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讀懂支付寶9.0改版背后的產品邏輯和戰略布局

關于支付寶9.0改版:如果你只看到了藍色圖標,那么還停留在表相。

如果你還看到了類似“大眾點評”與“微信”,那么進入了皮相。

如果你看清楚了產品改版背后的商業邏輯與戰略布局,那才算是心相。

從用戶體驗的五個層次看支付寶的改版: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戰略層:連接人與服務

戰略層是一切產品體驗的根本,首先明確產品的商業目標和用戶目標,在盈利和服務用戶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這就是產品戰略。

本質上來講,不管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抑或是百度(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現在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連接人與服務”,只是切入點不一樣,手里的牌也不一樣。

連接人與服務這個口號最早是由大眾點評喊出來的,BAT三家的發家史都是在做“連接”這件事。百度連接人與信息,騰訊連接人與人,阿里連接人與商品,這是第一階段的連接。曾有人預言,連接人與服務之間即是第四個巨頭的席位,現在看來BAT三家都試圖在直接自己上位,這是第二階段的連接。如果問第三階段的連接是什么?白崎認為應該是物聯網時代的連接一切。

范圍層:連接和“錢”有關的一切服務

工具型產品最重要的一點,構建工具使用情景,讓用戶在這個場景下首先想到這個產品。所以工具型產品的運營,首要的就是使用場景化運營的思維,用戶不會因為看到支付寶想到去購物,而會在購物的時候想到用支付寶。

當把支付的場景無限延伸,在此之前一切需要出現“錢”的地方,都換成支付寶來取代呢?

最早的時候,支付寶是PC時代上淘寶時的那個第三方擔保的支付工具。后來,手機上出現了支付寶錢包,就是不用輸入銀行卡號的電子錢包。再后來,有了充話費、買電影票、信用卡還款等生活服務,有了理財產品。接下來呢?繼續貫穿到所有的消費場景。

從這個角度上講,支付寶的方向就是要繼續做好并強化這件事:連接和“錢”有關的一切服務。

結構層:支付場景拆解

從支付寶9.0來看,白崎總結了一下目前支付寶已涵蓋的使用場景:

基礎功能:付款、收款、轉賬、匯款

生活服務: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外賣、生活繳費(水電燃氣電視固話寬帶)、城市服務(違章查詢、醫院掛號等)、電影、打車、機票、景區門票、游戲充值、寄快遞、公交卡充值(目前僅支持羊城通)、校園一卡通充值、繳學費、話費卡轉讓、愛心捐贈。

理財:余額寶、招財寶、娛樂寶、彩票、股票、理財小工具(匯率計算、存款收益、房貸、記賬)

商業:眾籌、阿里系電商(淘寶、天貓)

社交:紅包、親密付

國民征信體系(最高級):虛擬信用卡(花唄)、個人信用評級(芝麻信用分)

大家千萬別小看了下面這些看似很普通的使用場景,在中國很多和錢有關的事情并不好推動,背后都有深厚的利益鏈。

百度也做百度錢包這個產品,我們曾給錢包團隊提建議說,趕緊支持北京公交一卡通的充值啊,這么大一塊市場難道學不會嗎?一上線絕對秒殺支付寶。但是我們得到的答案是:idea并不重要,這個點子被無數的人提過,相信支付寶團隊也曾想到過。但是為什么大家都沒有做呢?不是因為技術上實現不了,而是人家北京公交集團不愿意跟你連接,你就拿它沒轍兒。

所以當大家看到支付寶關聯的這些生活服務里,尤其是拿下了廣州的羊城通,校園一卡通,讓白崎十分敬佩支付寶的線下業務拓展團隊。

理財服務里,受國內A股行情影響,預計近期支付寶會在股票這個版塊上繼續重點發力。一旦連接成功,前景非常可觀。A股市場里,股票賬戶里的錢是放在第三方存管銀行的,支付寶要做的是什么呢?取代銀行!以后大家炒股的錢都直接由支付寶托管。

再談到最高級的國民征信體系,這是阿里作為企業在做政府的事情。虛擬信用卡,直接借錢給你花,牢牢地把你綁在支付寶上,這是干倒銀行的另一步。芝麻信用分,現在大家還看不到它的威力,等到以后出國辦簽證,貸款買房,通通看你的信用分,這是在美國已經很成熟的一套體系,本來是政府的事情,支付寶卻搶先來完成。

