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所寫,主要講的是雜物管理,說通俗點就是整理。山下英子認為,整理物品就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你選擇留下什么,丟棄什么都在反映你的一種成長。
《歡樂頌》中就有這樣一幕,樊勝美整理自己小隔間的衣服,有些散亂的堆放在客廳的沙發,有些掛在墻上、門上,還有幾個衣服箱子甚至擺在了門外的過道上,被路過的曲筱綃嘲笑“地攤貨”。我可以感覺到小美內心的難堪。雖然女人愛買衣服是天性,但合租的小隔間本就不大,再塞上這么多衣服,真的能讓自己感到放松嗎?《斷舍離》要求活在當下,這些衣服也許在小美過去的年紀里非常適合,但現在已經成為負擔了,何必勉強自己“混搭”。對比安迪——當季的一周7天只要每天一套不重復,這樣不是更簡單嗎?30歲的女人不需要像20歲那般,追著時尚的潮流不放,簡單一點,我們靠的是氣質和閱歷。
我對書中斷舍離的解釋印象非常深:
斷:斷絕買進自己不需要的物品
舍:舍棄家中的破爛兒
最后達到
離:離開對物品的執念,在物品間游刃有余
書中提倡的丟棄的順序:衣服、書籍、其他、紀念品。最后丟的是紀念品,也許是小學同桌送你的生日卡片,也許是你保留的初中同學錄,也許是前男友送給你珍珠發箍......也許你與這些人已經沒有了聯系,只剩這些紀念品象征著你們過去的美好。但何必執著于這些物品的回憶?
《斷舍離》中整理的不只是物品,更是感情。樊勝美在上海打拼多年,卻因被父母道德綁架,無法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的親情,就如同小學同桌送你的生日卡片,你保留的初中同學錄,前男友送給珍珠發箍,當它們塞滿了儲物柜,一打開就是散落滿地,伴著灰塵和蟑螂,不如該丟則丟,該整理就整理,不然連同美好的回憶也腐爛。我知道這并不容易,小美或許在離家前享受著家庭的庇護和溫暖,所以即使這份感情變味,還是難以丟棄。幸好在姐妹的幫助下,她整理好了。
如何做到舍呢?
心動法則——留下讓你覺得怦然心動的物品。你要認識到,斷舍離的主角是你自己,而非物品。所以在整理時,你不能用”這物品還能用“去決定去留,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必須留著”去做整理
小美,當父母親情已經讓你失去自己的生活,這份感情就需要整理。因為,生活的主角是你自己:“我要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必須整理這份感情”,而不是“父母給我生命,撫養我成長。所以即使他們這樣對我,我也必須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