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需要沙發(fā)嗎?
雙十一的時候,列購物清單把沙發(fā)、書柜列在了其中。這兩個大物件關系著尺寸問題,對于一個空間感特別不強的文科生來說選購事宜顯得很艱難。頃說客廳里不需要擺沙發(fā),這個說法把我嚇了一跳。沙發(fā)是客廳的剛需啊,客廳,不擺沙發(fā)擺啥?電視、茶幾和沙發(fā)不是客廳約定俗成的三件套嗎?人半躺或者半靠在上面,在面前的茶幾上取點零食剝點水果,與電視深情對望。這不就是客廳存在的意義嗎?頃說客廳必要要擺沙發(fā)是觀念病毒。然后,頃發(fā)了幾張北京新裝修的房子客廳布置圖出來。沒有電視沒有沙發(fā)的客廳里擺著茶具配套和書桌配套種種物件整個客廳充滿濃濃的茶韻和書香氣。
伯凡說:觀念病毒可以理解為一種魔,他進入細胞里以后不能自身進行復制,只能依靠它的載體,然后讓它的載體不斷的發(fā)展復制本身的同時也在將病毒復制傳播出去。
我認為觀念病毒的實際做法是:為你捏造一個莫須有的需求,刺激你的欲望,并巧妙的讓你為了欲望買單。且,這種思想會復制,會傳染甚至遺傳。客廳里沙發(fā)的標配這個觀念病毒應該來源于我小時候關于家的印記,也來源于去別的家庭的串門以及電視里看到的目之所及的所有客廳。對于我目前家庭的情況而言,一家五口除了奶奶其他四個人坐沙發(fā)看電視的周計時不超過兩小時,電視對于我們是可有可無的存在。L型的沙發(fā)總是不定時的被放上了孩子的小物件書籍玩具或者幾個人每天進出背的背包。由此看來沙發(fā)確實不是家庭必備的剛需。如果客廳沒有這個大塊頭的“剛需”,孩子的玩具一角可以被擴建,看書一角可以被擴建。腳步和視線不會受阻于這個龐然大物,心之所及更可肆意馳騁……
還有呢?哪些被我們心心念的東西并不是如鹽巴樣的剛需?
這兩天因是否要租房到學校附近的事跟老公冷戰(zhàn)。我認為,對于目前我們的家庭情況租房子到學校附近是剛需。理由如下:我和孩子在一個學校,我們上班上學開車來去路上兩個人加起來最少需要兩個小時。如果租個學校附近的有電梯的房子,這樣奶奶也不用再抱著孫子六樓上下的累得氣喘吁吁。老公認為保持現(xiàn)狀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是剛需。理由是學校附近的生活圈不便捷,自己離家遠了需要開車上下班家里有突發(fā)事件自己照顧不了,更不能像目前這樣回家做好晚飯等我們回家吃。
中午跟同事李老師一起吃飯聊到孩子小學初中時上下學的事。她家住在張廟,小學在寶山實驗小學讀書,中學在行知二中讀書,離家的距離都是12公里左右。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的九年兒子坐公交上學,來去一個小時以上。李老師家離我們單位五公里,兒子上學的公交車會經(jīng)過我們學校的站頭。每天,公交車經(jīng)過學校的車站李老師也不下車,坐車陪兒子到學校,眼看兒子走進校門再折回來上課。下午,又坐車去兒子學校接兒子放學,九年如一日。
我問:到了初中兒子坐車應該放心了啊,為什么還要接送?
她說:家里規(guī)定9:30前必須睡覺,時間比較緊張。去接他的話可以在車上聽兒子聊聊學校里的事兒了解他的學校生活增進母子感情。這樣到家就吃好飯做好作業(yè)直接睡覺,不用閑聊了。
我問:你家中學附近有套房子,出家門到進校門不過五分鐘的時間。為何不搬過去住呢。
她說:這房子只有五十多個平方,三口之家太小了。孩子住的房子大,心胸和視野才會大。在張廟的房子里,也是把大臥室讓給孩子住的。大空間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我問:上下班坐公交多不方便啊,不是每次都有座位吧?為什么不買輛車?
她說:沒有座位也沒有關系啊,我們每天6:38出門,6:44有趟公交車經(jīng)過我們門口的車站。
……
李老師沒有給我說不開車接送小孩的原因,聽說她老公是某個單位的領導,但是到目前他家也沒有買車。也許她認為開車上下班的話就不能全心全意跟孩子聊天了吧,這段時間變得不高效。誰知道呢?李老師的事兒是我們學校的一個話題,因為她看待和對待事情的方式跟其他大眾太不一樣。她對學生的教學方面也是標準的西點軍校式,數(shù)十年如一日。兩年前兒子考上了上海交大,稍微堵住了一些平時笑他極端怪異的人的嘴……
回到我的故事,眼前,換一個適合女兒讀書的學校工作是剛需,學校離家近是剛需,如不能的話有滬牌車能盡快到學校是剛需。以往,寫文章前萬般糾結各種找材料是剛需,整理家務等太陽正好是剛需,老公疼愛女兒愛戴婆婆體貼兒子可愛是剛需,辦公室安安靜靜軟聲細語和和睦睦話未來是剛需。對于一個完美主義者,還有什么不是剛需呢?
眼下,什么是真正的剛需?
吃飯是剛需嗎?BBC拍了一個片子講斷食跟節(jié)食如何跟健康密切相關,美國大饑荒時期有一個城市饑荒很嚴重,但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這個城市的平均壽命比其他地區(qū)的人高出了八歲。
我們人的兩條腿我們的眼睛等是不是剛需?烏克蘭女孩oksana生下來沒有雙腿卻成了運動員,貝多芬在耳聾之后創(chuàng)作了享譽世界的《第三交響曲》《暴風雨》《費德里奧》等驚世之作。
不僅如此,我們如果仔細地觀察自然的話,會發(fā)現(xiàn)自然界有很多的案例、很多的生物在顛覆我們剛性的概念。海星在被截斷了一只角后會迅速長出新角,且它被切掉的那只角會長成一只新海星。《侏羅紀公園》里,恐龍在雄性被隔離后阻斷了交配和繁殖,有部分迅速變性為雄性。還有烏賊,還有束帶蛇,還有蝙蝠蟲、小丑魚等等。
連剛性的“性”都可以改變和商量,連吃飯都可以不是剛性,還有什么是我們不能缺少的呢?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我們認為是剛需的那些需求其實都是富有彈性的,這里頭有一個因素在作怪,它不是一個純粹經(jīng)濟學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心理學的問題。當我們意識到人性的多面性和他的彈性,我們會發(fā)現(xiàn)赤裸裸于世,坦蕩蕩活人需要的不是那么多。
剛需是個觀念病毒,是個偽命題。諸如我之類的完美主義者,可能真正的剛需是:掃除力和刪除力,掃除思想上的妄念,刪除行動上的不干脆不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