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外面,區別是在家里起居生活什么都有,而在外邊媽媽常會說“好好照顧自己”。
? ? 每每出門,我們都會收拾行李箱,而往往在我們需要某件物品的時候,它卻偏偏缺席。比如說準備去洗手間,發現紙巾帶得不夠充裕;入住酒店途中忽然下雨,怎么忘記帶雨傘;手機沒電了,忘記帶充電器;準備進站領預定好的火車票,卻沒帶身份證;精心為朋友準備的禮物,匆忙出門卻未拎上;為解路渴,卻忘記水杯等等。這些東西都沒帶,路上總會有些囧。o(╯□╰)o
? ?那出門時或旅途都要帶哪些東西和怎樣才不會忘記便成為關鍵話題。而這個話題往往幕后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或者思維習慣決定的。每個人的出門的方式和目的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我們是否形成良好的出門準備習慣和目標思維習慣?而這個習慣是長期習得而成,既然是習得,那也一定是一項早起啟動的長期工程,就是從孩子時代抓起。
? ?去幼兒園的前一晚,問問孩子“明天去幼兒園需要帶什么呢?通常孩子會回答是書包,那接著問還有什么呢?促進孩子的思維活動,逐漸形成每天的準備思維習慣,或許他答得不完全或超出了我們預計的范圍,我們能做的是接納他的回答并以合適的方式去引導內容。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一起和孩子不斷的總結去確定合理的內容,比如說,放學的路上孩子有點流鼻子,我們會說,如果我們的書包里有紙巾就好了,孩子會認同,當我們引導孩子出門時帶上紙巾他也就容易接受了;再比如說前一天晚上問問孩子明天是周一,周一是每周特別的日子,要升旗儀式,幼兒園要求要穿校服的,問問“你準備哪套衣服呢?”孩子往往可以回答正確,這種結果的強化是思維的過程,也是記憶的過程,進而形成習慣。或者通過兒童禮儀的課堂,儀容儀表,旅行禮儀等孩子喜歡的課程方法來教給孩子怎么做。
? ?而這種習慣反應出來的是個人的素養和品質,有計劃有準備,有思路。出門看似簡單的小事情,可是習得品質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