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今晚的直播課《數學也需要會閱讀》講的很精彩,讓我對閱讀有了全新的認識,尤其是數學閱讀!張老師主要從四個方面對數學閱讀進行了很詳細的闡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保障條件、方法培訓、評價建議,每一個方面都伴隨有實例的分享,真心覺得張老師的講解透徹而有深度,對我的幫助和啟發很大。
作為小學數學老師的我對張老師的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是張老師的4w預習法,1.what(是什么),2.why(為什么),3.how(怎么做),4.what? else?(還有什么),這四個問題一拋出,我相信孩子們的預習效果應該是棒棒噠!有時候老師覺得孩子們預習的效果不怎么樣,可能是我們的老師沒有一個很好的引導方法,這方面我做的真的不夠好,關鍵是自己沒有很好的培養孩子們的預習的好習慣。
關于預習,在二年級的時候我也訓練過孩子們,可是一段時間后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效果,后來預習就沒有再進行下去。現在想想,當時只是停留在像張老師說的現象1上:只是讓孩子們預習,可是沒有設立目標和方向,第二天也不去檢查預習情況,孩子們也只是象征性的看書,沒有進行真正的數學閱讀思考,因此預習的效果不理想。還有一個重要的預習后的負面影響就是小學低年級的數學知識比較簡單,文字不多,再加上低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他們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孩子們普遍的會認為看了就是什么都懂了,因此在上課的時候就會不認真聽課,老師講的重點就會不在意,導致知識沒有真正的學會。低年級孩子們都還小,他們主要是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有了,一切都會有的,現在彩虹花系列課程里的“好玩的數學”就很棒,能很好的培養孩子們數學學習的興趣。
但是預習這個學習方法一直在我的心里,我想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借鑒張老師的4w預習方法,適時對孩子們進行預習的訓練,有了目標和方向的預習,效果會事半功倍的,然后再慢慢的把預習堅持下來,我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的,預習就是數學閱讀的內化過程,數學的閱讀也是需要方法的。
關于數學閱讀,除了預習需要,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也需要。在孩子們進入三年級后,對解決問題總是把握不到位,而解決問題也不再像二年級那樣一步就可以列出算式了,已經有有跳躍性的兩步題目了。這時候就需要孩子們動腦筋,對題目要進行研究,這時候需要認真的閱讀和思考,才能有針對性的得出結果。我分享下我在訓練孩子們解決問題時用到的方法,三年級的解決問題都是兩步的比較多,我從孩子們進入三年級就開始對解決問題進行訓練,共三個步驟:一是閱讀與理解,閱讀題目三遍,找出關鍵詞語和句子,理解題目含義和所求問題;二是分析與解答,分析題目里告訴我們的已知條件個所求問題的關系,然后列出算式再解答;三是回顧與反思,回顧整個做題過程,反思題目的解決的對與錯(檢驗結果)。經過這三個步驟的長期訓練,現在孩子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棒的,解決問題基本上不會出錯了!
數學也需要會閱讀,閱讀應該貫穿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階段,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做好基礎。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數學閱讀的重要性,把數學閱讀方法傳給每一個孩子,讓我們的孩子都變成一個愛閱讀,會閱讀,會思考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