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 蘇灼依
一次宿命感拉滿的觀影體驗
這部電影我看得有些吃力,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看懂了,又或許這幾年對電影的疏懶導致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準下滑,總之,看完宮崎駿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后,已然身心俱疲。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宮崎駿,知道他的很多經典電影,可以隨口說出它們的名字,可以復述其中一個又一個情節,這就是宮崎駿,這就是他的畫筆帶給我們的無與倫比的力量。宮崎駿于我而言,是這個時代為數不多地讓我感到慶幸的遇見。
我是首映日當晚看的動畫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沒有特別的關注,當我和同事們在萬達廣場聚餐吃完烤肉后,自然而然地想看部電影再回家,她們很驚訝我為什么一個人看電影,我說我一直一個人。然后我發現,原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已經上映了,而我正好趕上,這讓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宿命感”。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宮崎駿這部電影一個人看和幾個人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私以為,一個人看完電影會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情感迸發,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油然而生,那是一種被壓抑著想要隨時沖破瓶頸的情感,更是一種走出舒適區后豁然開朗的感覺。
宮崎駿與日本電影
宮崎駿的偉大在于,他不僅將動畫電影抬上了電影藝術的殿堂,更是將小人物與大社會、幻想與現實、人類與自然深深融合在藝術創作中。他對人生的思考,對人物的塑造,對人性的研究都已入木三分。對宮崎駿與他的動畫電影帶來的影響,我想引用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的一段話作為總結:
“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
有時候我很嫉妒日本人,他們有太多偉大的導演,我喜歡的更是不下于十位。雖然在我2400+觀影片單里,日本電影占比只有8%,但是日本電影在我心中的地位僅次于好萊塢,更何況我心中的第一導演還是“電影天皇”黑澤明,而宮崎駿毫無疑問是那個第一動畫導演。
在我看來,日本電影大多帶有“物哀觀”和詩意化的藝術表達,這源于日本文化的情感壓抑和現實疏離,在電影里呈現出一種矛盾且“怪異”的對于極致美學的獨特詮釋和表達。
我常說想了解一個國家,最直觀、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看他的主流藝術作品,在這個時代,影像比文字更有傳播力、更具影響力。好像談偏了些,下面我來簡單聊一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帶給我的深刻感受,順便談一談我自己想要的人生。
讓我們重新開始切入正題
宮崎駿一如既往地在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加入了瑰麗的隱喻,一層層剝開人物、剝開自己八十余年的人生,用一場意識流風暴席卷我的腦海,我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感覺是:壓抑。
就像開頭說的,或許是近些年在國產影視的炮轟下,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準嚴重下滑,導致看完影片的當時我處在一個懵懵的狀態。開個玩笑,我對藝術素養和審美水準的維持已然不受外物影響,處在內部思考和升華的階段了,當然也避免不了源于童心未泯的那點“幼稚”。
無論如何,壓抑的情緒麻醉了我的腦細胞,讓我產生了久違的觀影鈍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詞,自創下)。隱喻是宮崎駿常用的表達,奇思妙想是他的基操,這些都不是問題,讓我產生觀影鈍感的是宮崎駿在電影中塞進了太多東西,還糅合得很好,這就不得不殺死很多我來之不易的腦細胞了。
三分真實,七分夢境。一念向生,一念向死。