所以到最后,支付寶就成了連接一切和錢有關服務的載體,無孔不入,從生活服務到理財,再到國民征信體系,不管在哪兒,支付寶總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框架層:如何排列這些使用場景

框架層也就是產品里的信息構架,用戶如何來理解和使用這個產品,重點是用戶行為。包含界面設計、Tab導航頁等,也就是怎么排列這些用戶能看到的使用場景。

支付寶為什么要做這次調整:

抵御微信支付的進攻(對支付場景的爭奪)

提高使用頻次與時長(通過連接關系來增加新使用場景)

如何連接人與服務:定義場景、連接關系

關于使用場景,上面已經分析了很多,重點講一下連接關系。支付寶主要承載了三種社會關系:

商家與用戶:這是最原始的關系連接,存在于淘寶店家與買家之間,支付寶充當一個支付工具。

平臺與用戶:這是支付寶引入生活服務后連接起來的關系,所以有了作為開放平臺的服務窗,當很多的服務提供商入駐到支付寶里時,從單純的工具上升到了平臺,支付寶就成為了中心。

用戶與用戶:最新9.0版本里新加的“朋友”,每個用戶都是一個中心點,也就是去中心化。

把“商家”和“朋友”兩個模塊提前到一級tab頁,代表了轉型的兩大方向:

為什么要把商家提前?

O2O是個人消費領域對支付場景使用頻次最高的一塊服務,解決產品非高頻的問題,所以要提前到一級tab。

相同的還有手機百度,僅次于搜索頁的第二個tab頁“附近”,點進去就是百度糯米的生活服務。

為什么要把朋友提前?

我認為這是一場對“微信支付”的阻擊戰,而不是對“微信”。支付寶并不會做社交,但是他要解決低頻的問題。因此有了類似社交產品的聊天窗口,也新搭建了一些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使用場景。

新加的聊天窗口解決的是什么需求:人對人支付場景下信息交流割裂的問題。想一下我們現在是怎么做的?先在支付寶轉賬,轉完了去微信問一下收到沒?看吧,還是到微信那個小婊砸那兒去了,為什么不能在支付寶里直接完成交流?

支付寶的社交關系鏈基于手機通訊錄,也就是熟人社交關系的。熟人之間相處什么時候會和錢有關呢?基于社交關系的新支付場景:吃喝玩樂AA。支付寶給大家提供了以下參考場景:經費群、吃貨群、活動群、娛樂群。

支付場景下本身就存在朋友之間、用戶與商家各種需要交流的關系鏈,支付寶只是補上了這一環而已。如果用戶對微信支付的使用場景只剩下紅包功能,那倒就沒啥可擔心了。畢竟在線下業務拓展上,支付寶一直有較強的優勢,暫未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表現層:UI視覺

大多數人都注意到了為什么要換藍色?其實這是最不重要的一環,但最受大家關注。小孩子才去談論界面好不好看,大人只看到商業。

支付寶與支付寶錢包的合并

如果大部分人并未留意到這次合并,說明大家對支付寶PC版的logo早已無太大感知。

PC與移動端的主視覺統一,也是一種融合的體現。

紫牛理論:請你一定注意到我

紫牛理論出自《紫牛:從默默無聞到與眾不同》,作者賽斯·高汀是這樣解釋的:在山野上看到非常巨大的毛皮光滑的黑白相間的奶牛,覺得很壯觀,很漂亮,隨著車往山里看,漫山遍野全是壯觀的奶牛,開始很新鮮,后來很平常。雖然這些奶牛都很不錯,但太多以后,已經無感了。如果這時候出現一頭紫色的奶牛,只要出現一次,這一生當中都會記住這個場景。后來那本書是用紫牛這個概念不停地告訴大家要做一種讓人過目不忘的營銷。

在這個手機上APP圖標紅、橙、綠、藍四種顏色集中扎堆的情況下,支付寶選擇了偏藍色,就是做紫牛的一種表現吧。至于為什么是藍色?Who TM care,只要方便你在一堆APP里找到它就行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