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聽了西蒙.斯涅克的TED演講《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非常認同他提出的“黃金思維圈”這個思考模型。他用蘋果公司的案例,從蘋果公司員工的銷售話術,喬布斯如何帶團隊讓我們明白,為什么一度蘋果公司能在市場競爭中遙遙領先?西蒙發現,不僅僅是蘋果公司,懷特兄弟,馬丁.路德金……所有非常出眾的組織及個人,他們思考,行動,交流溝通的方式都和別人完全不一樣。西蒙總結出來了,他們用的方式就是“黃金思維圈”模型。我們絕大部分人,思考,行動,交流溝通的方式都是由外而內的,我們所采用的方式是從清晰到模糊的,但激勵型領袖及組織機構,都是由內向外的。蘋果公司的顧客買的不僅僅是他們的產品,更是他們的信念:突破,創新,這也是很多果粉的信念,他們排隊6個多小時,就是為了成為第一個體驗者。跟隨喬布斯的也是和他有共同信念的人,所以心甘情愿為他揮灑汗水和淚水,他們其實也是和喬布斯一起在實現自己的理想。什么是“黃金思維圈”模型呢?這個法則看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在推進任務的時候,不要著急開始做,而是按照順序向自己發問:
? Why: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 How:我要如何做這件事?
? What:我要將這件事做成什么樣的?
? ? ? ? 這三個問題回答完成之后,再繼續推進任務,這個時候的任務推進效率就會大幅度提升,任務產出也會更好。
這三個字母對應什么含義呢?
關于Why:對于Why,經常被詢問的話術如下:
? 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呢?
? 你之所以做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呢?
? 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 你做這件事是因為你相信什么呢?
對Why的提問,其實就是提問:信念、原因、價值、意義、目的等。
關于How:對于How,經常被詢問的話術如下:
? 你要如何實現這個結果呢?
? 這件事你的思路是什么呢?
? 這件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呢?
? ? ? ? 如果Why是事件的本質,那么How就是做事的創意了。關于How的問題,可以嵌套到另外一個模型——GROW的元素Option,這就是選項、思路的概念。
關于What:對于What,經常被詢問的話術如下:
? 這件事你要做成什么樣呢?
? 你的做法里有什么特點?
? 你要如何設置目標?
? ? ? ? What是How的一種實例。對沒有Why、How的話,What的準確率就會大幅度下降,容易自嗨和低水平勤奮。對于What的理解有一個最佳的辦法,就是將整個目標設置和任務分解的方法論體系帶入其中。所謂的你要把事情做成什么樣子、實現一個什么實例,本質上都是對任務目標的設定,可以嵌套目標制定的SMART模型。越是能夠抓住事物的特征,越能設定出合適的目標,而這個What也會說的更清楚。
? ? ? ? 訓練目標管理和訓練黃金思維圈是相互補充、相互加強的過程。對于目標的找尋,要考慮Why的問題,對于目標的實現,要考慮How的問題,對于目標的設定和任務的分解,要考慮What的問題,越是訓練目標能力,越能理解黃金思維圈,反之也是一樣的。
那么黃金思維圈如何與目標管理相結合呢?
目標管理是有層次的,看看七層目標管理:
? ? ? ? 目標管理是讓我們往前去,不斷做事情的一種管理方法,結論來了:只要涉及到做事情,就必須要用黃金思維圈思考。
? ? ? ? 同時,目標管理是有層次的,7層次圖是站在不同視野長度思考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它告訴我們,以時間長度為視野范圍,時段長度不同,所要思考的問題不同。所以,在選擇執行行動、執行任務、執行項目、執行目標、實現期待……的不同層次上,要考慮的問題都不同。
? ? ? 如果考慮的是月、年、3-5年、5-10年的問題,在黃金思維圈中,要反復問自己的是關于Why的問題:
? 我生來是為什么的?
? 我的人生是為了什么而存在的?
? 為什么我相信這個意義?
? 我為什么要去往那個(愿景)地方?
? 我為什么想要的是這個?
? 我究竟相信的是什么?
