些伙伴在讀群里的讀書方法的書,無論你是在繼續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是打磨你的《高倍速閱讀法》,再或者已經完結了《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也許你已經開始了新的一本書。可是,你可曾想過,我們為什么要讀它們呢,你能從這些讀書方法的書里收獲到什么呢?
我發現在讀書上最大的一個騙局就是會讀小說就是會讀書。你看,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讀小說,可是幾乎識字的人都能順利讀完。但是,那小說明顯是被包裝過的,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都是被精心設計的,這種設計比普通說理書、非虛構類的書高明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你去思考,你只要投入時間,它就可以給你結果。如果這里面再有一點點的小推理,那么可能又俘獲一大堆粉絲。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我們就會很無奈的發現,其實很多人真的是不會讀書的。你不用急著反駁我,在你反駁之前,你想想你一般是如何讀書的,你的讀書習慣又是什么樣的呢?
很多人會想,只要我識字,我就可以閱讀;只要我可以閱讀,我就能夠讀書;只要我讀完一本書,那么我就是占有了它。
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說明:
我現在是一個單身青年,那么我就可以追求女人或者男人;只要我可以追求到TA,那么我就可以結婚;只要我可以結婚,那么我們就可以長相廝守。如果真的是這么簡單的話,那么多離婚的夫妻恐怕只能用有病或者沒事閑的來形容了。
夫妻相處要有方法,幾乎每個幸福的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相處秘籍;而所有的不幸的家庭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得其道,兩個人越走越遠。
表面看方法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懂得一個領域的基本規則,這就好比我們使用智能手機,要熟悉基本的功能菜單、軟件的下載和刪除、通訊錄的保存等,這些規則沒有什么復雜的,但是不懂得你就無法正確使用它,更不用說用它們達到大腦的第二器官或者工具的效果。不信,你看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截圖、如何安裝軟件,不要笑,這真的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學習讀書方法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好處,這也是我極力推崇的,那就是建立我們對于讀書的元認知。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1、當你讀一本書時,你會想到,我是這樣讀完一本書的。
2、當你閱讀讀書方法的書時,你會發現原來書還可以這樣的讀,比如掃讀、跳讀、主題閱讀等等;
3、當你再次讀其他書時,你會嘗試用新學到的方法,可是有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回到原來的方法,這時你會發現,明明知道的方法怎么就用不到呢?
4、在一番掙扎后,你開始有意識的用新方法,這個時候你再回頭看自己的閱讀過程,忽然覺得自己不僅在閱讀,更在思考如何閱讀。
有過這樣的體驗之后,我們大腦里就仿佛多了一個教練在身邊,當我們每次嘗試用笨拙的、落后的方法讀書時,總有一個聲音在耳邊提醒你,“伙伴,你又倒退了,不記得上次我們說的好方法了么”。
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不耐煩,一下子把他推走了,但是只要你愿意,他總可以把他召喚出來。
沒有什么比這個收獲更有意義了,我們讀書可能有各種目的,各種想法,但是一旦開啟了元認知能力。接下來發生的各種奇妙的體驗都會帶我們上升到新的高度,仿佛一下子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我們知道一個高手和一個普通人看同一本書就是收獲不同,這其中差距一方面體驗在閱歷和經驗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元認知能力的高低上。
讀書還有什么好處呢?歡迎你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