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漢長安城遺址游記

在西安城北、渭河南岸,有一片十分廣闊的地區,盡管城市建設不斷從核心城區向周邊擴張,這里卻始終保留原生態的景觀——空曠的原野,縱橫的阡陌,簡樸的民居——城市的發展無孔不入,卻獨獨對這片地區保持著一種特別的尊重和愛護。這種尊重和愛護里,包含了一種十分樸素的情感,那是中國人對祖先的敬仰,對根源的追溯,對昔日榮光的深深懷念。

這片地區,就是漢長安城遺址。

劉邦戰勝項羽,定鼎天下后,針對都城選擇問題,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爭論。最后,婁敬的一番分析打動了劉邦,使他最終決定定都關中,并選擇了渭河以南的這片區域作為最終的首都所在地,也使得“長安”二字,成為中國人記憶中如黃鐘大呂般的回響。

長安城的建設,由漢朝第一任丞相蕭何領導,少府陽成延負責具體設計、施工,第一期工程是在原秦咸陽城渭南地區興樂宮基礎上建成長樂宮,作為高祖劉邦的臨時皇宮(后來作為太后居住的宮殿);第二期工程是在長樂宮以西,建設全新的未央宮和北宮。惠帝劉盈時期,又分兩次修筑了長安城城墻,至此,長安城內,長樂宮、未央宮、北宮、武庫、太倉、東市、西市等重要建筑全部建成,長安城初具規模。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汧涌其酉。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則天下之隩區焉。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寤東井之精,俯協《河圖》之靈。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天人合應,以發皇明,乃眷西顧,實惟作京。——班固《西都賦》

長安城遺址地區衛星地圖

2017年9月29日中午,我從大明宮遺址西門出發,沿著龍首北路西段和梨園路向西騎行。從手機地圖上看,從梨園路折向北,便可以到達二環北路西段,而這條路緊貼著長安城南城墻遺址外的城壕,只要順著這條路走,就可以到達漢城湖公園,這正是我計劃中的第一站。

天色有些晦暗,遠處的建筑顯得暗淡而模糊。我騎著小黃車奮力前行——這條路自東向西坡度慢慢抬高,這片被稱為龍首原的高地,先后成為漢、唐兩個朝代建設宮城的絕佳選址地。在缺少高層建筑的古代,矗立在高地上的皇家建筑,以居高臨下之勢俯瞰著整個長安,顯示出皇權的凜然威儀。

騎小黃車本來就頗有些費力,再加上又是上坡路,騎行將近六公里左右,雙腿已有些酸軟。正在焦躁之際,眼前出現了一塊指示牌,告訴我漢城湖公園的方向,心中一喜,趕緊按照指示右轉。

后來在百度地圖上復盤的時候才知道,此時我已經騎行到梨園路和二環北路的路口了,而其實我本來可以在梨園路和桃園北路交叉路口時就向北走,這樣可以節省一大段路,如下圖所示。

橙色線條為我的騎行路線,圖右方黑色箭頭為更近的路線

右轉后就上了二環北路。這是一條快速通道,車輛川流不息,并且沒有任何通道可以過街。本來應該可以看見馬路對面的漢城湖(實際上是城壕),但是對面沿路被高大的路政牌遮擋了,無法看到任何景象。繼續向前騎行,看見一座人行天橋,因為擔心前方仍然無法過街,選擇了推著小黃車從人行天橋上通過。(上圖所示)

李上壕人行天橋,推車上橋不容易

過橋后繼續前行。漢城湖公園的入口到底在什么地方?除了知道大致的方向,這時我心里還是一點概念都沒有,只能邊走邊看。前路未知,茫茫車流從身邊呼嘯而過,天地之間仿佛只有我一人煢煢獨行。雖然已經來過西安好幾次,然而對我來說,這畢竟還是個陌生的城市,此時的心境,頗有些天涯孤旅的味道。

路邊忽然出現了一通石碑,上面寫道:唐代梨園遺址。周圍荒草萋萋,碑身也被人用紅漆噴涂,顯得異常扎眼。石碑后面是一道大鐵門,看上面的標牌,原來是一個回民的公共墓地。據說梨園本是唐宮廷禁苑,苑中種有梨樹千株,每到春天,繁花勝雪,此時玄宗帶領梨園子弟演奏《霓裳羽衣曲》,楊貴妃便在梨花漫天飛舞的花瓣中翩翩起舞……

