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解讀的這本書的作者是韓國作者鄭恩吉,基金投資咨詢師,現(xiàn)在是韓國tbs交通電臺女主播,負責主持六七檔節(jié)目,作者堅信經(jīng)濟獨立才是真正的成人,從中學時代就憑借良好的理財技巧和生活習慣攢錢。
她經(jīng)濟獨立的同時實現(xiàn)了澳大利亞留學,買房買車,提高個人能力等生活目標。
作者通過儲蓄發(fā)現(xiàn),理財不是知識而是實踐。
理財不是攢錢的技術,而是生活本身。
那么,她的經(jīng)歷能帶給我們哪些啟發(fā)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完這本書。
一、理財?shù)拈_始
她是什么時候開始理財?shù)模?/p>
作者攢錢的習慣,或者是理財?shù)拈_始是在她上中學之后,學校附近開了一家銀行,0元也可以開戶,所以她就進去辦了張存折。
從那天起,她就開始讓一串串數(shù)字印在自己主動辦理的存折上。
錢的來源就是父母給的零花錢。
這個零花錢的數(shù)額呢,每個月不過一兩百元而已。
拿到零花錢之后,全部存在自己的賬戶上用的時候再取。
我覺得作者呢,肯定是有強迫癥的。
因為在這個階段,她每次取錢的時候,為了不打破喜歡的數(shù)字,為了湊成喜歡的整數(shù),所以就開始自覺地節(jié)約。
日積月累,存折上的數(shù)字也越來越大。
因為每次能用的數(shù)額有限,所以購物買東西的時候,會仔細考慮自己所惦記的東西是否真的必要,是否真的值得從家里跑到遠處取款機取錢。
所以,在最開始儲蓄的階段,她就養(yǎng)成了節(jié)制消費的習慣。
通過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已經(jīng)是身為孩子的父母了。
那么,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經(jīng)驗就是,在開始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就推薦他有一個自己的儲蓄賬戶進行存錢。
讓他自己來管理他的儲蓄賬戶,不用告訴父母他的存折余額,因為這是屬于他自己的小天地,所有的積累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
二、有夢想才能守住錢包
講完理財?shù)拈_始,那么,成年以后自己賺錢自己花的階段,作者是如何守住自己的錢包的呢?
作者從小就夢想著當一名播音員。
由于迫切地想成為一名播音員,所以,作者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全心全意投入到學校廣播站的事物中,花錢的地方也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更準確地說是沒有花錢的時間。
當其他同學為了趕時髦,為了戀愛而消費時,作者呢,一直在朝著夢想奔跑的過程中守住了自己的錢包。
她借用過學長們使用過的教材,經(jīng)常出入舊書店,還成功申請到了獎學金。
而她的這些行為,都是由內(nèi)在強大的目標感來驅(qū)動的,這個目標呢就是我要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和提升個人技能上,爭取成為一名播音員。
作者還提供了一個職場上班族,為了自我提升而省錢的例子:
作者的一個朋友是有名的書迷,工作后沒有充裕的資金購買自己喜歡的書,也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放置自己精心挑選買回來的書。
所以,她就向公司,提交了組建內(nèi)部讀書討論社團的建議。
后來公司批準了。
她不但能夠在公司看喜歡的書,還能結(jié)實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得到一個經(jīng)驗:
無論是誰都會在自己工作的領域當中遇到困難。
而時間,金錢和精力通常都是我們放棄的理由。
如果能夠多花一點時間思考和嘗試,就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三、能夠賺錢的興趣愛好
日常除了工作之外,每個人都會有點興趣愛好,如果把興趣愛好變成能賺錢的事情,那么,就能夠在業(yè)余時間增加收入。
對于這個問題,作者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
比如說,興趣愛好是攝影,那么就不要僅僅停留在購買設備,以及將自己的照片傳上微博這些小事上。
多去參加作品征集,如果獲得獎品或金獎,那么這便成為了創(chuàng)收的興趣愛好。
不僅僅是在國內(nèi),在國外許多網(wǎng)站上也可以找到攝影作品征集展的信息。
