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三個基本問題
我醒來的時候,已經(jīng)十一點鐘了。我嚇了一大跳,連忙跳下床,沖到電話機旁,打電話給法蘭,好讓她告訴其他人,我沒有不告而別。
“羅哥先生辦公室。”法蘭接了電話。
“嗨,是我。”我說。
“哇,哈羅,陌生人。”她說,“我們正打算去查查看你有沒有躺在哪所醫(yī)院里。你今天有辦法來上班嗎?”
“呃,可以,只不過是我媽媽這邊出了一些意外狀況,突發(fā)的緊急事故。”我說。
“喔,現(xiàn)在一切都還好嗎?”
“是啊,嗯,現(xiàn)在大致處理妥當了。辦公室里有沒有什么我需要知道的事情?”
“嗯,讓我看看。”她一面說,一面檢查我的留言條,“G走道有兩部測試機器壞了,唐納凡想曉得我們可不可以不經(jīng)過測試,就把產(chǎn)品運出去。”
“告訴他,絕對不可以。”我說。
“好。行銷部門有個人打電話來,想討論一筆延遲交貨的訂單。”
我的眼珠轉(zhuǎn)了一轉(zhuǎn)。
“昨天晚上第二班發(fā)生了一場打斗……劉梧還需要和你談?wù)勔唤o皮區(qū)的數(shù)據(jù)……今天早上有個記者打電話來,想知道工廠什么時候會關(guān);我告訴他,只有你才能回答這個問題……總公司文宣部門有個女人打電話來,提到要在這里拍個錄影帶,內(nèi)容是關(guān)于生產(chǎn)力,還要拍攝格蘭畢先生和機器人站在一起的畫面。”法蘭說。
“和格蘭畢站在一起?”
“她是這么說的。”法蘭說。
“把她的名字和電話號碼給我。”
她念給我聽。
“好,謝了,待會兒見!”我告訴法蘭。
我立刻打電話給總公司那個女人,很難相信董事長要親自駕臨這個工廠,這中間一定有什么誤會。我的意思是說,在格蘭畢先生的豪華轎車駛進工廠大門以前,這座工廠可能早就關(guān)門大吉了。
但是,那個女人證實了這件事,他們想要在下個月中旬,來拍攝格蘭畢先生站在工廠里的畫面。“我們需要一個機器人作為格蘭畢先生發(fā)表談話的背景。”她說。
“為什么挑中白靈頓工廠呢?”我問她。
“導(dǎo)演看到你們的一張幻燈片,他很喜歡你們工廠的色調(diào),他覺得格蘭畢先生站在那兒會顯得很好看。”她說。
“喔,我明白了。”我問她,“你有沒有和皮區(qū)談過這件事?”
“沒有,我不覺得需要問他。怎么?有什么問題嗎?”她問。
“最好還是讓皮區(qū)知道一下,他說不定會有其他建議,但是這完全由你決定。你只需要告訴我你們到底哪一天要來拍,我才可以事先通知工會,并且要他們清理一下拍攝現(xiàn)場。”
“好,我會通知你。”她說。
我掛斷電話,坐在樓梯上嘀咕著:“所以……只不過因為導(dǎo)演喜歡那個色調(diào)。”
“你剛剛在電話上談些什么啊?”我媽媽問。我們一起坐在餐桌旁,她強迫我在離開以前,吃一點東西。
我告訴她格蘭畢要來的事情。
“聽起來應(yīng)該是件很光榮的事情,大老板要來——他叫什么名字來著?”
“格蘭畢。”
“他大老遠跑到工廠來看你,真是光榮。”她說。
“是啊,從某個角度說來,是很光榮。”我告訴她,“但是,事實上他來這里,只不過是要拍攝和機器人在一起的畫面。”
我媽媽眨了眨眼。“機器人?就好像太空來的那種嗎?”她問。
“不是,這些機器人是工業(yè)用機器人,就像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
“喔!”然后她的眼睛又亮了起來,“它們有沒有臉孔?”