傳說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繼續向前走。

從天橋向前,又騎行了一公里,見到路邊一行下行的臺階。探頭看去,臺階的盡頭通向一條南北走向、寬約十米左右的路,順著路往前看,一座橋正可以直接穿過漢城湖,心中大喜,抬著小黃車“蹭蹭蹭”下了臺階,徑直向前騎去。過得橋來,橋頭的右手邊一個小小的庭院,正是漢城湖公園的西入口。

漢城湖公園是一個免費的景點,面積很大, 不過我想看的只有三個地方,第一是漢城墻,第二是覆盎門,第三是城墻東南角遺址。

從西門入口進去,其實就已經在城墻根下了。隔著鐵柵欄,可以看到城墻已經被各種各樣的植物覆蓋,綠意盎然,充滿了勃勃生機。

冷兵器時代,城墻和城壕是城市十分重要的防御措施。然而蕭何在營建長安城的時候,只建設了城內的宮室,沒有建筑城墻,這也許和漢初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國家財政空虛,實在沒有余力有關。根據史書記載,漢初,皇帝駕車甚至找不出四匹同樣毛色的馬,而百官公卿只能乘坐牛車上朝。

因此,漢長安城的城墻一直要拖到惠帝時期才開始建筑,從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開始,直到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結束。《漢書·惠帝紀》記載,

(惠帝元年)春正月,城長安。

三年春,發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六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三年)六月,發諸侯王、列侯徒隸二萬人城長安。

(五年)春正月,復發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三十日罷。

期間一共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修筑。惠帝五年九月,工程竣工,惠帝決定“賜民爵,戶一級”,以示慶祝。

根據陜西省測繪局的測量,漢長安城的城墻總長度約為25.1公里,城域面積為34.39平方公里,在當時的世界上,這是絕無僅有的城市規模。長安城的面積是公元300年建造的羅馬城的2.5倍,是公元447年建造的拜占庭的2.87倍,是公元800年建造的巴格達城的1.13倍。

綠色植物下,就是城墻遺址

城墻遺址局部,可見清晰的夯土分層

城墻為版筑夯土,簡單來說,就是在木制的夾板中間填入黃土,用杵層層搗實,然后撤去夾板,就成為墻。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在當時的簡陋的技術條件下,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如今已不可想象。站在祖先們偉大的遺跡面前,除了崇敬,再無其他。

城墻東南角的角樓遺址保持較好,在城墻上,可以看到有高大的夯土堆。不過向上走的通道被鎖住了,無法登高遠望。其上有一尊將軍塑像,手握大寶劍,默然佇立,不知道是漢朝的哪位名將。

覆盎門是長安城南城墻從東數第一座城門,其北面正對長樂宮,城門遺址距離長安城東南角大約一公里左右,現在已經是完全無跡可尋了。從位置判斷,大約應該就位于漢城湖公園西入口處。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述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當時太子劉據兵敗之后,便是從此門逃出長安城。往事越千年,人事和地貌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空間卻仍然是那片空間。站在西門入口處那條向北的路邊,腦補一下兩千多年前太子劉據從此門中向南出逃的慌亂場面,不禁心有戚戚。此時此刻,我覺得史書中的記載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仿佛可以伸手觸及的鮮活景象。

這里也許就是兩千年前劉據出逃的覆盎門所在地

沿原路返回西門入口,繼續向北前進,這是一個叫做“閣老門”的村子,村名古意盎然,應該有典故可考。從地圖上判斷,閣老門村所在的位置,應該就是長樂宮了,可是看著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鱗次櫛比的店面,誰能想到,兩千年前這里是雄偉壯觀的宮殿樓臺呢。劉禹錫寫詩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只有真正站在了遺跡之前的時候,才能發出如此充滿歷史厚度的感喟吧。

劉邦在世時,一直在長樂宮工作、生活。高帝七年,宮室初成,在長樂宮氣勢恢宏的前殿上,劉邦以叔孫通制定的朝儀朝會群臣,《史記》記載,“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高帝十一年,呂后在蕭何的策劃下,斬淮陰侯韓信于長樂宮鐘室,從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從這里一直流傳到現在。

