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老師教導我們,文章開頭空2格,對不對?
工作時,word有個功能,首行縮進2格,有木有?
當我們習以為常,殊不知時代變化太快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媒介轉到手機端,從14寸的屏幕變成5寸。
隨之改變的是,一個拇指大小的字,變成螞蟻大小,一篇萬字大論,拆解成濃縮800字,讀者的耐心越來越稀釋。
一年前,我寫作時,理所當然的認為,段前空2格。從未意識到這是錯誤的,直到有一天朋友善意地提醒,且觀察了好幾個大號文章排版,才發現段前真的不要空格。
尤其是我看了上萬篇文章后,其中有20%的作者都是因為段前空格,被秒拒。大家都已經路徑依賴了。于是寫文、拒稿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
從最開始的“建議”、“不空格排版在手機更好看噢”,變成“不要”、“去掉段前空格”。從一個溫和的建議者,變成粗暴的發令者,因為實在太多了,簡單粗暴,但是高效啊。
好了,在手機閱讀占據超過50%的閱讀時間,如何排版,比較合適,總結以下幾點,排除以圖為主的文章。
段前不要空格
必須擺在第一條,再次強調,段前不要空格。手機寬度就那么點,一行20個字,每段空格占2格,還可以寫多少字呢?
段落之間空1行即可
有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段落之間不空行,一打開文章,密密麻麻一大版,看得密集恐懼癥都要犯了。
另一種是段落之間空2行及以上,原文2個手機版面,可以看完的文章,讀者需要翻4個手機版面,因為總是被翻版面打斷閱讀,不知道最后讀了什么。
一段控制在5行
一段多少行也是有講究的,行數太少,意思沒表達明確。行數太多,容易跳看,錯過內容。
5行左右,相當于一段100字左右。整篇文章看下來就比較規整。如果有中心句,或者重點句,可以單獨列一行,自然突出了。
突出行文思路句
行文思路句,也可稱之為段落中心句。尤其是議論文、撕逼文,這點尤為重要。在行文時,方式很多,規整套路無非就是先破后立、樹靶子后攻擊、總分總等。
突出中心句,可以讓讀者在幾秒之內,掌握行文思路,更大概率進入你的思維圈,從而獲得讀者認同、產生共鳴。
如何突出中心句呢?除了上文提到的單獨列一行,還可以借用加粗(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標注顏色、用引用符號(就是本段所看到的格式)
如果是幾個故事串聯起來的,故事與故事之間的關系,關聯性不強,采用序號區分,也比較常見,如“剽悍一只貓”常用的方式。
1
故事一,我有一個朋友A
2
故事二,我的經歷是
語文老師教的寫作準則,不要忘了
雖然手機閱讀時代,寫作格式有些改變,并不意味著要推翻所有,有些準則一定要切記:
標題里不要出現句號“。。。”,有些作者句號打上癮了,標題出現幾個句號。
引號和句號怎么打的問題,別笑,這問題苦惱我很久,最后想清楚——如果引用的是一段完整的話,句號放在引號之內,如果不是完整的話,句號放在引號之外。
“地”、“的”、“得”要分清楚,“地”后面接動詞,“的”后面接名詞,“得”后面接準備要干的事,比如“我的文章,我平靜地寫文章,我得去寫文章了。”
不要寫錯別字。我深深地被毒害,因為打字快,經常把“有才華”打成“油菜花”、“厲害”打成“膩害”,在聊天時顯得歡快有趣,在文章中,過一段時間回看,自己都臉紅。(努力改進,揪出白字,留言給我,發紅包哈)
PS:有一個規則可以和大家討論,照理來說,“開頭空2格”按照正文的行文,應該寫成“開頭空兩格”,我斟酌后,還是改成了數字,因為數字比較顯眼,方便閱讀和理解。
最后做個總結,移動互聯網時代,寫作你得注意首行不要空2格、段落之間空1行即可、一段5行左右為佳、突出行文思路句和注意語文老師教的寫作準則。
文章有了好的排版,看的人起碼覺得賞心悅目,就像一個清新美女和平庸路人,作為顏控的我,當然選擇兢兢業業地研究美女的內涵啦。
見字如面,愿大家都是顏值與內涵齊飛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