“沒有,還沒有,它們大多數(shù)都有手臂……它們用手臂來做一些像焊接、堆高、噴漆之類的事情,我們透過電腦來控制機器人,你可以設(shè)計電腦程式,讓機器人做不同的工作。”我解釋給她聽。
媽媽點點頭,試圖想像機器人可能的模樣。
“那么,為什么這個叫格蘭畢的家伙要和一堆沒有臉孔的機器人一起拍照呢?”她問。
“我猜因為機器人是新發(fā)明,他想要讓公司里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應(yīng)該運用更多的機器人,才可以——”我停了一會兒,仿佛看見鐘納坐在那兒,抽著雪茄煙。
“才可以怎么樣?”媽媽問。
“呃……才可以提高生產(chǎn)力。”我喃喃的說,把手一揮。
然后,鐘納開口了,機器人真的為你的工廠提高了生產(chǎn)力嗎?當然啦,我說,我們有個部門提高了——多少啊?——百分之三十六的生產(chǎn)力。鐘納兀自吞云吐霧。
“有什么不對嗎?”媽媽問。
“我只是記起了一些事情,沒什么。”
“什么事?是不好的事嗎?”
“不是,是昨天和我通電話的那個人以前和我說的話。”我說。
媽媽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
“到底有什么不對勁?”她問,“說吧,告訴我無妨,我知道一定有什么不對。你突然出現(xiàn)在門口,又在深更半夜里到處打電話找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媽,工廠的情況不是很好……而且,呃,……我們根本不賺錢。”
媽媽的臉色一暗。“那么大一個工廠沒有賺到任何錢?”她問,“但是你剛剛才告訴我,這個叫格蘭畢的頭頭要來你們這里,還有這些機器人,但是你們根本不賺錢?”
“我的確是這么說的,媽。”
“這些機器人不做事嗎?”
“媽——”
“假如它們不做事,也許你們可以把它退回店里去。”
“媽,你可不可以忘掉機器人這檔子事!”
她聳聳肩。“我只是想幫你。”
我伸手過去,拍拍她的手。“我知道,謝了。真的,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好嗎?我得走了,真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我站起來,走去拿我的公事包,媽媽跟在后面。我吃得飽不飽啊?我要不要帶一點下午吃的點心啊?最后,她抓住我的領(lǐng)子,擁抱我。
“聽我說,或許你碰到了一些問題,我知道你碰到麻煩了,但是像這樣跑來跑去,通宵熬夜,對你不好。你不可以這么操心,操心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看看你爸爸,他就是因為太操心,結(jié)果怎么樣?”她說。“操心把他給害死了。”
“但是,媽,爸爸是被一輛公車撞死的。”
“假如他不是一天到晚憂心忡忡,他過馬路以前,就會先抬頭看看有沒有車子。”
我嘆口氣。“好吧,媽,你的話也許有一點道理,但是事情比你想像得復(fù)雜多了。”
“我是說真的!不要操心!”她說,”還有這個叫格蘭畢的家伙,假如他找你麻煩的話,告訴我,我會打電話給他,讓他知道你工作得多辛苦,還有誰比你媽媽更清楚呢?讓我和他打交道,我會把他擺平。”
我笑了,雙手環(huán)抱著她。“我知道你會,媽。”
“你知道我做得到,對不對?”
