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由谷歌研造的人工智能系統阿爾法圍棋(AlphaGo)向世界圍棋冠軍、職業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發起挑戰,最終,阿爾法圍棋以4:1戰勝李世石,贏得這場“戰爭”。
這場“人機大戰”給世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圍棋代表著人類的終極智慧,是機器永遠無法企及的。但現在,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工智能的潛力以及其未來可能對人類產生的威脅和影響。
(一)
終身學習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自由選擇
而是每個人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宿命
2015年,德勤發布的一份報告預計,未來20年內,幾乎近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金融投資顧問、會計和稅務專業人士、銀行和柜臺服務人員、文秘等中產階級喜歡的崗位,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在40%-95%之間。
2016年,華碩集團技術長、臺灣大學講座教授羅仁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10年,人類1/3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對于從業者來說,終身學習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不提升自己,最終將被機器人取代。”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在教育領域,使用教育機器人輔助教學,已成普遍現象。
在日本,有一款叫“薩亞”的“機器人老師”,會講各種語言,專門給10歲左右五年級的學生講課,受到孩子們的極大歡迎。
我國“福州造機器人”,不僅能朗誦課文、批改作業、課間巡視,還能感知學生的生理反應,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考試中,只要學生稍有舞弊的歪念,都能被機器人感應到……
相信用不了多久,“機器人老師”將會以更強大的“教學能力”陸續走入校園和課堂,這必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造成巨大的沖擊。
身為教師的你,如果無意進取,不對教學工作進行轉型和創新,勢必會被邊緣化,進而被“機器人老師”取代。
機器人寫手也將危及文字工作者。
在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期間,一位來自中國的機器人“記者”大顯身手,令人震驚。它累計發了450條新聞,閱讀量超百萬,但寫作用時僅為2秒,遠遠把人類甩在身后。
同聲傳譯也迎來了史上最強勁的挑戰。
2016年11月在浙江烏鎮舉行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搜狗CEO王小川發布了搜狗人工智能新產品——機器同傳,實時將演講嘉賓的中文講話實時語音識別并同步翻譯為英文,引起轟動。搜狗官方稱,該機器翻譯準確率達90%,未來有望取代人類同傳。
雖然搜狗機器同傳的準確率、測試的廣度和深度仍被質疑,但這一事件無疑在翻譯領域掀起了狂風巨浪……
人工智能時代的腳步越來越近,知識和技能更新換代的頻率和速度也越來越快。我們過去花費10幾年、甚至20幾年悉心積累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很可能,在社會一個變革和經濟一個轉向之后,忽然間不再適用,全歸于零。
這很殘酷!
而唯一靠譜的應對策略是:
所有人都要變成終身學習者!
這是時代發展不可逆的潮流和趨勢。
2015年2月,新加坡向國民實施了終身學習“未來技能”的培訓計劃。每位國民都有一個“個人學習賬戶”,政府向25歲以上的國民提供資金,可用來選擇學習500種經認可的課程。
而在我國,2016年4月19日,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也正式成立。該實驗室未來將探索全新的創新學習和教育模式,并逐步向社會開放。
在過去,終身學習可能只是個人上進的一個自主選擇。
而在技術變革節奏如此迅速的今天,終身學習已成趨勢,變為必須,是通向21世紀的通行證。
(二)
終身學習是實現個人提高
和階層躍升的最低成本方式
BBC有一部偉大的記錄片——《人生七年》,導演通過選擇14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7年記錄一次,從他們的7歲開始,直到56歲。
最后,得出的結論是:
富人的孩子依舊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大部分還是生活在底層,備受壓力的煎熬和生活的碾壓。
那么,既然階層已經固化,作為草根的我們,是否還有保持終身學習,努力拼搏的必要?
回答是肯定的!
我們也許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出生和階層,但在沒有人脈、資源、背景的條件下,終身學習是個人用最低成本,提高自我和實現階層躍升可能性最大的一種途徑。
如果不保持終身學習,不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格局,思想上永遠都是窮人的思維和心理,也就永遠無法突破自己所處的階層。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現實是殘酷的,你越強,擁有的資源越多,愿意給予你資源的人也越多,你就越容易成功。反之,就會陷入弱者和窮人的無限惡性循環中。
因此,作為蕓蕓眾生的普通一員,必須要利用終身學習的有力杠桿,尋求突破的機會,實現彎道超車,才可能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靠關系網和人脈比個人保持終身學習狀態更容易獲得成功,憑什么我要終身學習呢?
回答如下:
靠終身學習獲得的成功,是實實在在內化于心的能力,是別人永遠拿不走的。而靠關系網和人脈獲得的成功,是依賴于外部條件下的不穩定狀態,終歸沒有真正的自由。
(三)
學習力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我認為,強悍的學習力,將會是未來雇主最看重的能力,也是未來最大的競爭力。
正如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所說:“面對以幾何速度不斷翻新的信息洪流,一個希望獲得成功的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不再是他已經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他能否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學習最新知識的能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將會催生出更多新的產業,而社會也需要更多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人才。
然而,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人生初期上學集中學習,后期工作內部培訓的學習方式,已嚴重不能滿足個人能力提升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而政府和企業對新生事物的應對措施和有效引導往往是滯后的。因此,個人要想趕上時代快速發展的節奏,必須要先行一步!
而這一步,就是主動學習,增強學習力!
過去,很多感嘆,由于信息不對稱,錯過了很多好機會。
如今,在知識經濟時代,改變命運的將不再是信息和知識的數量,而是認知的深度。
而認知的深淺,取決于你學習力的強弱!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曾精辟地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對于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經濟資源少,時間相對充裕,投資自己的頭腦和智慧,提升學習能力,是現階段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種方式。
未來,知識和技能優化、更新、迭代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而強悍的學習力,將會助你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學到新知識,獲取新信息,敏銳地抓住行業的風口,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學習力,才是未來最強的核心競爭力!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