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正在重慶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向社區干部詢問這里都開展哪些便民服務、社區干部待遇怎么樣、平時工作忙不忙等,詳細了解近年來社區減負效果。習近平強調,為基層減負要明確權責,不能什么事都壓給基層,基層該承擔哪些工作,要把職責事項搞清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基層減負工作走深走實,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剎住了一些不正之風,但當前也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將減負流于形式,面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類頑疾,既要防范老問題復燃,又要警惕新問題萌發,做到嚴抓不放、常抓不懈。
抓住“關鍵少數”以上率下,讓減負更有精度。要抓住“關鍵少數”,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改進督查檢查方式,敢于動真碰硬,切實為基層減負、為基層賦能,真正體諒基層、成全基層,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讓群眾可感可及作風建設帶來的新變化。
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讓減負更有力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想要這根“針”穿起千萬條線,就必須要整理好上面的“千條線”。要厘清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邊界,明確各層級的任務分工,建立健全權責清單運行制度和監督制度,科學規范“屬地管理”,例如,多地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建設統一的政務APP,將“千條線”匯織成“一張網”;多地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制定責任清單,增強可操作性,有效避免各部門層層向基層轉嫁任務和責任,實現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注重關懷激勵舉措,讓減負更有溫度。基層減負不僅要做好“減法”,實現輕裝上陣,也要做好“加法”,加足干部干勁。基層干部作為打通政策落實、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不僅要有力推進基層機構改革,實現編制向基層一線傾斜,激發基層活力,更要持續深化治理改革,為基層放權賦能,推動政策、項目、資金等資源向基層傾斜,保障各項惠民利民政策落實。同時,以嚴管和厚愛結合、約束和激勵并重的理念,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將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準,在紀律紅線、法律紅線內為在一線無私奉獻、敢于擔當的黨員干部撐腰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