再比如說,如果你對體育,樂器,料理信心十足,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給想學習的人作輔導。
特別是家庭料理制作指導已經(jīng)成了發(fā)展趨勢。
現(xiàn)在自己做室內(nèi)裝修的人也越來越多,以此為題材的書籍也應運而生。
但如果你很多興趣愛好,那么,在進行取舍的時候,要考慮所有的興趣愛好中哪些是你“最喜歡和最享受的”。
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yè)和生活方式,發(fā)覺只屬于你自己的獨特的興趣愛好。
四、理財從記賬開始,計劃消費
記賬這件事,我們不需要在家庭賬本上記錄下豆芽,絲襪等零碎的開銷,只需要記錄交通費多少,購物費多少,外出就餐費多少等這些大類別既可。
這樣一眼就能看出每月各類消費的增減額,做到有計劃的消費。
關于計劃消費,作者舉了一個食材采購的例子:
她家的冰箱門上并排貼了三張便簽:
第一張便簽:寫著“已經(jīng)吃完需要購買的東西”。
通常會寫上雞蛋,洋蔥,蔥,牛奶,食用油,醬油等。
而作者一般只在有5種以上的食物不足時才去采購。
去買東西時,只帶上第一張便簽。
第二張便簽:寫著“現(xiàn)在冰箱里存有的食物和食材”。
主要會寫上生紫菜,年糕,泡菜,比薩奶酪,培根等。
沒有做便簽備注之前,作者曾經(jīng)有買了放進冰箱后忘記吃,以至于食物壞掉的情況。
但自從標注了冰箱里有哪些食物之后,幾乎沒有因為長時間忘記吃而扔掉東西。
最后,第三張便簽:寫著“用冰箱里的食材可以做出的菜品名稱。”
如果冰箱里泡菜多,那么就寫上:泡菜餅,泡菜餃子,泡菜燉豬肉等可以利用食材做出的菜品名稱。
有了第三張便簽之后,每次在有好點子時寫上菜品名稱,做飯之前看一下,無需過多考慮,只需要利用現(xiàn)有的食材就可以做出不錯的一餐。
有了便簽以后才知道,未塞滿食物的冰箱,效能可以維持在最佳狀態(tài)。
為了確認冰箱里有什么東西而開冰箱的習慣也隨之消失,因為冰箱門上的便簽都顯示著。
那么,什么時候外出就餐呢?
作者和她老公決定只在有特殊理由的那一天外出就餐,而且雙方都得認可這個理由。
比如紀念日,升值加薪,取得特殊成果,實現(xiàn)目標等等。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減少家庭支出,而且還能夠大大提升外出就餐的滿意度。
由于有了這個特殊理由,外出就餐成了一項具有特別意義的活動。
關于計劃消費,除了食材采購的例子外,作者還舉了購買衣服的例子:
因為作者的衣服不多,所以家里至今沒有衣柜。
三排掛架,一個大的抽屜柜就足夠收納好作者和她老公兩人四季的衣服。
由于可以完全掌握自己有些什么衣服,而且沒有不穿堆積起來的衣服,所以,所有的衣服都能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比起衣服太多不知道如何挑選,衣服少反而更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資金,甚至還可以節(jié)省空間。
此外,衣服少,即便是到了換季,也不用為整理衣柜而煩惱,不需要大規(guī)模地進行整理。
五、找到價值觀相同的伴侶
戀愛的對象對自己而言是獨一無二的。
當你遇到那個對的人,理所應當?shù)臅氲綖樗ㄋ┕?jié)約資金。
為了買杯不想喝的咖啡,看毫無興趣的電影,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如流水般花掉,這絕對不是約會。
由于作者和她老公的金錢觀念很相近,所以在戀愛期間,就一起整理出了很多不費錢,并且效果不錯的約會方式。
比如,如何搭配點餐便宜又好吃,如何便宜看電影等等,他們把尋找這些微不足道的省錢方法當成了一種樂趣。
所以,通過作者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到的經(jīng)驗是:
如果在你沒結(jié)婚之前,不想讓錢成為之后爭吵的理由,那么一定要兩個人先放下一切負擔,開誠布公地聊一下對金錢的看法。
不是所有女人都像電視劇中的女人一樣,可以開著車光芒四射。
享受是在生存的基礎上才有的。
如果買了房子一起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在資金不寬裕的情況下,并不需要置辦好所有的生活用品,只需要準備好必需品即可。
放下一開始就想要置辦好所有東西的貪念,你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而且通過慢慢挑選置辦家里的用品,也讓家里所有的東西都充滿了意義,日后拿起每件物品都能講出買它時的不同經(jīng)歷,這也是增進雙方感情的一種方式。
關于婚后雙方的理財儲蓄問題,作者的建議是:共同儲蓄。
