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關于為什么要寫作?為什么你能堅持寫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動力源。我想我可能還是帶了些功利心的,我期待寫作能成為我的一技之長,能給我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至于修行一說,我不否定,但以我目前的境界,還是飄渺虛空了些。我也承認,因為帶著功利心,所以我是浮躁的,當我堅持寫了一段時間,我的文字讀起來還是沒意思,我又找不到突破口,找不到一個堅持了就有進步的有效的方法時,我一定是放棄的。曾經我就是如此,這一次訓練營,我且當做是我重拾寫作的一次自我啟動的契機,希望和一群人一起學習寫作,一起堅持效果真的會不一樣吧。
? ? ? ? 今早讀了“更進一步”這一章節內容,對我的內心有一些觸動。平時一次作業練習寫了五六百字,我基本就滿足了,即便腦子里還有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我也不再繼續寫了。大腦是喜歡簡單安逸的,不喜歡復雜勞頓的,而寫作確實很費腦力,我有時停筆不寫不是因為沒了內容,而是因為可寫的很多,但那些材料在腦子里如一團亂麻交織糾纏著,需要去梳理去整理成文,這太費腦太辛苦,以至于停筆放棄,結果也把自己淪為大腦的奴隸了。
? ? ? ? 昨天的作業我寫了《我的一塊短板》,寫的是,不會與人聊天是我的短板,邊寫邊想到這樣的材料:我女兒一定是遺傳了我的性格,交際能力不太行,回答別人的一個問題時,思考半天含糊在嘴邊的還是“嗯”“啊”,去買東西讓她做一個選擇時,久久拿不出主意,所以我常常對她說:妞妞要在腦子里快速思考,心里快速決定,嘴巴快速回答。我想這個素材也是可以寫進文章里的,但是最后,我看自己的作業篇福也合適了,結構也完整了,最后也允許自己不再作進一步的思考和寫下去了。
? ? ? ? 昨晚得到夢曦老師的點評反饋,她給我的建議:讀者可能更想看到作者的一些思考和改變,而不僅僅是作者的一個不足的事例,還可以增加一些內容,如平時和女兒的聊天內容或者把自我改變的計劃羅列出來。這個建議點不就是我最初的想法嗎,只是我懶得寫罷了。這一番點評引發了我對自己平時寫作練習的深刻反省,我在學寫作的路上的確是任由了自己的精神惰性肆意吞噬著最初的熱情。對于素材不去整理,對于內心噴薄而出的情感不去記錄,這就是精神惰性啊。
? ? ? ? 作者娜塔莉也告訴了我們:每當你覺得已經把該講的東西都講完時,不妨再推自己一把,往前再走幾步。有時你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了,其實你才剛要開始呢。的確啊,再想想,再推自己一把,往前再走幾步,可能這就是你走向改變的突破口,這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油吧!可別再懶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