? 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 ? ? ? 如果考慮的是周、天、時刻的問題,那么,在黃金思維圈中,你通常只是在考慮What的問題。當然,這是很符合人性和直覺的,但是,想想看,如果你每天只是在做任務、執行行動,你真的思考過它的Why了么?通常考慮What的人,工作都會很忙,因為他沒有思考why,就找不到價值、抓不到重點,所有的事情都是重點,一定要抽空問自己一句話:我做這些事情的Why是什么呢?
? ? ? ? 總的來說,任何事情都要從Why開始!這是作者Sinek的核心觀點
? ? ? 不同領域的視角黃金思維圈如何的使用呢?
? ? ? ? 如果從身份上分,可以分為家庭、工作、學習、社交……如果從具體應用上,可以用來澄清期待、分析原因、解決問題、決策把握……職場中的執行者、管理者、創業者、決策者、戰略制定者都需要用到它。
? ? ? ? 家庭。在工作之余,想要帶著家人外出玩,可以選擇的很多,究竟是選擇多年熟悉的看電影、逛商場,還是嘗試著去接觸全新的事物?作為決策來看,就要談論到Why的問題。有的人認為只要陪陪家人就行了,而有的人卻會想著各種新奇、有趣的方法來過好生活,這就是背后的Why的區別。
? ? ? ? 學習。報名參加各種課程、買很多書囤著,可是,要知道,無論是主題學習、碎片化學習、深度交流、知識沙龍……采用不同形式也好,投入不同時間也好,這都是What的問題。為什么會感到焦慮,就是成天思考關于What,而不是Why和How,我為什么要學習?我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學習?
? ? ? ? 解決問題。沒有經過問題管理訓練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通常會問:“怎么辦?”比如說,我這件事情做不下去卡住了怎么辦?老板也不給我說清楚我要怎么辦?一個問題真正得以解決的關鍵,不在于向未來詢問怎么辦,而是向過去詢問為什么,既然問題已經發生了,那么發生問題的原因Why是什么呢?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找到更精準的解決方案,這里我認為可以和“行動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案嵌套,回頭我整理出來。
? ? ? ? 激勵他人。任何一個管理者向團隊成員談論應該做什么之前,都會先談Why,也就是要告訴自己的伙伴,之所以做這件事,它的價值是什么。雖然這是思維模型,感覺在使用理性,但是談論Why其實在考慮感性,Why是意義、目的、價值,當對方被你的Why打動的時候,任務就會很容易推進。如果讓下屬直接去做一件事情,他很有可能在抱怨或者黑你,如果先說清楚為什么要做,可能下屬做得比你還要好!
? ? ? ? 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第一個問題必須是Why,而不是其他的,問清楚Why,事情會超乎意外的簡單。
? ? ? ? ? 從難易程度的維度入手,看看黃金思維圈如何使用?
? ? ? ? 從最簡單的角度入手,黃金思維圈確實簡單,你只要拿出一張紙,折疊成三份,然后逐一書寫Why - How - What,就已經足夠了。
? ? ? ? 可是,越簡單、價值越高的東西,入門越容易,而精通很難,黃金思維圈也確實符合這個原理。在快速入門之后,想要精通黃金思維圈(基本上很難,還是用“熟練掌握”這個詞吧),有兩個門檻需要過,這兩個門檻都很不容易。
? ? ? ? 第一個門檻是:邏輯。所謂的邏輯性,簡單來說就是上下文可以推導。從上一個命題、原理、信息、論述可以推導出下一條來,而這個推導是有因果關系(符合邏輯原理)的,這就是邏輯。做一個有邏輯的人并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是用感受交流的:
? 我覺得這是有危險的,所以一定不能做;
? 我就是喜歡他,所以我要等他跟他女朋友分手后再和他在一起;
? 今天天氣不錯,咱們中午吃包子吧;
? 要不是你這么笨,我們這個項目能失敗么?
? 反正我不管,不信就是不信;
? 微信上寫了,轉基因的東西吃了不能懷孕;
? 你不就是長得好看么,有什么了不起的?
