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說:做這個節目四年,今天這場開講,也許是我聽到過的最震撼人心,最讓人心情無法平復的一場演講。
這場演講的主角,是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很早以前,看過一則段子,說的是在我國核潛艇研究設計上,有兩艘美國華盛頓級核潛艇的玩具模型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年覺得,哇奧,蠻新鮮。
看了黃老的演講,才更了解當初的來龍去脈。
對一個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國家來說,造車子都費勁,更別提核潛艇了。當年一口回絕中國核潛艇技術援助請求的蘇聯元首赫魯曉夫,對中國人僅僅“妄圖”擁有自己的核潛艇這個念頭就感到震驚不已,在回憶錄里寫下了“異想天開”這樣的詞語。
放在中國當時那個條件里,也確實有點。
別說技術儲備一片空白,連個這方面的人才也……一,個,都,沒,有。
當時全國扒來扒去,也只找到29個跟造船有點關系的人,黃老也只是其中一個。當時這29個擔負從零開始研究核潛艇任務的人,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小編看了,汗流浹背啊)。
黃老小時候的夢想本是學醫,治病救人,可七七事變之后,中華大地一片硝煙,難民被日本人攆的在自己的國土上四散逃亡。
黃旭華就是其中一個,當時才剛剛小學畢業,和一起逃難的同學日夜不停的走,翻山越嶺走到腳上血泡淋漓,空襲警報一響,他們就得躲在防空洞里,有時一天都吃不到一口飯。
殘酷的現實引發了年幼學子的思考,也促使他修正了自己的理想:為什么日本人想登陸就登陸,想轟炸就轟炸?因為中國太弱了,中國的國防工業太弱了!我要為祖國造出好船,抵御外敵的海上入侵!
就這樣,黃老成了后來千千萬萬上海交大造船系學子們的學長。
也因此,機緣巧合的將一生奉獻給了中國打造鎮國之器的事業。
核潛艇,在任何國家都是密級最高的領域,特別是在當時的冷戰環境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對一切相關資料都控制的很嚴。中國的研究團隊,搜集了全球范圍內能夠找到的一切資料,通過分析推理,提出了初步的模型方案。
可是,現實中的核潛艇究竟是不是這樣,誰的心里也沒底。
這時,兩條美國華盛頓級導彈核潛艇的玩具被送了過來。研究團隊將其拆了裝,裝了拆,終于印證了之前通過公開資料推斷的結論是正確的,研究團隊的信心因而得到極大鼓舞。
不曉得美國人后來聽到這個故事,聽到這個中國人參考他們玩具把核潛艇研制成功的天方夜譚一般的故事,心里會有多少只羊駝奔騰而過。
而這故事后續的神奇之處還在于:中國的核潛艇,不是用計算機和機床研制實驗出來的,而是用算盤、計算尺、磅秤這些土的不能再土的工具搞出來的!
說實話,聽到這一幕,真的是震驚了。周圍有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這不好弄,那沒條件,他們知道這個國家曾有人靠打算盤把核潛艇搞出來嗎?
于是我很好奇,在打造國之重器的征程上,還有多少人詮釋著犧牲與奉獻的靈魂?
在殲十飛上藍天的18年后,在2016年她十八歲生日的前一天,殲十總設計師宋文驄離世。多少年默默無聞的歲月里,家里人一直以為他是一個牙醫,卻不知他在中國空軍從二代機向三代機跨越的里程碑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更不知宋老為了這個孩子傾注了多少心血,他甚至將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殲十首飛的那一天;
在珠海航展上,殲二十劃破長空那短暫而震撼的十幾秒,讓所有觀展國人掌聲雷動!在這背后,是多少人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是多少人春節只能通過一個電話與家人相聚,是多少人在結婚的第二天就趕回崗位連度個蜜月都來不及,是多少人一整年都未曾給年幼的孩子講過一個睡前故事……在交付總裝的那一天,有多少自豪的歡聲笑語,就有多少角落里默默擦拭的淚水;
中國的超遠程相控陣雷達、空間監視雷達、遠望測控雷達、中華神盾主戰雷達、殲10殲11機載雷達、預警機雷達、陸基3座標相控陣遠程雷達、太空雷達……乃至利用偏振光子的量子特性讓那些通過減少和吸收雷達波來隱匿行跡的隱形戰機無所遁形的劃時代的量子雷達!這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背后,很多人卻連其背后的機構——第14研究所,都聞所未聞,更不知道14所是亞洲第一,世界頂尖的雷達電子科研單位。在這個教授級高工都隨處可見的地方,不要說加班,24小時倒班都屬正常。和很多人想象的鉆在實驗室搞科研不同,很多人都要在野外斗嚴寒戰酷暑,卻干勁十足無怨無悔,因為他們知道手中工作的分量,知道國之重器這四個字的含義。
我不禁又想到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老人。
因為不能泄露工作單位,必須隱姓埋名默默無聞,黃旭華一被選中,就同家人天各一方。父母多次去信詢問,卻只能閉口不答,這一晃,就是三十多年過去了!三十多年沒有回家,家中兄弟姐妹早已認定是黃旭華不孝順忘了家鄉與親人。
后來,上海文匯月刊刊登了一則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里面沒有提黃總設計師的名字,卻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
黃老將它寄回了老家。他的老母親從頭到尾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復讀著那篇文章,顫抖的雙手,已忘記撫去,那早已滿面的淚水。
我想,中華文明能夠傳承至今,正是因為一直有著這樣一群“國之脊梁”:他們嘔心瀝血,默默無聞,淡泊名利,奉獻終生。
他們沒有風風光光的秀場,沒有尖叫圍堵的粉絲,走在路上,你不知道他們是誰,只看得到他們伴隨中國進步熬出的滿頭銀發。
然而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歷史不會忘記他們。他們的名字早已融入這個國家的白山黑水,在國旗那每一個迎風飄揚的褶子里熠熠生輝,并永遠與偉大和榮譽融為一體,永不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