這是觀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最直觀的感受,簡單來說,就是男主真人真的做了一個宛若真實的夢。不知道日語的“真人”是和我理解的真人是不是一個意思,但這部電影沒有讓我陷入噩夢的第一要素就是男主的名字“真人”。
當然,直觀感受需要通過了解歷史背景和創作者自身經歷加以強化和思考,于是這兩天我補救了那些淡忘的知識后重新思考這部宮崎駿的封筆之作。
電影開幕是真人的母親葬身火海,真人一路狂奔時哭泣與迷茫的場景。始于災難的開頭,奠定了電影的基調——向死而生。終于塔樓的坍塌,升華了電影的主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電影的大部分情節發生在塔樓之中,而塔樓是從天而降的隕石,是對“黑船事件”擊碎一個時代的隱喻,是對日本閉關鎖國、倒幕運動的重新思考。
丑陋貪婪的鵜鶘是對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政權的嘲諷和直視,雖然這是隱喻,但是鵜鶘死前的最后一段話足夠直白:
我的族人被帶到這個地獄般的地方,海里沒有足夠的魚養活我們,我們只能吃哇啦哇啦,我們的族人快要餓死了,所以我們盡可能飛得高,飛到我們翅膀所能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但結局總是一樣的,我們無法逃離這個島,新生一代的鵜鶘甚至已經忘了如何飛翔。
饑餓從一個人到一群人,貪吃變成了貪婪,充滿罪惡的貪婪造就了一個不可挽回且注定滅亡的結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當一個人突破底線的時候,張開的便不是嗷嗷待哺的小嘴,而是一個貪得無厭血腥無比的血盆大口。這是法西斯戰爭的必然結局。
當你得知鵜鶘是日本軍國主義,鸚鵡所代表的就顯而易見了,那就是納粹德國。一個狂熱的法西斯想要重塑世界的扭曲思想,在了解這個由積木搭建的搖搖欲墜的世界的真相后,一怒之下親手葬送了整個夢境。
電影中那個不能被打開的墓碑,便是對戰爭與法西斯的埋葬。
好在,每個時代都會有哇啦哇啦的出生與飛翔,沒有任何人可以遏制新生力量的發展,如果有,那么橫亙在他面前的便只有死亡。哇啦哇啦重生飛翔的場面有多絢爛,這個時代就多有希望。
真人就是那個新生代,他被爸爸送進了學堂,本應學習先進知識,奈何他與同學發生爭執,并在回家途中親手為自己敲上代表罪惡的勛章。他用一個無法愈合的傷疤,來表明自己不愿繼承曾舅公的遺產的決心,也堅定自己拯救夏子阿姨和媽媽的決心,夏子阿姨肚子里的寶寶是未來的希望,媽媽是對歷史的直面和重新思考,一方面牢記歷史,一方面重燃希望,這是真一不顧一切沖進塔樓也要打破宿命的無可辯駁的理由。
夢境的坍塌是必然的,那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擊碎的烏托邦。總有人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罪孽與邪惡,想要以自己的意志重建一個美好家園,但事實是,一個從開頭就想搭建外殼掩蓋欲望的起點,是根本無法長久維持的。
隕石是欲望,塔樓是外殼,積木是執念,只有推倒執念,才能破碎欲望,在脆弱的外殼崩潰前逃離噩夢,給自己一個受歡迎和光明的未來。
最后想說一說蒼鷺,蒼鷺扮演的是一個守護者和導師的角色,它對真人的引導和對困境的不同想法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考,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都需要蒼鷺這樣一個角色陪伴,每一次面對困境都需要一個信賴的人與你同行。
有蒼鷺,才有故事。
送給自己的結語
最初當我看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豆瓣評分只有7.8的時候,我是氣憤的。雖然很容易理解這個評分與如今日漸畸形的國內影視圈和嚴重下沉的影迷市場有關,但是當我說服自己后,覺得這一切好像都是我在自作多情,有些藝術本身就是不是為了迎合大眾,更何況這是宮崎駿沒有遷就觀眾情緒的放飛自我的最后一次創作,這是宮老爺子“想要活出的人生”。
宮崎駿已經用一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和其余十一部動畫電影活出了自己獨特而偉大的一生,而看完電影的我們呢,又從一個一輩子都在畫勇敢冒險、不屈戰斗的少年主角的宮崎駿身上領悟到什么呢?
人生都有長短,有些人活成了順風順水的直線,有些人則磕磕絆絆地跨越線段,還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把人生活成了曲線,只是又有多少人活成過自己。
我們終其一生尋找的,不過就是那個最初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