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片段來自《從“為什么”開始》P.72-74黃金圈法則

第二周拆頁(3+5)

拆頁目的:通過固定拆頁的內容指導,可以寫出合格的I便簽。


【本周作業1】

[主題]:黃金圈法則

[片段來源]:拆解片段來自《從“為什么”開始》P.72-74

【R:原文片段】

為什么”應當清晰明確


一切都始于清晰明確。你必須要把“為什么這樣做”的問題想清楚。吸引人們購買的,不是"你是做什么的",而是"你為什么這么做"。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那別人怎會知道呢?如果組織的領導者無法在高于產品和服務的層面上把“為什么”講清楚,那他又怎能期望員工們知道,為什么為這家公司工作?如果政客無法在高于一為大眾服務的層面上(這是所有政客的最低要求)把謀求公職的目的說清楚,那選民怎會知道該投誰一票呢?操縱手段能夠造就出選舉結果,可它們無法幫人們選擇出誰應該當領袖。當領袖,需要有人心甘情愿地追隨、需要心懷更宏大的愿景,而不是只想著某個單一議題。想要感召他人,激發人們的熱忱。需要從清晰明確的“為什么”開始。


“怎么做”要有行事準則

一旦你想清楚了"為什么",問題就變成:我該怎么做?"怎么做"指的是一套行事原則,它指引著你,讓你把理念變成現實。"怎么做"體現在組織的體系、流程和文化里。你應該了解自己的做事方式,更重要的是,你應該立下一套規矩,讓組織和所有員工都能遵照這些行事原則做事情,這會增強組織的能力,把組織的天賦盡情發揮出來。比如說,知道怎么做,能讓你找到合適的員工和合作伙伴。這些人跟你搭檔做事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干得有聲有色。


“做什么”要有一致性

你的一言一行必須要符合你的信念。“為什么”只是個信念,僅此而已。“怎么做”是你落實理念的行為。“做什么”,則是行為的結果,是你所說、所做的一切你的產品、服務、營銷、公關,是你的企業文化,是你啟用的人。吸引人們購買的,不是“你是做什么的”,而是“你為什么這么做”。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么你的言行必須要和理念協調一致。這樣,人們才能清楚地看到你的理念,不會有絲毫懷疑。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具體的世界里,想知道你的理念的話,唯有看你的言行。如果你的言行不符合信念,那沒人能搞懂你的信念。


【作業】

【Step1:撰寫草稿】


請根據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務:

1. 【做】請在原文中劃出本段的重點句和重點詞,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重點詞: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

做事情之前先把為什么WHY想清楚,做事情才有夢想與目標、有動力。

HOW“怎么做”就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實現WHY?可以落實計劃是什么?

WHAT需要你你的言行必須要和初衷保持一致。


2. 【想】請使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給出了一個怎樣的方法,用來解決什么問題;具體的步驟是怎樣的。

作者給出了一個概念-“黃金圈法則“。

并介紹了黃金圈法則的思考順序是“從內向外”,也就是按 Why—How—What 的順序來思考和認識問題。


3. 【想+】根據上述內容,思考作者認為這一方法可以解決問題的理由及該方法的使用條件和可能的場景。(此項為自選加分動作)

理由:人們最終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背后的理念、價值觀、夢想。

使用條件:個人、組織、企業都能用。

可能場景:購買產品、企業招聘員工、公司團隊管理、培養孩子成長、參加體驗活動、分配到工作任務時...



4. 【做】請將上述兩步的思考結果整理成本片段的I。

I

黃金圈的思考順序是從內向外,也就是“WHY→HOW→WHAT”。

第一步:先思考WHY

從內向外思考,也就是從最里面的WHY思考為什么?

比如:我每天早上為什么要起床?我的公司為什么而存在?我為什么要寫一份年度計劃?

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三個工匠的故事。

有三個工匠在一起蓋房子。行人路過,分別問他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工匠一臉茫然地說:“沒看到我在忙嗎?工頭安排我來砌磚呢。“

第二個工匠很興奮地說:“我在蓋一棟很大的房子,等這房子蓋好了,就可以住很多很多人。“

第三個工匠非常自豪地說:“我要讓這座城市變得更美麗。我要爭取將城市里的每一個人都稱贊我們的城市是最漂亮的。這是我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事情!“

十年以后......

