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的6月17日,在爭取到學院分到每個班里僅有的3個名額,去參加極具象征意義的畢業典禮,以及聽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發言,和傳說中的“紅衣主教”大校長握手并象征性的合影留念之后,你終于畢業了。
在汗味時濃時淺的租來的學士服味道里,滿懷著說不上來的歡喜,這樣的畢業了。
拉著行李箱踏出校門的那一刻,你都說不上是驕傲還是自卑多一點。微風流動的青春綴滿回憶,無處可逃。你只想用力的告別,曾經的熱土和人兒。你只想悄悄的放飛,心中的夢想和執念。
你說完“大學,再見!”之后,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嗯,這只是一次告別”。
畢業之前那一個月的時間,仿佛是被當做青春里的最后一節電池一樣揮霍著,想要把電量用在聚會上,想要把電量用在旅行上,還想要把電量用在回憶上,可怎么都不夠用,怎么也不想停下來去充充電。
放肆的歡笑聲回蕩在校園里,瘋狂的玩鬧聲消散在杯籌交錯間。
送別的車站,從第一個人離開時的留戀與不舍,到最后一個人走時的迷失與麻木,你真不知道為什么要去送那么多人,他們對你來說有那么重要嗎?你不知道。
實際行動上,從普通同學到摯交好友,有時間的話,你還是會去送上一程。“你說不要送,她說不要送。我才不管,憑什么要你說了算。我自己也明白的,我也不是每個朋友都愿意去送的,我也只是想在離別的車站和路口,給你一個擁抱,然后大家都各自不回頭的,說再見。內心之中的深情不要積聚,因為我怕醞釀之后的爆發難以想象,難以承受。”
面對自己心里的疑惑與他人的不解,你在手機的備忘錄里寫下上面的一段話。
在火車站看人來人往,醞釀著的那些的情緒,如果不是你走,都是過往。這大抵是情意的玻璃瓶未碎的表現。
終于到了你要走的那一天,當天你沒有告知任何人,雖也在之前告知了一些人,你以為不會是一個人,你以為你說的不想要任何人來送別,只是一笑而過的玩笑話而已,卻也不小心成了亂石中的一顆——被叫做現實的那顆。
你安慰自己說,也是在理的一種結果:好朋友們都先你而離開學校,學弟學妹你自然不愿他們看到你憔悴與傷感落淚的畫面。?
你把每一個自己都保護與隱藏的那么好,以至于丟失了真正的那個容顏,都只是破鏡后的碎片組合。陽光下璀璨亮麗,黑夜里積水難眠。
注定漂泊的人:家鄉、讀書、工作都不在一個省份。
基于此點,離開四年的象牙塔之后,你回家了一趟,看望家人,也是把自己的畢業證書、畢業紀念冊拿給他們看,算是一個正式的交代與儀式。接下來要真正的步入社會這個大熔爐了。整理時光,大學生活看起來倒也豐富。買了不少書,去過不少地方,照片也沒少拍。每一張都笑得那么燦爛,隔著透明的保護膜去審視沉浸在時光長河里的自己,陌生的令人癡迷。家里人,自然也是高興,那個習慣被擁在懷里哭泣的孩子終于畢業了呢。
稍微待上幾日,就又是一個人的奔波了。
是因為大家所說的夢想,才選擇一個既不是讀書的城市,也不是一個家鄉的城市嗎?這個問題,只有你知道答案。
新的城市新的環境,未曾做過的工作,陌生的同事。一切都是陌生的,如同剛剛剝開的柚子,暴露在空氣中,等在被享用。
2.
“晚上,有沒有一起去游泳的呀?”
一個快要下班的周五,有人格子間的辦公室里問了這么一句。回應著云集,在這個六天制的單一重復性消耗腦力的勞動中。
有人說還不會,有人說只是會一點點。大家議論起來,到底要不要去:去的話,穿什么泳衣,比基尼還是普通版;不去的話,要怎么找理由拒絕掉,以及考慮下次要不要去。
自然的,作為一個活動的發起人,目測他應該游的不錯,不然若是心血來潮的發起不是自己用比石頭還要沉重數十倍的留言與抱怨砸腳嗎?