我告訴媽媽,電話帳單一到,就打電話通知我,我會過來付電話費。我抱住她親了一下,向她道別,然后離開老家,走到了戶外的艷陽下,爬進車里。起先,我考慮是不是直接回辦公室,但是看到西裝上的皺褶和下巴冒出來的短髭,我決定先回家好好梳洗一番。
一旦上了路,我就聽到鐘納的聲音一直說:“那么,你的公司只因為安裝了機器人,就多賺了百分之三十六的錢?真讓人難以置信!”我還記得,當時我還面帶微笑,以為他根本不了解制造業(yè)的實際情況。現(xiàn)在,我覺得自己像個呆子一樣。
對,目標就是賺錢,現(xiàn)在明白了。而且,沒錯,鐘納,你說對了,我們并不會因為安裝了機器人,就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的生產(chǎn)力。我甚至懷疑,生產(chǎn)力到底有沒有真的提高?我們到底有沒有因為有了機器人,而多賺了一點點錢?老實說,我不曉得,我搖搖頭。
但是,我很好奇鐘納又是怎么曉得的?他似乎馬上就知道生產(chǎn)力根本沒有提高,所以才會問那些問題。
我還記得,他問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因為裝了機器人,而多賣出任何產(chǎn)品;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減少雇用的員工人數(shù);他還想曉得的是,存貨有沒有下降,這是第三個基本問題。
當我到家的時候,沒有看到茱莉的車子,她出去了,這樣也好。她可能在生我的氣,而我現(xiàn)在實在沒有時間來作任何解釋。
進屋子以后,我打開公事包,把這些問題記下來,然后我看到鐘納昨晚給我的衡量指標。我一看到我寫下的定義,事情就豁然開朗,這些問題正好與這幾個衡量指標逐一搭配。
這是為什么鐘納明白一切,他把衡量指標用幾個簡單的問題來表示,因此他就會曉得他對于機器人的直覺看法是否正確:我們有沒有多賣出任何產(chǎn)品(也就是說,我們的有效產(chǎn)出有沒有增加);我們有沒有裁員(我們的營運費用有沒有下降);而最后,他問的是:我們的存貨有沒有下降?
根據(jù)這個心得,就不難推論出以鐘納的衡量指標來表達目標的方法。盡管他下定義的方式,還是令我有些困惑,但是除此之外,顯然每家公司都希望提高有效產(chǎn)出,每家公司也會希望達到其他兩項指標:假如可能的話,讓存貨和營運費用都下降。當然,三者同時發(fā)生的話,更是再好不過了,這就好像劉梧和我找到那三個指標的情形一模一樣。
所以,表達目標的方式是:增加有效產(chǎn)出,但同時減少存貨和營運費用。
也就是說,假如機器人提高了有效產(chǎn)出,并且降低了另外兩個指標的數(shù)據(jù),那么,機器人就為整個系統(tǒng)賺了錢。但是,從機器人開始作業(yè)以后,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我不知道機器人對有效產(chǎn)出帶來了什么效益,但是我很清楚在過去六七個月中,存貨上揚了,盡管我不敢咬定機器人就是罪魁禍首。由于機器人是新設(shè)備,我們的折舊成本確實因此增加了,但是同時機器人又沒有搶掉工廠里的任何飯碗,我們只不過把多出來的人員調(diào)來調(diào)去,也就是說,機器人必然增加了營運費用。
好吧,但是效率確實因為機器人而提高了,或許也因此挽救了工廠,因為當效率提升的時候,零件分攤的單位成本必然下降。
但是,我們的成本真的下降了嗎?怎么可能一方面零件單位成本下降,而另一方面營運費用又持續(xù)上升呢?
我回到到工廠的時候,已經(jīng)一點多了,而我還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我一邊穿過辦公室大門,一邊還在思考這個問題。因此,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進劉梧的辦公室。
“你能抽出幾分鐘時間嗎?”我問。
他說:“你在開玩笑嗎?我整個早上都在找你。”
他從辦公桌上拿起了一整疊文件,我知道那一定是他要送交事業(yè)部的報告。
“不,我現(xiàn)在不想談這件事,我在思考的是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我告訴他。
他挑了一挑眉頭。“比給皮區(qū)的報告還重要嗎?”
我告訴他:“絕對比那份報告還重要。”
劉梧一邊搖頭,一邊靠回椅子上,并且招呼我坐下。“有什么我可以效勞的地方嗎?”
