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理財ID:izhulicai
文/八戒
再過幾天,就是我參加工作兩周年的日子了。這兩年來,我的理財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篇文章適合剛畢業的學生,或者目前還沒有原始本金積累的人看看。當然,我的經歷也只能給你們提供一個關于理財的思考角度,每個人情況不同,有可能不完全適合你們。
一
家庭對理財觀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對待理財,我爸我媽就是兩種極端。我爸認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所以從小在吃穿上從來沒有虧待過我,這一點也能直接從我的體型上看出來。
我媽是未雨綢繆型的,喜歡存錢,覺得錢只有放在銀行里才是最踏實的。很遺憾,我的理財觀念完全遺傳了我爸,平常花錢沒有規劃,覺得存錢是順其自然的事情,錢多了自然也就會有存下來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是因為我爸的基因比我媽的強大,而是相對來說,享受生活總比存錢容易得多。
但是,這幾年家里發生了幾件大事,都是在緊要關頭,我媽拿出了自己從牙縫里摳出來的錢解決的。我才漸漸意識到,我曾經認為我媽“老土”的理財觀念,才是對的。
有這個意識之前,我沒存下過一分錢。包括在學校的生活費和上班后的工資,還記得我上次提到過畢業一年存了15萬的姑娘嗎?
她是我大學最好的朋友,上學的時候每學期就能存下很多錢,雖然我很佩服,但從來沒有跟她討教過方法。因為我知道存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也不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不多,游走在養活自己的邊緣上,雖然存不了錢,長期缺乏安全感,但每次都能用“工資低,存不了錢正常”,把自己搪塞過去。
后來轉正了,收入也多了點,但每個月明顯感覺不夠花。回過頭來想想,也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覺得除了正常的生活開銷,沒有什么大筆支出。這個階段,也沒有存下錢,雖然收入提高了,但生活質量并沒有提高。
二
沒有存款的人抵抗風險的能力是很弱的,認可了我媽的理財觀念之后,我馬上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預算制消費。
但是制定初期就遇到了問題,我平常沒有記賬的習慣,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錢都花到哪去了,因此沒有辦法衡量自己的消費狀況。這也是我之前多次強調大家應該有記賬習慣的原因,記賬的意義在于為平衡收支提供依據。
預算制消費,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先把需要支出的錢劃分出來,剩余的錢儲存或者投資理財產品。但是,制定預算的時候我又遇到了一個問題,是應該對自己采取苛刻的政策還是寬松的政策?
最后,我選擇了寬松的政策,包括給自己留了一部分“娛樂”預算,但前提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動預算外的錢。因為我追求的目標是有計劃的花錢,而不是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實現了在生活質量不下降的情況下,還有一部分盈余。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可能就不能理解了,為什么支出少了還不影響生活質量呢?因為實際上,我們平常有很多根本不需要的額外支出,比如有時候看到便宜就買了,最后沒有派上用場。做了預算制消費之后,我的原則就是不用的不買,哪怕“毛”再厚,我也不去薅,因為薅得越多,虧得越多。
有了結余之后,又開始糾結,錢應該放在哪里。銀行、余額寶,是當時我認知中比較安全的方式。但是銀行理財收益低,門檻高,拒我于門外。余額寶雖然存取方便,但是也很容易被花。
思來想去,最后選擇了P2P。選擇它的原因也很簡單:第一,我本來自己也從事于這個行業,相比于其他理財產品,對P2P比較熟悉,雖然當時P2P跑路的很多,但收益確實很誘人;第二,我需要強制儲蓄,定期對我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三
其次,一定要留出一部分預算投資自己,不論是外面還是內在。
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有空多去健身或者去外面走走。不過,這是我目前做得不好的部分。
內在,主要是知識的提升。這部分我不建議吃“快餐”,時代節奏快,快餐食品越來越收歡迎。得到、雪球等等付費的快餐食品發展起來,但這些知識的背后代表著幾年乃至十幾年的積累,幾十分鐘就想獲取,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最終得到的只是皮毛。
同樣的價錢,你可以買到專業人士花了多年撰寫的知識成體系的書籍,自己靜下心來閱讀。
很多人原始資本的積累,靠的就是工資。你在職場上的表現,直接就影響著你的未來。投資自己內在的另一個部分,就是專業技能的提升。
年輕意味著無限的可能,不要把自己固化在自己的圈子里走不出來。提升專業技能,可以給自己增加談判的資本,不論你到哪,它都是一塊得力的敲門磚。
不要怕省錢難,只要你制定計劃并嚴格執行,你就會發現,有存款也是一件能讓人心情愉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