左邊的同部門的同事,和對面的異部門同事,都有去的打算。5點50,離下班還有10分鐘,大家準備一起去下面吃飯,下樓乘坐電梯的間隙,大家隨口聊著天。
左邊的那個同事突然問了一句,“你要不要一起去?”來公司之前,在過了越“二”的年紀,走在奔“三”的道路上的這一年里,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你還不會游泳,其實還不是小時候怕蛇怕水蛭,沒怎么下過水的結果。
你還不會游泳,你只是坐在他斜對面的位置,一個不怎么起眼,卻也至關重要存在的地方。和具體要做的工作一樣,都是這個交織著大腦波線整體里的一環,少了也能勉強繼續,不少的話,就是在不斷地交錯著發生化學反應,在進行著物理轉動。
如同少了一節的木梯,還可以用來攀登,只是不那么方便。若是斷了兩節,那就是真正的不可或缺了。
這一次,沒有去。用借口搪塞自己和他人。
第二天聽去了的人說,游泳的感覺不錯。游泳館比較大,水質也很好。男女混搭組合,大家也玩的開心歡鬧,都說游泳是個不錯的放松方式。
一個同事為此寫了篇感受《下班了,和我們一起去游泳吧》,首發在空間,被大家在朋友圈轉發的火熱,而后被邀請發在公司內部刊物上,引起領導的關注與夸贊,游泳也被譽為“活躍公司內部氛圍的一大良舉”。
緊接著砸到手頭上的工作,把大家忙得無心遐思。“一大良舉”這件事真是既讓人哭笑不得又作為一個有趣的談資,消耗了一段時間。
3.
有些事情就像是春雨低落在土壤之后的種子,慢慢發芽;有些情感就像夏風吹落枝椏上的花瓣,蠢蠢欲動。
還好秋天剛剛到來。
?
“晚上,有沒有一起去游泳的哈?”
又一個快要下班的周五,他在格子間的公司里喊了這么一句。
左邊的同部門的同事,和對面的異部門同事,都有去的打算。和往常的活動一樣和上次的動作一樣,不約而同的邀請你一起加入游泳隊伍。
對了,忘記提到的是——后面的那個同事,為此特意號召部門同事一起團購泳衣等裝備,甚至在前兩天悄悄建了一個討論組,美名為“歡樂男女混搭游泳隊”。由此看來,游泳這項運動,真的是深受大家的歡迎呢。
跟風是一個進入群體生活的好方法,能夠讓你迅速的從表面上融入一個團體。
這一次,你覺得需要嘗試一下,就和同事他們一起去了。第一次下水,第一次穿泳衣,扭捏著的身體總覺得哪里不自在,大家倒是有說有笑的相約進入游泳館。
這個游泳館是公司后面一個中高檔小區里的配套設施,健身俱樂部的一部分:二樓是健身房,一樓是游泳館。游泳館由三部分組成,水深1.3米的標準池,低于1.3米的兒童池,還有1.5米的深水池。作為雖有童心但年齡已不是的成年人,大家在不約而同的走向了標準池,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往前走的到達了深水池。
你當時在想:跟風的還有一個結果就是會讓自己陷入難以掙扎的尷尬境地,除非你足夠的獨立。
男同事們在“水深1.5米,請勿跳水”的警示牌前,以跳躍的姿勢,相繼的跳入水中,自由的游動起來。幾個租借了游泳圈的女同事,則在把游泳圈輕輕地放到水邊之后,開始順著池中的階梯,一邊下水一邊呼喊“哎喲,這水,有點涼兒呢!”
歡鬧的群體中才會有真實的一個人的感覺。你最近對于“孤獨”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不是誰都可以擁有的,很多時候都不是孤獨,是一個人的矯情。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向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
周國平先生的話在此刻被你想起。
大家都下水了,你在水池旁站也不是走也不是,涼拖脫了又穿上,穿上又脫下。
“快下來呀!你快下來呀!”
“水一點都不深,很好玩呢!”
