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ing? really clearly what we get when we get caught up in our behaviours ,becoming disenchanted on a visceral level and from this disenchanted stance,naturally letting go.”
?
最近一段時間,在試著通過每天固定時間的冥想練習來鍛煉自己的專注能力,而練習冥想的狀態時好時壞。 前天上網時看到一部TED的視頻,看完視頻后心中的共鳴久久不能消散。視頻的名字叫作《一個簡單的方法改掉壞習慣》,作者是醫學博士Judson Brewer。記得第一次看這部視頻時是在大學的時候,當初沒接觸過冥想的概念,完全不知作者所云。當再次看到這部視頻時,感覺這部視頻一時間將今年學到的許多概念都串了起來。許多觀點就仿佛被這夏日陣雨洗過的天空一樣,清晰通透。
《一個簡單的方法改掉壞習慣》,這個簡單的方法實際就是冥想。在一開篇,作者提到自己第一次觀呼吸冥想時痛苦的經歷。進而引出問題“為什么做到專注這么困難?”作者提到在人類的基礎神經中存在一種獎勵為本的學習過程。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作者舉了兩個例子,1.第一次,當人感到饑餓時,人看到食物----吃食物---身體和思維感到很爽----進而形成思維鏈路----從此以后開始重復---最終形成習慣。
2.看到別人抽煙很帥時,學別人在抽煙裝酷----思維感覺自己很棒----形成思維鏈路----重復----最終形成習慣。
最初這種獎勵為本的學習所形成的思維鏈路只是為了生存,讓人培養一個“打或逃”的反應。而現在這一學習過程漸漸的讓我們養成了諸如暴飲暴食或吸煙這樣的壞習慣。當人感到壓力太大或者處在精神痛苦中時,由于思維鏈路的存在,會通過吃或者抽煙來改善自己的狀態,久而久之習慣就形成了。所以有時候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并不是那支煙本身,而是一種我們自以為會快樂的想法或感覺。在這里作者揭示出了壞習慣養成的原因。
看到這里我也徹底明白了,學霸貓在和張瀟雨在《得意忘形》的第十期節目里講到的內容了。
萬法緣起,萬事萬物的產生都有他一定的原因。我也理解了張瀟雨在播客中說到“我現在決定買NIKE,也許是因為我三年前看到的一個NIKE的廣告… …”
那么再看看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以下班后沒克制注自己,吃了大量的油炸類垃圾食品為例。回憶過去,也許正是因為某次饑腸轆轆時,自己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頓美味的垃圾食品后,身體和大腦感覺巨爽,然后種下了思維鏈路。致使自己下次覺得壓力大或者精神疲憊時,就去吃垃圾食品,需求精神上的快樂。
再舉一個例子,購物成癮,也許是因為某次店鋪搞活動,我們買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東西,并且比正常價格便宜。我們覺得如獲至寶,一時間身體和思維覺得非常爽。就這樣又一個思維鏈路被種下了。這樣的例子很多,拖延癥,焦慮癥…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到類似的例子。
作者提出既然了解到了人類神經系統中存在的“獎勵為本的學習機制”,那么與強迫自己專注呼吸的方式不同,我們運用這種獎勵為本的機制來專注,即我們只是關照自己當下的狀態,覺察自己腦子里念頭的來來去去。(在原視頻里作者用到的詞是curious,這里我想到對應的詞是“關照”“覺察”)然后作者舉了戒煙的例子,很神奇,當煙癮者切實感受吸煙時自己的感覺時,他覺得煙味很惡心。
當然作者也說明這一過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的學習后我們可以看的更清晰,感受的更真切,進而改掉壞習慣。我寫這篇文字也并非是在“傳銷”可以改變人生的靈丹妙藥,正如昨天聽翟禹講超越冥想時所說的那樣,冥想其實和健身很類似。完美的身材并不是你擼一天的鐵就可以獲得的。
回到視頻的主旨------一個簡單的方法改掉壞習慣,作者講到的這個方法,就是當你下次再處在壞習慣的循環回路中時,多一分的覺察,看看我們自己在這種行為中,到底獲得了什么。而這一分覺察不是突然之間就可以獲得的,它需要我們不斷的練習,逐漸增加自己的覺知。比如再回到上面提到的兩個例子,下次當我們再次產生吃垃圾食品的沖動時或者有要買買買的沖動時,暫停幾秒鐘,覺察一下自己思維,通過覺察看到真相,讓這種沖動慢慢散去,重復,最終形成新的習慣。
幾點共鳴
做一個大哭大笑的人
作者提到身體中負責理性控制的是人的前額葉,當人處在持續的壓力或者疲憊時,這部分功能就會 “離線”。記得學霸貓和張瀟雨在一期講“快樂”的播客中,講到類似的道理。在辛苦工作一天后,人很疲憊,很想通過吃吃吃,買買買來釋放壓力,此時如果可以覺察到“讓我開心高興的并不是那塊炸雞本身,而是由于記憶鏈路養成的習慣思維”那么我們可能就會放棄吃那塊垃圾食品。當然,如果我們實在忍不住它的誘惑,在一天勞累的工作之后我們就是需要某種方式釋放自己時,那就去做吧,不要帶著自責,去享受這塊炸雞當下為你帶來的快感。而我知道自己在被騙,但吃它是我的選擇,我愿意為它的結果買單。
自己最近的冥想實踐
在視頻里作者描述了他的冥想實踐的經歷。強迫自己專注呼吸是行不通的,要帶著“好奇心”去覺察念頭的來來去去。之前自己也犯了類似的錯誤,剛開始自己很傻的希望自己什么都不想,但實踐證明這是不可能的。之后在觀呼吸冥想中,總希望自己可以將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一呼一吸上。然后在一個呼吸之后,自己心中默默計數。在實踐這種方法時效果很差,除了在之前一晚睡眠質量很好的時候,可以保證專注,其他情況下很難默數到十。各種亂七八糟的念頭都會浮現,內容大部分都是過去生活中的小片段,或者是在盤算未來要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再加之自己打算通過冥想練習專注能力的原因,每次出現無意義的念頭時,心中就會產生無盡的挫敗感。
現在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坐下之后,做幾個深呼吸之后,保持自然的呼吸頻率,然后告訴自己“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接下來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思維上,我就是要看看到底什么念頭會出現,這樣思維反倒容易平靜下來。最近剛剛開始這個新的實踐方法,靜觀其效。
知行合一
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可還是過不好一生。
我現在理解的知行合一是這樣的,知,其實就是道理,他對應的是人體的前額葉。行,即行為。造成知行不合一的原因,常常就是因為人的前額葉處在“離線狀態”,我們不能很好的覺察并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認知上的差別。而對面對這一切,我對自己開的處方是這樣的,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然后通過冥想來持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