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生的猴寶兒真多啊!走在大街上,常常看到翹著大肚皮的準媽,去年真不是這種風景啊!
一些醫院的產床也是爆緊張,連走廊上都搭滿了。為什么會這樣?當然是二胎時代到來咯!以前好多被生孩子疼得信誓旦旦說打死也不再生的媽媽們,看到粉嘟嘟寶寶的可愛樣子,都會忘記了疼痛,在二胎政策的春風下一門心思的想再生一個寶寶啊!
但當前很大一部分媽媽一胎時都是剖宮產,醫生動那么一刀留下的疤,會伴隨媽媽們一輩子。有種說法是,海邊不愿穿比基尼的美女,十有八九肚皮上是有這么一疤的。
于是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這個名詞就出現了。它是1978年由Larsen及Solomon首次報道并提出概念的,屬于一種特殊部位的異位妊娠,雖然也是懷在宮腔,但醫生說,這個寶寶不能要,不僅不能要,打胎時還要住院。
為什么?憑什么?很多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的孕媽,都是非常想要這個寶寶的,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往往不能接受:
“什么?醫生你有沒有搞錯!這寶寶明明懷在宮腔里,還有心跳,為什么要收我住院,還要把寶寶處理掉?我不接受!”
醫生的解釋是:表面上,你看到剖宮產帶來的只是肚皮上的那道疤,事實上,你的子宮上也有了一道疤,要不然醫生沒法把寶寶從這里拿出來。
再好的能工巧匠,也不可能把一個破損的花瓶修到天衣無縫;再好的醫生,也沒有辦法把子宮縫到完美如初。所以,一部分孕媽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愈合不良,瘢痕寬大,或者炎癥等原因導致瘢痕部位有微小的裂孔。
一部分受精卵在著床時,會鳥都不鳥那個地方,直接在宮腔里種植下去,生根發芽,舒舒服服地等著向你報告好消息:老二我來啦。
但有些受精卵卻跑的太快或者發育的太遲緩,想著床卻坐不穩,只好被自然淘汰,讓孕媽們以為月經推遲了幾天,實際上是很常見的早早孕流產,悄悄地來,又悄悄地去。
還有些受精卵在自然淘汰的過程中正往子宮外游著呢,突然遇到個坎兒,或者一個洞兒,就是那個子宮上的疤痕,然后就游不出去了,被擋在那里,那里的養分也不少,于是就生根發芽了!
但是這個寶寶卻不能要!為什么?
剖宮產瘢痕部位,肌層菲薄,彈性很差。受精卵著床在這里,就像松樹扎根在懸崖,松樹營養不良,懸崖也支離破碎。
極少數松樹,可以緩慢生長,可到了一定的時候,重力的作用就會讓它自己從懸崖上墜落,連帶懸崖上的巖石也會剝落。
同樣,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極少數可能會凸向宮腔生長,但子宮越撐越大,胎盤越扎約深。
早期處理掉,一般出血不多,傷害不大;但如果心存僥幸,讓它自由生長,要么子宮破裂大出血,要么胎盤植入大出血。甚至發生子宮丟失和孕婦生命受威脅的事。
所以醫生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個險不能冒!
醫生還提醒:做過剖宮產的媽媽們再懷二胎,一定要盡早做B超。越早發現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越容易處理,把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有些孕媽,聽信一些偽科學,就是不愿意做早孕B超,等到陰道出血了才發現是這么回事兒,可惜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主要靠B超醫生來診斷,不能盲目人流,否則很可能在人流術中出現大出血,有時甚至為了挽救患者生命而需要切除子宮。
有的小診所沒辦法分辨這種病和宮頸妊娠、難免流產、不全流產,直接讓婦產科醫生清宮。
悲催的婦產科醫生上陣,以為就是個普通人流。剛清幾下,發現宮頸口血流如泉涌,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經過充分的準備再進行一系列綜合治療。這也是患者需要住院的緣故。
醫生說:在第一胎生產時,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產婦并沒有剖宮產指征,而僅僅因為怕痛或為了保持身材而要求進行剖宮產,所以我國的剖宮產率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較高的。
醫生呼吁廣大的育齡女性,如果沒有剖宮產的指征,要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以便二胎時給寶寶留下一個完好的房子,不讓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這樣的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