有人大聲召喚,是一件好事情,如同遙遠山谷傳來的回聲,至少證明自己暫時還是存在的,還是被需要的。
矜持與擔憂,都抵擋不住大家熱情的召喚與一汪淡藍池水的誘惑。
望著漣漪四起的池水,你心里稍微平靜了一些。深呼一口氣,踮著腳尖走到水池旁,然后順著遞進式的階梯進到水中:表面的池水溫熱如夏風,深層的果然是有點微涼似秋雨。繼續往下面走,就有點深了,多少讓人有點不適應。
像是炎熱夏日里吃在口里的冰淇淋,欲罷不能忘懷,涼爽而不真實。你迅速的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池岸邊看大家游來又游去,快活的真像是魚兒。
所謂的深水池也是有分區的,一邊是1.3米,而另一邊,水往低處流的成了1.5米的真正的深水區。
在一個團體之中,總能找到一個相對合拍的人,所以不會始終一個人的。
她喊你一起去玩,她還沒學會,處于掙扎學習的進行時。
“一起來學嘛,反正都來了的。”
也是,來都來了,何不開始呢?
她知道的方法是借助水池墻壁的力量,用力蹬出去,在水下保持不呼吸的游上一小段。具體能游多遠就看個人的肺活量和憋氣的能力了。
這是不是有點像兩個人之間生氣的冷戰呢?堅持多久是需要耐力與訓練的。
你整個身體下水之后,完全不會憋氣的感覺,水泡上升的聲音在耳邊游蕩。在將要首嘗鮮喝水的瞬間,你條件反射式的立馬起身浮出水面。
試了幾次都無果。
“這樣的話,第一次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你先從憋氣開始好了。”
救命的小稻草怎能不抓住?原地不動,深吸一口氣,開始下蹲身體:在保證不喝水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沉浸在水下。反反復復的浮起與下蹲,對于平時缺乏運動與鍛煉的你來說,無力感和疲憊感頓時涌上心頭。
靠在池岸邊休息與發呆,發覺游泳池還真是不小,像是一個大鍋在煮餃子:有三五成群朋友相約一起的,有因靠的太近而黏在一起的甜蜜二人組,有一大一小的親子組合,也有形單影只的一個人。他應該和此刻的你一樣吧。
白嫩的餃子還沒煮熟,泛黑的那幾個難道因為是昨天包好的,而被空氣氧化掉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波輕撫人的身體,溫柔的像是自殺前那一刻腦海里的掙扎。
?
4.
“看什么呢?哪個帥哥?”
“哪有,就是休息下而已…”
“這樣死魚般的掙扎很痛苦吧,讓他教你了,上次我就是他指導的呢!”
她好心好意的去和他說了這樣的想法,沒想到他順口就答應了。
“這樣啊,游泳很簡單的,我剛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不會呢,學的是蛙泳,要不你也學這個?”
蛙泳,人體俯臥水面,兩臂在胸前對稱直臂側下屈劃水,兩腿對稱屈伸蹬夾水。是游泳初學者的學習項目。標準的動作和姿勢可以和青蛙媲美,既輕松又省力,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要真的學會。
他先解釋了一下,然后演示了一遍。你卻不是很明白。
“試一下,很簡單的。”
于是他又重復了一遍,游了一小段距離,停下來回頭對你說。
既然人家都耐心的示范兩遍了,你想自己也不能辜負一番好意。于是按照他的方法:先借助墻壁的助力,用力蹬出去,保持身體的平衡與一定的傾斜,雙腿對稱屈伸用力夾水,手臂前伸成打直狀態。始終保持著用力夾水,手臂不劃水的前行姿勢。
你雙腿夾水無力,身體自帶40°傾斜功能,總是下沉的無法前進。
“你身體沒有打直呢。放輕松,夾水,用力夾水就是了。”
他看了兩遍之后,給出這樣的指導意見。
只能繼續的游,在水下“慪氣”更久一點,反復的夾水,按照要領來進行,竟也能游上一小段。
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呢,你心想。
“很棒呢,第一次就學會了,下次再學換氣就好了。”
不知道怎么會突然涌起一些感動和自信在心中,仿佛池水都是自己的囊中物一樣。
他讓你從池邊游到自己的身邊,因為還沒有學會換氣,所以會提前伸手扶你浮出水面,這樣肢體“親密接觸”的反復指導,你沒有嗆到水,十分的開心與放松。
10點左右,大家就準備上岸了。簡單洗漱之后,有人提議去吃宵夜。
游泳是消耗了不少體力,現在稱重,最適合安慰減肥的女生們了。大家圍上一桌,沖洗餐具,他坐在你的斜對面,和大家有說有笑。?
