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提起考試總是讓人感覺很揪心,尤其看看現在的孩子,為了考試小小年紀就一身壓力。
據說,現在有的小學只要平時每次考試達到某個分數以上,期末就可以免考。
所以這些小學生們為了一次免考,每次測驗都膽戰心驚。
這其中不僅僅是為了免除一次考試,免考說明優秀,誰都想優秀。
我同事的孩子就是這樣,所以有一天她媽媽驚訝地發現孩子小小年紀居然有頭皮屑了,用了好多方法洗發水都沒有效果,但是到了假期竟自己就好了。
可見孩子的壓力有多大,要知道這只是小學生而已。
中學生的壓力更不用說,似乎只有通過那場考試才能看見未來。
大學生也要通過考試才能拿到畢業證或者獎學金。
正是因為考試和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東西掛鉤,我們才會這么緊張它,畏懼它。
2
正是因為它如此重要,我們會對它特別在意。
比如有些人靠抄襲得高分,有些人會因為和老師關系好而得高分,當這種不公平但又對我們很重要的事情發生,我們整個人都變得不好了。
后來我自己當了老師,但我發現,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和我自己內心的想法有很大差別。
我認為學習不錯的學生,有可能在考試中考得非常慘,而那些看起來不認真聽課的學生反而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這其中當然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同學平時不太愛表現,本來基礎不錯只是老師沒發現而已。
但也有一些學生就是靠考前突擊得到了高分。
而那些沒有考好的學生,我認為是學生沒有掌握考試的方法。
當然這個前提一定是學生對知識理解不透徹,但為什么有的同學同樣學得不太懂,但卻能取得好成績呢?
因為考試不等于真正掌握知識和能力,只要是考試就有應對他的方法。
新東方英語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他教的正是如何通過一門考試。
所以考試本身也是一種技能。
3
盡管應試教育有那么多的弊端,但我仍認為應試教育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篩選人才的方法。
比如抄襲的人,頂多能抄到中上等,真正的第一名是不可能靠其他方法做到的。換言之,如果你的實力真的那么強,其他人搞一些小把戲也是完全影響不到你的。
只要考試就有應試的方法,所以如果你不關心考的是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復習所謂的重點,那得不到高分也無可厚非。干什么事情,都要遵守它的規則。
上大學的時候,整個大學四年我們班的第一名都毫無疑問地被一個同學霸占。
我們上學的時候好多同學都很認真地學習,天天學到12點的同學大有人在,我們班的第一名并不是最用功的一個,但是他是學得最明白的一個。
記得有一科我實在學不明白了,考試前就去請教了我班的第一名,考前復習那樣緊張,他也沒有不幫助我,反而耐心地幫我把知識串成線,告訴我哪些是重點,哪些地方有可能出題。聽他講完之后,比我上課聽得還明白。
當時我們很多人都會去向他請教問題,他都耐心地為大家解答。
考試的時候也難免有同學抄襲,但是每年的第一都毫無疑問的是他。
所以可見當你自己足夠有實力了,就不會太在意其他的事情,因為他們不會對你產生影響。
而只有在我們還沒那么強大的時候,才會特別在意誰誰又做了什么投機取巧的事情,因為那些行為會影響到我們。
所以我說應試教育其實還是很公平的,至少你的努力會看到希望,當你的能力達到一種頂尖的程度,是能夠得到你想要的結果的。
4
但是第一名只有一個,在我們暫時無法將自己的能力達到那么強大的時候怎么辦呢?
那就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啊!
提高能力不容易,但是應對考試還是有它的技巧的。
考試只認結果,他不管你之前付出了多少努力,即使你再辛苦,但是如果你弄錯了方向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我們關注的點永遠應該在自己身上,我還有哪個知識點沒弄明白,我復習的范圍是否正確,我怎樣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我為什么沒有得高分?
當你的關注點在自己還應該提高什么上,就不會太在意別人了。
我們管不了別人,但我們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更何況一場考試能解決的事情都是簡單的事。
就像博士期間沒有考試,但是博士很難畢業。我現在反而很懷念曾經只要考過幾次試就能拿到畢業證的那些歲月。
考試是有標準答案的,我們所有的努力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的。
但是如果不考試,也就是說沒有標準答案,你甚至都不知道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好,最好,更好……
這種沒有止境的目標是最可怕的。
以正確的心態看待考試,既不輕視也不畏懼,既認真對待又告訴自己,只是一場考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