“在機器人上了生產(chǎn)線,而且我們矯正了大部分的毛病以后,我們的銷售狀況如何?”
劉梧的眉毛重新垂了下來,他傾身向前,透過鏡片瞟我一眼。
“這算什么問題啊?”他問。
“我希望這是個聰明的問題,”我說,“我必須知道機器人對我們的業(yè)績有沒有影響,尤其是從機器人上線之后,業(yè)績有沒有上升。”
“上升?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們所有的業(yè)績不是持平,就是下降。”他說。
我有一點生氣。“你可不可以查一查呀?”
他舉手投降。“當然可以,我時間多得很。”
劉梧打開抽屜,翻閱了一些檔案以后,抽出幾份報告和圖表。然后,我們一起逐頁查看,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安裝了機器人的每一條生產(chǎn)線所制造的零件裝配成的產(chǎn)品,業(yè)績?nèi)繘]有上升,曲線上沒有一點波動的痕跡。我們也檢查了工廠的出貨狀況。事實上,唯一增加的只有延遲出貨的產(chǎn)品,延誤的貨品在過去九個月中急遽上升。
劉梧抬起頭來看我。“羅哥,我不知道你想證明什么,不過假如你想要大事宣揚機器人如何拯救工廠,顯然根本找不到證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的情形恰好相反。”
“我正是害怕這點。”我說。
“你是什么意思?”
我告訴他:“我待會兒再解釋。咱們再看看存貨,我希望曉得機器人生產(chǎn)的零件有多少還存放在倉庫里?”
劉梧投降了。“這方面我?guī)筒簧厦ΑN疫@里沒有任何數(shù)據(jù)是關(guān)于個別零件的存貨量。”
“好,咱們把史黛西找來。”
史黛西掌管工廠里的存貨控制。劉梧打電話給她,把她從會議中叫了出來。
史黛西是個四十開外的女人,長得又高又瘦,總是神采奕奕。她的一頭黑發(fā)中夾雜著一撮灰發(fā),臉上戴了副又大又圓的眼鏡。她總是穿著夾克和裙子,我從來沒有看她穿過任何有花邊、緞帶或縐褶的上衣。我對她的私生活也幾乎一無所知,她手上戴了個戒指,不過她從來不提她的先生,也從來不提她在工廠之外的生活。但是,我知道她工作很賣力。
史黛西走進來時,我問她通過機器人生產(chǎn)線的那些零件處理狀況如何。
“你想要確切的數(shù)字嗎?”她問。
“不必,我們只需要了解趨勢就好。”我說。
“我只能憑印象告訴你,那些零件的庫存增加了。”她說。
“最近才發(fā)生的嗎?”
“不,自從去年夏天,大概第三季快結(jié)束的時候,就發(fā)生了。”她說,“雖然每個人都把錯推到我頭上,你卻不能怪我,因為我一向都不贊成這么做。”
“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你還記得吧?或許當時你不在這里,但是當報告出來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負責焊接的機器人效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其他機器人也好不了多少。沒有人能忍受這種情況。”
我看看劉梧。他解釋:“當時我們必須采取行動,假如我一聲都不吭,佛洛斯特會砍掉我的頭。這些機器人全都是新的,而且非常昂貴,假如我們只讓它們發(fā)揮百分之三十的效率,我們永遠也沒有辦法按照預(yù)定的時間得到回收。”
“好,先等一等。”我告訴他,然后轉(zhuǎn)過頭去問史黛西:“當時,你怎么辦?”
她說:“我還能怎么辦?我不得不分派更多的材料給各個生產(chǎn)線,來喂飽這些機器人,讓機器人能有更多產(chǎn)出,以提高效率。但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每個月都有零件剩下來。”
劉梧說:“但是重要的是,效率確實提高了,沒有人能因為這個決定,而挑我們毛病。”他試圖強調(diào)正面效應(yīng)。
“關(guān)于這點,我現(xiàn)在一點都不確定。”我說,“史黛西,我們?yōu)槭裁磿羞@么多剩余零件呢?為什么我們沒有辦法消耗這些零件?”