由于時間緊張,沒有在這里繼續探訪下去,轉而向下一個目的地:未央宮進發。

閣老門村街景

未央宮遺址在長樂宮以西,具體怎么走,我又犯了難。從地圖上看,在進閣老門村之前,有一條小路向西蜿蜒而去,常識判斷,這條路應該可以通向未央宮遺址。我跨上小黃車,從這條路向西騎行。可是沒騎多久,高德導航里志玲姐姐溫柔的聲音提示我要左拐,而左手方向卻無路可走。保險起見,選擇了原路返回到北二環路,從另一條路前往。悲催的是回家在電腦上看百度的衛星地圖,沿著這條路繼續往前走,的確是可以通往未央宮遺址的,又走了段冤枉路。

回到北二環路后,根據志玲姐姐的溫柔提示,沿著洛門路向北,前往未央宮遺址(此路其實與閣老門村前面的那條向西的路是相通的)。在北二環路上,看到了“漢長安城遺址”的大幅指示牌,心中十分激動,不顧腿酸膝蓋疼,繼續向前騎行。此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半,必須要抓緊時間了,未央宮遺址可是足足有六個故宮大小呀,真怕來不及參觀。

這條就是充滿鄉土氣息的洛門路,車來車網,灰塵漫天

從洛門路直走,又過漢城湖,第一個路口左轉,車輛漸漸稀少,路旁垂柳如蔭。據說,漢長安城中道路兩旁遍植柳樹、楊樹、榆樹等各類樹種,綠蔭遮天蔽日。這路邊的柳樹,也許也是在向當年的長安城致敬吧。

一路前行,終于看到了門崗和“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保護區”的巨大標牌,到了!

從此門進去,便正式進入了未央宮遺址。此處要特別說明的是,第一,不要門票;第二,小黃車可以順利進入;第三,路面變成了細碎的石子路。

進門之后,滿眼是一望無際的原野。是的,一望無際,原野。所有的地面建筑全部蕩然無存(這是可以想見的),四處綠草如茵,渺無人跡,原野蒼茫遼闊,天地之間空曠無極,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存在。這情景極大地震撼了我,腦子里瞬間涌出了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悅)。——《史記·高祖本紀》

我騎上小黃車,沿著這條路繼續向北前進。從地圖上看,這條路的左邊是未央宮東宮墻,再往前應該就是未央宮的東宮門,門口有高大的東闕,雙闕對立,威嚴地守護著未央宮。

進入東宮門以后繼續前行,在第一個路口右拐再左拐,就到了椒房殿。

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宮殿,傳說其殿中墻壁以椒(一種香料)和泥涂壁,使屋內呈暖色,散發出清香,故名。這座宮殿在著名的未央宮前殿北面約300米處,目前已得到考古發掘,并修復了基址、標注了殿內各功能區以供游人參觀。漢武帝的皇后、大將軍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曾在此殿中居住,江充帶領軍士在椒房殿中遍地挖掘以求偶人,終于釀成了震驚天下的巫蠱之禍,衛子夫最后被迫自殺。

從椒房殿遺址望前殿遺址,這是皇后對皇帝的守望

椒房殿遺址

從椒房殿往回走,往左手邊,也就是往北方向,是去石渠閣和天祿閣;右手邊往南是去前殿。考慮到最后要從前殿出城,我決定先去石渠閣和天祿閣。小黃車在碎石子路上騎行得異常艱難,有幾次我不得不下車推行,在經過一下午長時間的騎行以后,膝蓋也非常難受,畢竟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真的是不服老不行了。

天祿閣、石渠閣據說是由蕭何主持修建,劉邦攻占咸陽以后,蕭何收秦朝的圖書檔案,就收藏在天祿閣和石渠閣中,許多著名學者都曾經在這里查閱資料、研討學術問題,實際上這里相當于是西漢的皇家圖書館、檔案館和學術研究中心。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自己“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相信他查閱資料的地方,應當就在石渠閣和天祿閣中。漢成帝時,學者劉向、劉歆父子先后在天祿閣中整理校勘圖書,今天天祿閣前有后人所立的劉向塑像,表示對這位學者的懷念。

