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的一場狂歡

咱們先來聊聊前幾天網上比較火的諾貝爾哥,郭英森先生。

郭英森先生上節目的視頻我也看了,時間很短,但我確沒從中發現許多人所說的,扼殺了一個“諾貝爾獎”的證據。令人意外的是,朋友圈中持續瘋傳各種為郭先生鳴不平的“文案”,甚至一些主流媒體也加入其中。

而后,一篇《媒體,你們欠學術圈一個道歉》橫空出世。又有許多人紛紛對郭英森先生粉轉黑,朋友圈又被刷了屏。令人唏噓的是,先前為郭先生鳴不平和之后對郭先生粉轉黑恰恰是同一人。

方舟子成了整個事件中最不討好的角色。其實我也并不喜歡方舟子,對郭先生那種高高在上的質疑,但我確實極其贊同他在自己博客中所說的“反智”。

關于反智我首先查了下有關資料,如下。

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由美國歷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提出,該書描述了反智主義是如何貫穿于整個歷史和“實用性的”美國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國反智主義的歷史淵源,說明教育,政治和商業等不同領域中知識分子與大眾的矛盾。

那么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反智的現象呢?接下來,我舉幾個例子。

1、 ?讀書無用論。

隔壁家小王,小學畢業就出去打拼了,現在買了豪車還有好幾套房子。而現在的大學生,大學畢業找個工作都很困難,每月領著幾千塊錢的工資過日子,讀書有什么用?

2、 ?不知曉的,都是沒用的。

高中學函數有什么用?買菜你會用到嗎?強烈要求數學退出高考。

3、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移動信號會致癌,趕快告訴身邊的朋友吧。

4、 ?極易情緒偏激。

六小齡童節目被斃了,我們再也不看春晚了。(其實春晚根本沒請六小齡童)

。。。。。。

在“諾貝爾哥”這次事件中,依舊有許多人扮演了“反智”這一角色。在聽到“引力波”這個詞之后,許多人開始躁動了,開始哀嘆中國錯失了“諾獎”,抨擊中國學術界的各種弊端。其實在沒有了解到事情的真實性之前,我們不應該對事情做過早的定論,我們應該擁有理智分析的過程。

伴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反智”變成了一場全民運動。許多無良媒體追求曝光度,肆意傳播虛假謠言,并唆使民眾跟著一起傳播。慢慢的衍生出一個新的詞匯——“民粹”,民粹的大概意思是,由于自身認知層面的匱乏,導致民眾對某些本來合情合理的事物表現出抵制的態度,或對某些不嚴謹的信息盲目崇信。

俗話說,不是一行人,難說一家話。在面對未知領域時,應該盡量做到“謹言、慎行”。莫要讓“反智”成為一場“民粹”的狂歡。

肚子里沒多少墨水,

卻非要學著別人寫寫字的

黑面書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選自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
    簡單明了閱讀 432評論 0 0
  • “辟谷”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谷在很多古書典籍里都...
    悠游天地張戈閱讀 471評論 0 0
  • 這幾天要實現左劃刪除的功能,發現網上很多帖子大多出自一人之手,然后都是 copy 的文章,其實都沒有那么復雜,只實...
    IOSMan閱讀 3,085評論 5 15
  • 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得意須盡歡
    末末yu星塵閱讀 9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