第一個工匠還是一名普通的工匠,在埋頭砌磚。

第二個工匠成為了工程師,在工地上指揮大家建房子。

第三個工匠當上了這座城市的設計師,在他的規劃下,這座城市正變得越來越漂亮。

這個故事中,第一個與第三個工匠對比最為強烈。

第一個工匠每天都很忙碌,他把每天的忙碌當成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只是聽別人的安排,做完就算了,從來沒有想過樹立自己的使命,也不會發現工作背后的意義,于是工作起來沒有動力,得過且過。時間一天天、一年年地過去了,他始終是一名普通的工匠。

第三個工匠雖然也是在蓋房子,可是在他的心目中,擁有一個為城市增添美麗的使命。你可以想象一下,因為有使命,這個工匠就有了明確的目標,為此不斷地付出和努力。這樣年復一年,他在實踐使命的過程中,為自己贏得了精彩的人生。

那按照黃金圈法則:每個人的WHY(為什么做這份工作?)迥然不同。他們日后的發展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你可以說第一個人是為錢活著;第二個人是為工作而活著,第三個人是為了理想而活著。

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是否考慮過WHY,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兒?我人生的意義,我存在的價值是什么?WHY不同,其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覺得WHY關乎你的價值觀,夢想、信念,幫助發現自己的內驅力。

第二步:在思考HOW(怎么做)?

只有你想通了WHY,第二步再思考HOW,也就是怎么做?

HOW其實是幫助你梳理如何實現WHY的,用什么方式來把你的夢想、理念、價值觀給落地生花。

比如:前兩年有個工地小哥,還上過《中國達人秀》,是一位90后農民工,在工地搬磚之余堅持健身的愛好,成為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搬磚小偉”。工地就是他的健身天堂,腳手架=單雙杠,扛木頭、搬磚頭=鍛煉肌肉,隨便找個空地開練倒立、俯臥撐。

他在微博上提醒自己,天氣涼了,慢慢不需要光著膀子干活了,但是就像國家隊冬訓一樣,鍛煉就要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做任何工作都一樣,不敢吃苦,怎么會有成績?

搬磚?國家隊冬訓?這兩個似乎毫不搭界的詞,在這位小哥身上毫無違和感。

這位小哥一心 想著成為一名健身達人,要按咱們的想法,那辦一張健身卡,咔咔鍛煉起來,八塊腹肌,健美達人,體脂率保持8%,這都是很多健身達人的夢想啊!

這位小哥為了實現WHY(為什么? ),他采取的HOW(怎么做),就是在工地上,利用搬磚頭、拖鋼管、扛木頭等一切機會這樣的策略,來堅持 他的夢想(WHY)。

HOW,梳理實現夢想、目標、理念的方法、策略。

第三步 :最后思考 WHAT(做什么)

WHAT 做什么,事情的表象。

當WHY、HOW都非常清晰的時候,WHAT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上面兩個例子,第二個、第三個工匠和搬磚小哥他們具體做什么,一定不僅僅是砌磚頭、搬磚這些,而是做更多為了達成他們夢想的額外的事情。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 有意無意 使用黃金圈法則,而且保持著WHY、HOW、WHAT均衡一致,價值觀、做事的方式、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互相支持、匹配? 。

以上是對黃金圈法則“WHY→HOW→WHAT”的一個解釋。


5. 【做】根據你寫的I撰寫本片段的A1和A2。

A1?

在年底前,大部分公司的慣例都是要求寫出來年的工作計劃。

我首先會思考WHY,我為什么寫這個年度計劃?

我的年度計劃一定要與為了實現公司 (部門、組織等等)?? 怎樣的發展愿景,或為公司發展帶來哪些提升、受益?

其次,思考HOW,我如何保證通過這個計劃保證愿景落地?我的策略是什么?

我或 我的團隊(如果沒有團隊,希望公司給我一些資源組件這個團隊,或者項目組等等)會在什么樣的場景下,用怎樣的方式,交付怎樣的成果?

最后,思考WHAT,我們具體行動是什么?

按照制定的策略 ,我每月每周都會做哪些具體的事情,可能別人看到的是我每天組織開會、研討、培訓 討論等等這些忙碌的表象,其實,我們每天推進的事情都在執行策略,并且通過不斷的改善、糾偏,WHAT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滴推進,都是在朝著WHY靠近。

反思:

黃金圈法則是一種思維模式,它把思考和認識問題畫成三個圈:最外面的圈層是 What 層,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中間的圈層是 How 層面,也就是怎么做,是實現目標的途徑;最里邊的圈層是 Why 層面,就是為什么做一件事。

思考問題的時候,提醒自己要從內向外思考,就是“WHY→HOW→WHAT”這個步驟,普通的工作才能變得有意義。

A2:

在明天閱讀完《從“為什么”開始?》這本書兩天內,完成一次黃金圈法則的案例編寫,并在5月19日的分享課上作為案例討論。

第一步:為什么要用黃金圈法則來思考?

第二步:怎樣使用黃金圈法則?

第三步:如何用黃金圈來影響別人與自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