石渠閣遺址

天祿閣遺址

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這兩座赫赫有名的學術圣地,如今只剩下兩個孤零零的土堆了。站在夯土臺基跟前,不由得想象起當年大師如云、文采風流的場景。

正在感慨的時候,身后來了一位推著保潔車的保潔員大哥,他指著石渠閣的夯土對我說:“都在底下呢。”

我一驚,轉過身來,他看我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又補充了一句:“寶貝都在底下埋著呢。”

我笑了一下。也許,他是把這個土堆當成古墓了吧,又或者,真像他說的那樣,這土堆下埋著寶貝,埋著先賢們睿智的目光,這目光透過兩千多年的時空投射到我們身上,問我們,像黃土一樣又厚又重的傳統文化,我們到底繼承了多少。

回來檢視地圖才發現,錯過了少府遺址

從石渠閣原路返回,沿著大路徑直往南,向前殿方向進發。

前殿是未央宮的主體建筑,是舉行皇帝登基、大婚、發布詔書、接受朝謁、慶賀壽誕、駕崩入殯等重大活動的場所,規模宏大、雄偉、壯觀。《史記》記載,未央宮建成以后,漢高祖劉邦在前殿舉行盛大的儀式和宴會,大宴群臣。在宴會上,他得意地以玉制的酒杯向太上皇,也就是他的父親劉太公祝壽說:“老爸,您以前老是認為我是個游手好閑之徒,不能置辦產業,不如劉仲(劉邦二哥)。如今您看看我的產業和劉仲的產業相比,誰的更多呀?”殿上群臣見此情形,都高呼萬歲,劉邦于是大笑,心情十分舒暢。

未央宮前殿見證了西漢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發生。比如說“誅呂安劉”之變中,呂產不得進入前殿,在門口徘徊,被朱虛侯劉章追到郎中令府中殺死;新莽末年,赤眉軍攻入未央宮,王莽從前殿中倉皇出逃,被追至前殿南邊滄池中的漸臺上殺死。

今天,前殿遺址的高大臺基依然聳立在未央宮遺址中,俯視著整個漢長安城。

從前殿遺址的最南端拾級而上,除了依次升高的夯土臺基以外,舉目四望,再也看不見那巍峨高聳的宮樓殿堂。“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繁華凋零,只剩下那松柏森森、綠草茵茵。當年皇帝舉行盛大朝會的地方,如今變成附近村民下棋、放風箏、溜娃、聊天的休閑場所。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至此,未央宮遺址的主要景點已經全部走過了。因為時間關系,還有一些遺址沒有走到,不過,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留下一點遺憾未必不是好事,來日方長,以后有機會還會再來的。

離開未央宮前殿,騎車向西到章城門(西面城墻從南數第一個城門),再折向南,從一個小豁口中越過城墻,繞過城墻西南角向東,沿著城墻騎過一段長長的、荒無人煙的小道,到西安門前。


漢長安城遺址西南角

回望來時路

西安門是南城墻從西數第一座城門,有大路直通向未央宮前殿東側,從遺址的布局來看,可以想見當年的恢弘氣勢。東漢末年,司徒王允聯手呂布誅殺董卓,便在此處。回望西安門,終于要向漢長安城遺址告別了。心中既有遺憾,也有多年夙愿得償的喜悅和滿足。在西安門前同樣以夯土筑成的遺址碑前,我拍下了陪伴我整整一個下午的小黃車,你也辛苦啦。

傍晚的西安,露出久違的藍天白云,抬腕看表,正好五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4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0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07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8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59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92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5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7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還記得怕磨破棉褲大冬天光著屁股上樹偷摘別人家柿子嗎 還記得暖和旮旯曬太陽帶著配音比玩手影墻壁上群狗亂吠歡聲笑語就是...
    joefit閱讀 271評論 1 2
  • 沒有跑步健身沒有喘氣,沒有魚水之歡沒有喘氣,沒有心潮澎湃沒有喘氣,頃刻間的喘氣好比呼吸不暢,非病卻是壓力!我才二十...
    星月同晨閱讀 21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