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微觀經濟學要研究什么?
1微觀經濟學具體研究內容是如下幾個方面。
市場機制:
1.1它要研究市場機制的運行,研究供給和需求是如何決定價格的;
商品的需求面:
1.2它要研究居民戶的行為,也就是居民戶如何購買商品,如何形成需求;
1.3它要研究居民戶的供給要素行為,研究居民如何把資本、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供給給企業。
商品的供給面:
1.4生產規律,即它要分析在生產過程中投入和產出之間的物質技術關系。
1.5 它要分析廠商的供給決策;
1.6它要分析廠商的購買要素行為,分析廠商如何從要素市場上雇傭勞動力,購買土地,購買資本,把它們組織在一起進行生產。
其它分析:
1.7 要分析各個市場間的相互作用。
1.8要分析市場在運行的時候是否有效率。如果沒有效率的話,原因是什么?政府如何去干預?
2微觀經濟學的邏輯主線:關于市場機制的理論,關于價格的理論,關于資源配置的理論,關于人們如何進行選擇的理論。
第一講單元測驗
1.如果一個生產者在生產某種產品時支出的機會成本比另外一個生產者低,他在該產品生產上也仍然有可能不具備絕對優勢。
2.專業化分工是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的,市場交換是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的。
3.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區別:是否可以充分實現個人利益?是否可以充分實現公共利益?是否分權決策?是否有充分的經濟自由?
4.機會成本的存在需要的前提條件:
4.1資源是稀缺的,可以假設一下,如果任何資源極其豐富的話,你在做決策的時候還會瞻前顧后嗎?資源的稀缺性是機會成本存在的前提條件之一。
4.2資源具有多種生產用途;資源的投向不受限制。如果資源只有單一的用途,即所謂的資產專用性,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謂機會成本,即為0。
5.每個生產者都可以具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即使沒有絕對優勢。
6.市場經濟制度通過市場交換迅速傳遞市場信息,有助于實現效率。
7.生產可能性邊界在一般情況下都凹向原點,但在機會成本遞減時可能出現凸向原點的情況。
單元測驗解析:在機會成本遞減時,等量一種商品轉化為另一種商品的數量越來越多,則出現凹向原點的情況。(這個如何理解?)
8.市場經濟通過價格機制和利益導向解決三個最基本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