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清朝順治帝做的一首悟道詩: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朧又是誰。
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人生短暫,到底有沒有目的?人生如夢,這夢能不能延續?人間多苦,這苦有沒有來頭?人情斷腸,可否逃過這刀口?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聲音響自歷史的源頭,和歷史一樣悠久。它曾引人超凡入圣,它仍然在輕敲著追尋生命奧秘的智者的耳鼓。
? ? ? 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死;有了生死,就有了“為什么要生要死?”“能否只生不死?”以及“能否不生不死”等等問題。這樣說來,輪回轉世的理論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麻煩問題而發展起來的?不是,恰恰相反:這些復雜問題本身就是因為不相信輪回這一簡單事實以后才產生出來的。要是人人都相信輪回,誰還提這樣的問題?
? 古時候,我們的祖先不把輪回轉世當作“信仰”。對他們來說,轉世現象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對它的認識是一種常識。沒有人會把常識說成“信仰”的。其實,一旦你用上“信仰”這個說法,就隱含了“有些人不相信”了,人人都信,必然會習以為常,也就成了常識,而非“信仰”了。我們要取下輪回轉世頭上“信仰”的帽子,還它個天真自然的“常識”的本來面目。
? ? 人人都相信的,就沒人出來提倡。不信的人多起來了,才會有人出來提倡。古今中外,談論輪回轉世的書多如牛毛,相信并提倡輪回轉世的歷史名人數不勝數。提倡是提倡,可惜“常識”最終還是變成了“信仰”。
現在許多人不相信輪回,認為是“迷信”、“反科學”。他們老記住科學和宗教打架的舊仇,把一切與宗教有關的東西全都說成“反科學”。殊不知科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在悄悄和宗教握手言和,并且在許多方面證實著宗教中的基本概念和說法。而在這些被證實的基本概念中就有輪回轉世。
要按科學的觀點,真能稱得上輪回轉世科學研究的,還是近幾十年才有的。自上一世紀六十年代前后開始,輪回轉世的研究便一直在長足地發展,至今仍保持著方興未艾的勢頭。1982年的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輪回轉世;而英國保守的“星期日電訊報”的民意測驗認為,在過去十年中,一般民眾中相信輪回轉世的人數從18%上升到了28%。這已經足以說明,輪回轉世的研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是卓有成效的了。
詩仙李白曾如是說:"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這已經很令人惆悵,而有的人的一生又有很多坎坷和悲苦,這一切究竟為了什么?
近二三十年來,西方心理醫學界對輪回轉世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將受試者引導進入類似于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狀態,回顧和重歷一個個前世甚至是轉世之間的彼岸世界。這些研究者發現,人們的一生其實是被高層生命事先安排好的,一些安排甚至是本人轉世前同意的約定。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后來成為輪回轉世研究中有名人物的專家和醫生,最初都是不相信轉世的。但自己親自作出的結果擺在面前,回避不了,否定不了,不信不行。他們大多經過了一個從不信,震驚,對過去理解的動搖,到最后相信并積極投入研究的過程。
例如,邁可·牛頓博士曾用催眠方法研究轉世之間的精神世界,他在《性靈之旅》(1)和《性靈宿命》(2)兩本書中描述了很多案例,他發現,如果一個人的下一世被安排死于暴病,或被殺害,或死于災禍,他往往在轉世前被事先告知。塵世中的悲劇并非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生的錯誤的事情,一切都有其宿命的因緣。這些安排的目的往往是為了當事者償還前世的業債,或在苦難中錘煉當事者的靈魂,甚至是為他人提供一個在逆境中升華的機會。
在一個案例中,受試者的前世死于納粹集中營。這個生命和其他三個生命自愿地轉生成猶太女子,在1941年,她們從幕尼黑(MUNICH)被抓到位于DACHAU的集中營,并被關在同一個營房里,這些都是宿命中被安排好的。這個女孩在那一世死于1943年,當時她才18歲。她在集中營里所要做的事情是照顧在那里的兒童并盡量使他們生存下來。她勇敢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在另一個案例中,受試者的前世是一位女子,在結婚兩年后死于德州的一個農場。在轉世前,她被允許從三個死亡方式中任選其一:一個是在兩個醉鬼的槍戰中被流彈擊中,一個是從馬背上摔下而死,還有一個是溺水而亡。這個生命選擇了第一種離開塵世的方式。她選擇在婚后兩年離開俗世的原因是她的丈夫在那一世需要經歷失去深深愛著的人的痛苦,以此來償還前世的業債,并學到一些教訓。這位女子的選擇完全是為了她丈夫的還業和提高。
回顧這類案例絕非是想說人們的苦難是命中注定而無須同情。恰恰相反,俗世中的每個人都有義務盡我們的所能抑惡揚善,主持正義,維護善良。麻木不仁、見死不救,甚至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人是在犯罪,必將在來生償還其罪過。
從高于人間的層次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任何事情都有其宿命的安排,都不是偶然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修煉到一定層次的人,能夠看到這些安排,對未來進行預測,這就是宿命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