“目前我們沒有任何訂單需要這些零件。”她說,“而即使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確拿到訂單,我們需要的其他零件似乎也總是不夠。”
“怎么會呢?”
“關(guān)于這個,你就得問問唐納凡了。”史黛西說。
“劉梧,叫他們呼叫唐納凡。”我說。
唐納凡走進辦公室,裹在啤酒肚上的白襯衫上可以見到一抹油污,他一直滔滔不絕的談著自動測試設(shè)備發(fā)生的損壞狀況。
“唐納凡,暫時別管那部機器。”我說。
“其他地方也出了問題嗎?”他問。
“對,我們正在談咱們這兒的名流——機器人。”我說。
唐納凡輪流注視我們每一個人,我猜他很好奇我們剛剛說了什么。
他問:”你為它們操什么心啊?這些機器人現(xiàn)在作業(yè)狀況很不錯。”
“我們不太確定真的是如此。”我說,“史黛西告訴我,機器人制造的零件現(xiàn)在積存了很多,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其他零件卻不夠,以至于我們無法完成裝配。”
唐納凡說:“問題不是我們沒有足夠的零件,而是當我們需要的時候,我們似乎總是拿不到這些零件,即使是機器人制造的零件,都常出現(xiàn)這種狀況。舉例來說吧,我們有成堆的CD-50零件空等在那兒幾個月,因為控制器還沒有做好。接著,我們拿到控制器了,但是其他零件又缺貨。最后,我們拿到那些零件,把東西做好,運送出去。接下來你也曉得,你到處找CD-50,但是卻找不到。我們有上噸的CD-45和CD-80,但是CD-50又缺貨了。所以,我們只好等,在我們拿到CD-50以前,所有的控制器又用完了。”
“以此類推,以此類推,以此類推。”史黛西說。
“但是史黛西,你剛剛說機器人制造了一堆我們根本沒有拿到訂單的零件,也就是說,我們生產(chǎn)的是我們不需要的零件。”我問。
“每個人都告訴我,我們終于會用得上這些零件。”她說,接著又補充,“你瞧,每個人都在玩同樣的把戲。每當生產(chǎn)效率下降的時候,每個人都無視原本對未來的預(yù)估,拼命讓生產(chǎn)線保持忙碌,于是我們制造了大量存貨,假如未來景氣不如我們想像得那么好,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現(xiàn)在的情況就是如此,我們用了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預(yù)先制造存貨,但是結(jié)果市場卻和我們唱反調(diào)。”
“我明白,史黛西,我明白。我不是在怪你,或是責怪任何人,我只是希望找出答案。”我告訴她。
我還不松懈,站起身來,踱著步子。我說:“那么實際的狀況是:為了給機器人更多事做,我們分派了更多的材料。”
史黛西說:“結(jié)果就增加了庫存。”
我補了一句:“也提高了成本。”
“但是,這些零件的單位成本下降了。”劉梧說。
我問:“真的下降了嗎?額外增加的倉庫營運成本負擔又怎么說呢?這是營運費用。假如費用增加了,零件成本怎么可能真的下降呢?”
“這完全要看數(shù)量而定。”劉梧說。
“沒錯。”我說,“銷售數(shù)量……真正重要的是這件事。當我們有一大堆我們沒辦法裝配成產(chǎn)品并銷售出去的零件,而原因卻是因為其他零件缺貨,或因為我們拿不到訂單時,那么我們的成本就增加了。”
我又坐了下來。“我們沒有根據(jù)目標來管理工廠。”我喃喃的說。
劉梧瞥了我一眼。“目標?你是說我們這個月的計劃嗎?”
我看看他們。“我想我需要解釋一下。”
------------學(xué)海無涯·分享是岸「發(fā)現(xiàn)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