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城市下腐敗的學校
之前有讀者說他們想拿獎學金必須和輔導員關系好,和成績沒半毛錢關系。
若在以前我可能會覺著這是極少數的情況,因為我的大學在這塊是很公正公平的。
直到后來,我知道了蘭楠本科學校的情況,才意識到,或許很多小城市里的大學都有這種情況。
蘭楠的本科學校在一個很小的城市,小到我們很多人都沒聽過它的名字。
這個學校就是風氣腐敗的代表:想拿獎學金必須和輔導員打好關系,請吃飯,給紅包。還出現了獎學金由輔導員和學生平分的情況。
公平二字根本不見蹤影。
這些蘭楠都不計較,過分的是,她有一門課的成績,莫名其妙的顯示沒及格。
她并非沒復習,以她的性格,不可能出現掛科的情況。找老師問原因,老師直白的告訴她:要想不掛科就得送禮。
無奈之下,蘭楠把那個老師請出來吃飯,然后給了紅包。
就這樣,蘭楠的那門課及格了。
我的本科學校,每門課的成績一旦上報教務處后,便不能修改。涉及助學金的事,不僅需要對班上的同學進行調查,而且通告欄會進行公示,任何人有問題可撥打電話告發。
看著目瞪口呆的我,蘭楠學校的事還沒完。
與風氣腐敗相輔相成的還有教師的低素養。
正值炎熱夏季,課堂上,一個女生著裝領口較低,為了防止走光,埋頭做筆記時頻頻用手護住胸口。老師見狀,在講桌前陰陽怪氣的說道:有些女生啊,明明就是不檢點,還要假裝正經。
這真是一個老師說出的話嗎?
教師家中堆滿了別人的送禮,家住農村的同學父母,把自己養的家禽送過去,當面被扔出門外。
這真是一個老師做出的事嗎?
為人師表如果學識不夠淵博可以原諒,因為學海無涯;但如果沒有德行便不足以讓人稱之一聲“老師”。
至此我明白,不是所有老師都值得尊重,也不是所有大學都能育人。
大學四年,蘭楠對那個城市和那所學校沒有多少好感,后來去了一個省會城市讀研。
嚴謹的學風,公正的制度,大學該有的樣子都呈現在她面前。
她說,原來,大學還可以這般美好。
2.大城市下的多元生活
當年保送研究生時,我放棄了穩妥的就讀本校,冒著很大被拒的可能,投了重點高校。投的學校有一個共同點,不是在直轄市就是在省會城市。
這是為何?
大學以前,我以為所有的城市都如重慶一樣,站在大馬路邊,對面的人看不清模樣,只剩輪廓。
到達本科院校的城市之后,大失所望。當年讀的本科院校在一個對外號稱三線城市,實際上不知是多少線之外的城市。
既來之,則安之。
沒有地鐵,學校不在市里,出行很是不便。畢業時,正碰上美國一部大片上映,想美團一張電影票,結果整個城市都團不了。大學四年,平均每學期去市里逛街的次數不超過三次,市中心只有一個商圈,還不如逛校外的小巷來得有趣。
一個連經濟都況且如此的城市,就別奢望它的文化,政治能活躍到哪去。
大學生活成了顧名思義的圍繞大學的生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大城市不僅經濟較其他城市更繁榮,隨之而來的文化氛圍也更濃厚。
時常會有各大展覽在美術館,博物館展出。從小就在書上知道了梵高的油畫,倫勃朗的素描,羅素的雕塑……而這些都很輕易的能在展館里看到真跡。
除了外國人的作品,還有隨處可見的外國留學生。偶爾還能在等地鐵的檔口聊上兩句,在食堂打飯的窗口幫忙翻譯兩句。
外教也不再是英語專業的專屬,而是每個專業的英語課標配。有像美劇中教學幽默的活力gril,也有操著一口倫敦音的重度肥胖患者。
多元化元素構造了多元化的生活。
各種線下活動在大城市的各個角落里活躍跳動:早上出發,去上海看完IF紅點展回學校還能坐上最后一班地鐵;參加完一個讀書分享會還能趕上赴第二場約……
3. 從生活到思想
實話說,大學四年,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聽過一場講座。
畢業之際,學院組織畢業生代表會議,我在會上提出這個問題,院長有苦難言的表情,至今記憶猶新。
原來,他不是沒有嘗試請一些著名大家前來做講座,但因城市太偏遠,學者都不愿前往。
上了研究生之后,除了學院不時舉辦的專業講座,學校基本每天晚上都有講座,涉獵范圍甚廣。
人文,社會,經濟,心理,藝術,法律……
這些講座的主講人都是某一領域的教授,有本校的,有外校的。專業領域的講座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
除此之外,不時還有學者大牛,藝人大咖,創業界的佼佼者等前來學校做分享。他們的名字耳熟能詳,有諾貝爾獲獎者丁肇中,有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有普利茲克獎的獲得者王澍,除去學術圈,還有演員,樂隊……
聽他們的一些經歷路程,以及大牛們分享的時下社會局勢,讓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更早地意識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或許他們的成功之路不能復制,但至少,他們成功的方法有跡可循。
長期的耳濡目染,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方式,更是思維方式。
幾年前,上海的朋友談論O2O時,處在十幾線外的我一臉懵逼。
O2O?什么鬼?
后來,當我們談論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時,電話里遠在十幾線開外的本科老師懵逼了。
我真是太明白那是什么感受了,特么難道我是活在了外太空嗎?
4. 結語
大城市意味著包容、多元、機遇、公平、開放。
能見識到更多不同層面的人;能體驗更豐富的生活方式;能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到最新的潮流信息;能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小城市意味著閉塞、落后、單調、狹隘、腐敗。
因為閉塞,所以落后。
因為落后,所以單調。
因為單調,所以狹隘。
以為狹隘,所以腐敗。
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高度。
不走出去,你以為你接觸的就是全世界。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身邊的人全是low逼,便認為其他牛逼的人是在裝逼。
缺乏敬畏之心,盲目自信。
知道自己low的人還可救,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low,還洋洋得意的認為全世界都和他一個層次。
所以,我們為什么要去大城市讀書?
增長見識、體驗生活、緊跟潮流?
究其所有。
不過是為了努力不成為一個LOW逼。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就給顆?鼓勵一下~~
更多文章在個人公眾平臺:yisi-girl
一肆有三個夢想:
看很多的書,當一個作家
走很多的路,當一個攝影家
賞很多的景,當一個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