每周游上2個小時,回來的時候大家再吃點夜宵一起聊聊天,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休息,第二天滿血復活的開始新的工作,又何嘗不是忙碌工作里的一襲溫暖,一碗雞湯呢?
第一次下水,左邊的同事問你游泳的感受。被你戲稱為“水很好喝,可以再多喝點”(因為難免會喝到水,只能這樣安慰自己,慢慢學習與提高)。
直到吃完宵夜,誰也沒有察覺到你的變化和心里的波瀾。
5.
工作還是正常的開展著,盡管工資待遇不是很好,畢竟是剛剛開始謀生階段,是自己學習的階段。
沒有額外的話題的辦公室,格外的安靜。
倒是左邊的同事好像發現了什么,總是問你在想什么,在發什么呆。你說,窗外的天空挺遼闊。
后面又有幾個人加入到游泳的隊伍中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大家都是一起去的。每周一次,若有雨就順延至第二天。
他教了你蛙泳,也教會了你換氣。你也終于可以像青蛙一樣在水里自由地游泳了。
一個周四的早上,你聽說他要離職了,被挖去行業里排名前幾的另外一家公司。
你心里掙扎著,想到周五還可以再一起游一次泳,不知道應該欣慰還是感傷。他則正常的像飲水機里的水,不管是誰來接水,都會保持著應有的平靜。
周五的下午,你提前把工作做完了。他是和部門同事去聚餐了,當天晚上游泳的人少了很多。
他沒有去,你還是去了。
?
如果沒有他的出現,你想你會成為傳說中的“旱鴨子”到很久吧。
如果沒有他的離開,你想你會成為理想中的“白天鵝”到很久吧。
這到后來都只是“如果”。
沒有告別,沒有告白,都像是池水下面藍色幻影一樣的存在。
每個周五的晚上,去游泳成了你的新習慣。不管公司有多少同事會去,你都會去,不知為什么的在堅持著。
你不愿意再帶著減肥健身或放松自己的借口,你不愿意再去追逐《中國好聲音》或《爸爸去哪兒2》的直播,你不愿意再戴著喜歡一個人獨處的假面具。
都拋開了,去了水里。
你每一次下水之后,在水里待著就不想上岸的感覺。整個身體浸泡在泛藍的池水中,身心都是透明的。想著如果是晚上就更好了,夜色溫柔,不見滿天繁星,只有遠處一彎弦月陪伴著你。
他在你的心里游泳,你在池邊發呆。
6.
你取消了對他的微博關注,本以為他會成為那個“YOU”的分組很久很久的。
你始終保持一定數目的關注量,如同每天喝水一樣:多了會飽,少了會渴。
卻沒想到的是,他也會成為多余。
他在哪里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你在哪里哭?他不再知道的空間。
你不愿睡去,也不想醒來。誰曾想到,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地獄的出口。
每次一個人游泳回來,你都會買上一杯冰凍的綠豆沙。你想用綠豆沙冰凍自己,結果卻是輾轉反側的燥熱。每一次的反復。
?
“終有一天,我們都會心碎的一拍兩散。你忘了我,我忘了你,時間留下記憶,我們各自往前走。但如果可以,請讓我在你的心里游泳。”
這是你不再去游泳之后,發的最后一條微博。
后頭即是那汪池水,你卻只是往前走。
有些事情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或許最漫長的旅途,結束即是開始。
因為,終有一天,大家都會心碎的一拍兩散。你希望自己能夠把破碎的心重新拾起來,一塊塊的拼接成愛的模樣,不要只是站在原地等待,而是往前走,去獲得新生。
?
閱讀時可以聽聽這首音樂:Damon?&?Naomi?《Within?These?Walls》
8/1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