? ? ? ? 這種線性單因果系統思維、感性至上模式、限定性信念、自我的沒有朋友等思維、行為模式,就是缺乏邏輯訓練的結果。
? ? ? ? 黃金思維圈有三個步驟,談Why的時候,有沒有邏輯并不重要。但是,Why說完之后,緊接著的就是由Why生成的How,也就是從意義、價值、原理(問題解決、事物澄清領域Why就是原理)等方面推導出策略,沒有邏輯性基本上是不能實現的。
? ? ? ?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遇到問題卡住的時候,你會怎么想?不具備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會陷入在情緒之中,不知道該怎么辦。而具有邏輯性的人,他會調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先暫停情緒反應,然后判斷發生了什么問題(What),然后思考這個問題的Why和How,分析究竟是Why錯了,還是How出了問題。
? ? ? 你看,這并不容易吧?不過有個好消息告訴你,如果你持續訓練黃金思維圈,你的邏輯性一定會跟著水漲船高,黃金思維圈和邏輯性也是相互促進的。
? ? ? 第二個門檻是:假設。邏輯性是通用能力,只要刻意訓練某一種思維模型,邏輯性都是可以提升的,但是,第二個門檻難度更大,那就是不僅僅要用理性分析Why - How - What,還要分析每個要素背后的假設。試著看這幾個問題:
? Why:你認為你的Why是正確的,你的假設是什么呢?
? How:你認為你的How是高效的,你的假設是什么呢?
? What:你認為你可以做到What,你的假設是什么呢?
? Why-How:你的Why可以推導出How,你的假設是什么呢?
? How-What:你的How一定能實現What,你的假設是什么呢?
? Why-What:你的What就能反映出你的Why,你的假設是什么呢?
? ? ? ? 扎心、虐心啊!但是,這就是黃金思維圈最正確的用法。對于簡單的事情來說,很多假設來自你的經驗,可是對于很多全新的(創業者、個人發展戰略規劃、猶豫不決的決策選擇)領域,你敢確定你不是拍腦門做的決策么?不怕掉坑么?
? ? ? 上圖就是工具,多練練,有些門檻就得靠自己持續學習、實踐才能走得過去。
? ? ? 如何刻意練習黃金思維圈的方法呢?
? ? ? 首先,必須要擁有正確的信念:重視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擁有黃金思維圈的人都明白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在戰略上持續投入,可以避免自己在戰術上低水平的勤奮。思想上的艱苦奮斗,就是在這件事還沒有變成“應該是什么”之前,你就能在腦海中勾畫出來:為什么要做、做事情的思路是什么以及要做成什么樣子,遇到問題要如何回來校驗假設等,而不是等到問題出現了,掉在郁悶、焦慮、恐慌、抱怨的大坑里不肯出來。
? ? ? ? 其次,為黃金思維圈增加一個What,那就是:What - Why - How - What。第一個What的問題是:我要思考的事情是什么?相當于是對“對象”身份、邊界、屬性的一個基本界定。有很多伙伴在訓練黃金思維圈的時候,就在空想Why的問題,都不知道自己要想、要做的對象是什么,就去思考Why,很容易喪失方向感。
? ? ? ? 第三,為自己強制增加觸發器。觸發器的思維方式是刻意練習初級階段很重要的要點,當你的習慣沒有改變的時候(遇到事情,就去思考What),你必須先刻意練習,我們使用的是if……then……這個工具。請記住這個句式:“如果我要思考或者開始執行,那么,我要做的事情的Why是什么?”這一個話術就足夠了。如果你非要有“做多”的思維,那我就再送你一句話術:“我做這個事情是在What上努力,還是在Why上努力?”
? ? ? ? 第四,八階段訓練法。八階段訓練法是一個很有效的彈性訓練法,你可以將訓練次數分別設定為:3天、5天、3天、1天、6天、4天、6天、2天,每個階段完成后就要休息1天給自己緩沖。這個訓練法里面有特別重要的就是第四階段的1天和第八階段的2天,這3天你要挑戰的難度要比之前都要高,用自己的頂級標準要求自己。你可以試試看,第一階段,每天訓練一次黃金思維圈,然后休息1天,再連續訓練5天,再休息1天……8階段訓練法完成后,你會發現自己徹底改頭換面。
? ? ? ? 熟練掌握這個模型并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