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們已經完成了準備工作,正在一點一點自己摸索前行,找到屬于自己的科研的道路。
我非常清楚,自己干下去,會非常非常辛苦,也會非常非常孤獨。正如錢穎一在演講中提到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堅持和執著,是一位充滿想法的年輕人抓住機遇的前提。
我總是會回想起我參與課題研究的那段時光,那時這樣的道路小眾、充滿不確定而不能被人理解。要知道,在我們之前,就算是李奕超、韋宇華這樣的大神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沒有什么結果,最后也還是沒有從中得到任何升學的捷徑。
而我們呢?
你們所能看到的光鮮亮麗,無不是在用無數個日夜的糾結折騰出來的,無不是在別人一面羨慕一面懷疑的眼光中殺出一條血路。這條路就叫做成長。
為了一個課題,我曾經幾個夜晚輾轉未眠,思考著興奮著,規劃了之后幾個月的項目藍圖,甚至忘掉了我是正在準備高考的學生。那時,我還在猶豫要不要義無反顧的翹課,直到曾經一位學長告訴我,翹了吧,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自己是遇到了自己最好的目標。
似乎我們周圍的人都在尋找捷徑,看上去,捷徑有很多,踏上這條捷徑的門檻也很低,有的人自以為,從此找到了通往成功的路。
上升之路確實有捷徑可以走,只要有錢、有地位,很多東西都可以被簡化,都可以以少走彎路為理由而包辦和代替。
但是有一條路沒有捷徑,那就是成長之路。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當今很多大學生都在走入大學以后以為自己上升到了高人一等的階層,便坐享其成,不再思考和嘗試,便在隨大流中丟失了自我的意義。
一直以來,大部分人走過的路都是自稱經驗豐富的人為我們鋪設好的不走彎路的捷徑,當然,捷徑的短期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長期來看,會讓走在這條路上的孩子丟失很多東西。
比如不再有嘗試和犯錯的勇氣 。
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由于自己當時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的方案被改過了好多次。
那時候還什么都不懂,方案亂作一通,還在暢想一切順利。
我們拿著最初的方案,四處求高手指點,然而總是在碰壁,最后索性自己直接開始做,心想著走一步是一步吧。
但是實驗一開始就出了很多問題,數據準確度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樣本量缺乏、效率太低……等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似乎在告訴我們,做不下去的。
正當我們徘徊在最開始的那個最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的時候,偶然在數據庫里查到了一篇文獻,直接解決了我們的問題。
另外一個方案就是在建立模型的時候,總是不滿意。
第一次,畫了個立方體出來,隨便加了點設備的通風面,就拿去做分析,結果當然不盡人意。
于是推掉,全部重來,為了使得分析結果更加契合實際,我們又花了一個星期重新做模型。
這一次,看上去結果很好,誤差也比較小。但是隨著實驗的進行,原有的模型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研究的要求了,而要修改得更加復雜,只能再一次重新來過。
到了這個時候,所剩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是我們為了更佳完美,還是決定推掉以前的結果重新來一次。
這一次,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就把所有工作做完,正好趕在了截稿日期。
完事后,鄧昊晴跟我講,我們其實浪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最后一周做出來的東西,一開始就不能先想好嗎。還有以前的實驗,數據大多是用不上的,做了不也是浪費時間嗎,我們走了好多彎路,最后還是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
小時候做飛機模型,特別磨人。一個小機翼,要做很久。一個小角度不對,就會破壞整個結構,需要重來。嘗試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最后還是決定扔掉,用回最開始的版本。
所有人都有過這種微妙的糟心的記憶,當你在很多事情上還是個菜鳥的時候。
走了彎路嗎?好像是。
可是,如果不是嘗試了這么多次,你怎么會知道第一次做的是最好的呢?
所有的認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希望真正獲得歷練和成長,那么等著你們的一定是一場絕對未知的困難和迷茫,還有看上去沒有盡頭的重復與枯燥。你們的信心可能會被一次又一次打擊,你們可能會在有限的時間里,逼著自己去完成一件從來沒有想過會完成的任務。
所以才明白,求索之路不過是一場認知自我的旅行。
青春最美好的東西不過是如此,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年紀遇上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遇上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真正渴求的真知,還或許是,遇見了希望陪伴一生的人。
然后便是義無反顧的追求,然后便是水生火熱的沉迷,可以不計成本、不顧后果,即使可能因為自己的不成熟和不審慎而從頭來過,都沒有關系。
可能最初的想法,會因為困難而變得迷茫。可能最初的熱情,會被痛苦澆滅??赡茏畛醯男判?,會在長期的重復以后變成自我懷疑。
但是當夢想照進現實的時候,一定有什么是自己覺得值得去追求的,是值得去放棄的。
站在比較低的層面上,是一個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站在更高的層面上,是一種自己最向往的生命的態度。
擺渡人因此而來,我們會告訴你們,不管擁有怎樣的阻攔和疑惑,我們都是你們這群有趣的靈魂的最后的支持者。在堅持的道路上,陪伴你們前行。
最后,放一段我最喜歡的一段話:
我們的經歷證明,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不去曲意逢迎、不去投機取巧,只要踏實做事,同樣能夠取得成功。我們相信,那些回歸常識、尊重奮斗的人,終將洞見時代機遇,并最終改變世界。
——Frank Wang
后記
這篇文章本來是寫給我的那些可愛的學弟學妹們的。他們很有眼光和膽識,敢在中學時代就開始走上屬于他們的科研的道路。我沒有別的可以做的,只有送出鼓勵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