共同儲蓄不需要多大的數(shù)額,而是要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約定。
如果缺失了這兩項,無論你多么擅長理財,也無法實現(xiàn)家庭的共同儲蓄。
獨自為實現(xiàn)目標而奮斗,所需費用會成為一個不小的負擔,可是如果有了共同的目標,兩個人在享受生活樂趣的同時還有共同實現(xiàn)愿望的成就感。
此外,還有一點經(jīng)驗就是:
婚后生活,選擇一個共同愛好。
作者她們選擇了外出攝影作為共同的愛好。
由于結(jié)婚前,兩人都有設備。
所以,外出攝影不需另行花費。
有的時候,作者的老公會有“設備升級病”,但他們早就約定好在攝影作品征集展中取得成績時才可以更換設備。
除此之外,她們還一起運動,而運動方式就是步行。
所以,作者用她自己的例子來說明不是只有花錢的文化生活才是可以共享歡樂的文化生活。
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尋找雙方的共同點,可以一起做什么,而不是隨波逐流,效仿別人的興趣愛好的文化生活。
六、遠離沖動消費,關注個人成長
遠離沖動消費后,個人的時間也會隨之增加。
毫無意義的購物與支出不僅僅耗費了金錢,還占用了時間。
不購物剩下了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不需要為了買還是不買而糾結(jié),只需要多多考慮一下:如何利用重新找回的時間。
作者的例子是,她為了培養(yǎng)自己對經(jīng)濟和投資的興趣,利用業(yè)余的時間,去考取“基金投資顧問”資格證。
通過學習,加強自己經(jīng)濟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拓寬自己職業(yè)的選擇。
因為資金不足,不能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一味地以金錢為借口而無任何行動,那么你這一生都會責怪命運的不公,永遠過著與他人攀比的生活。
最后總結(jié)一下:
理財?shù)脑瓌t大體有四條。
第一個原則:制定明確的目標,堅持管理。
沒有目標的人就沒有儲蓄的理由,也感受不到儲蓄的必要性,也沒有抑制消費的強有力的控制能力。
作者一直堅持經(jīng)濟獨立才是實現(xiàn)自我獨立最明確的一條道路。
人們呢如果不能夠?qū)ふ业阶约合胍裁矗瑢硐氤蔀槭裁吹木唧w答案,那么便會為了過上和他人相似的生活而奮斗。
作者的目標從購買自己的住房到結(jié)婚,到共同還清房貸的債務,再到環(huán)球旅行的計劃。
日復一日,她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實現(xiàn)目標后又開始新的挑戰(zhàn)是多么振奮人心。
只要有目標,我們的生活理財就不會停止。
比起用特別的手段一舉獲千金,她更希望一天一天離夢想更近一點。
此外,還要堅持資金管理:
每一次消費的時候都做記錄,及時了解自己現(xiàn)在的消費是否理智。
通過這樣多次的統(tǒng)計總結(jié),自然而然地就會知道,當下打開錢包的理由僅僅是因為想要買這個東西,還是真正需要這個東西。
第二個原則: 把握先后順序。
首先,要集中儲蓄,實現(xiàn)自己的短期目標。
接下來,在積累的過程中,不進行有負擔的消費。
最后,不吝嗇維持人際關系的資金。
所以,在拿到每月工資或者拿到一筆錢的時候,要先考慮一下資金分配的先后順序。
第三個原則:節(jié)約。
大部分的人都會想:既然吃就吃最貴的,最好的;既然穿就穿名牌,奢侈的衣服。
他們總是懷著這樣的想法:
就是“在這上面節(jié)省那么點能有多大差別呢?“。
可是節(jié)約的人有自己的理由,他們知道自己有必須要做的事情和想要實現(xiàn)的夢想,所以不得不放棄好的東西,以此來節(jié)約資金。
隨著時間的積累,節(jié)省下來的“那么點”會帶來不容忽視的差別。
第四個原則:愛惜他人錢財,用錢有道。
無論何時何地一定會有這樣的人,自己買單的時候,選擇最便宜的,別人買單的時候,選擇最貴的。
然而,對于任何人而言,錢都是一樣的,不是只有你自己的錢才珍貴。
即使比你有錢的人,也要懂得幫他節(jié)約用錢。
儲蓄有道的人知道別人的錢也同樣貴重。
此外,當你在制定夢想和目標時,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夢想而不去關心周圍的人。
與他人和睦相處時,才能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在周圍的朋友有重大事情的時候表達祝福或慰問,樂意請別人吃飯,送不開心的朋友小禮物,都是我們?nèi)粘I钪锌梢宰龅降臑槿酥馈?/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