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大概是所有職場人士都知道的一本書了,經(jīng)常聽到有人對那本書贊譽有加,作者史蒂芬.柯維被稱為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同時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曾被奧巴馬接見。
最近讀的這本《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可以說是《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家庭版。
不管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相對于職場,家庭總是更容易被忽略,或者說每個家庭中的人,更容易用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去應對家庭生活,不是墨守成規(guī)就是隨遇而安。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更可怕的是,在不那么幸福的家庭中,不幸總是會不斷傳染,雖然不是絕對,但是可能性更大。在一個無聊和壓抑的家庭成長的孩子快樂總是更少,父母關系疏離的孩子會表現(xiàn)的沒有安全感,經(jīng)常遭受暴力的孩子有暴力行為的可能也會更高。想要打破這種非良性的繼承,總是要有人愿意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做出改變。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能量,是在家庭關系中需要養(yǎng)成的基本的態(tài)度和習得的方法。確實,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僅能讓孩子受益,也能讓每個家庭成員感到身心愉悅。同時,在面對外部世界的時候,優(yōu)質(zhì)的愛和高質(zhì)量的家庭生活總能讓我們內(nèi)心得到更好的滋養(yǎng),從而精神滿滿。
高效家庭的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書中一共講到7個習慣,這里,先從第一個習慣開始拆這本書,后面每個習慣花一個篇章來寫。
習慣一:積極主動——成為改變家庭的動力。
作者曾偶遇一本書,書中的三句話給他帶來深厚影響:
在外界刺激和回應之間,存在著一個空間
我們的回應就存在于這個空間之中
我們的成長和幸福蘊含在我們的回應中
這幾句話翻譯一下,就是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渴望愉悅的時刻,但是對于不時到來的爭吵總是束手無策。如何積極主動的去改變這樣一個被動的狀態(tài),書中給的建議是適時的按下“暫停鍵”,因為在面對所發(fā)生的事情和我們的反應中暫停片刻,可以選擇我們的回應方式,擺脫一時的沖動,將回應建立在以原則為中心的基礎之上。
那么,如何能夠主動的按下“暫停鍵”以及積極的去回應呢?作者提到了自我的“四個天賦”。
四個人性天賦和幽默感
貫穿“四個天賦”,用一個例子來對照理解:
案例摘要:一個媽媽多年間總是跟孩子吵個沒完,她批評他們、罵他們,也曾試圖改變,但總是回到消極的老路上去。她甚至開始厭惡自己,進而把怒氣再次發(fā)泄到孩子身上。
那么,她是運用這“四個天賦”對生活做出改變的呢?
1、自我意識
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拉開和生活的距離并觀察生活。我們可以觀察我們的思想,然后著手做出改變和進步。
這位媽媽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對自己的影響,曾經(jīng)支離破碎的家庭和惡語相向的父母讓自己沒有好的榜樣去模仿,她甚至正在用曾經(jīng)母親對待她的方式對待孩子。另外,她也意識到,由于她本身對于得到別人的肯定的渴望,她恩威并施的設計孩子們的行為,希望孩子們不給自己丟臉,其實是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
最終,她明白,她應該著手處理自己的問題,而不是通過改變別人來解決問題。后來,再遇到挫折,她會停下來檢查自己的情緒,努力尋求洞察力和控制力。
2、是非觀
一個能幫助自己判斷生活中表現(xiàn)的人性天賦。是非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道德的觀念,還有道德的力量。
這位媽媽在擁有了上面的自我意識之后,開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糾正。她明白,自己對孩子的粗暴態(tài)度,只會讓孩子們都墜入痛苦的惡性循環(huán)。
3、想象
展望未來,和過往劃清界限。
當這位媽媽能夠展望或者想象一個更好的回應的時候,她覺得“我能控制情況,能選擇更好的方式”。
4、自由的意志,即采取行動的能力。
通過意識、是非觀和想象力,把自我的短期需求放在長遠需求之后。
當這位媽媽開始了解自己的真正目的所在,并向自己的內(nèi)心尋求解決的辦法,她開始把自己的報復沖動、辯解、好勝和滿足自我的要求統(tǒng)統(tǒng)放在次要的位置,因為她最終追求的家庭精神比自我滿足偉大的多。
除了以上的四個人性天賦,作者和妻子總結出第5個人性天賦:幽默感。不過這是第二層的天賦,因為只有把前面四種天賦融合在一起,幽默感才會產(chǎn)生。
幽默感能夠讓我們避免小題大做,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明白那沒什么大不了的。另外,如果一個人敢于自嘲,他會比那些沉浸在負罪感中的完美主義者更迅速回歸到正軌。不過幽默感不是頭腦輕浮,而是心靈輕松,注意區(qū)分適當?shù)挠哪瓦^分的幽默,因為嘲弄和諷刺會帶來傷害。
現(xiàn)在,我們已然知道如何通過四個人性天賦以及幽默感去做出積極主動的改變,那么,如何在實踐中去運用這些天賦呢?
如何積極主動實踐四個天賦
1、“愛”是一個動詞
什么是“愛”?大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女孩子會籠統(tǒng)的總結就是他對我好,也可能就是說不上來為什么喜歡和對方在一起;男孩子會覺得愛對方就會想要保護對方,或者喜歡她溫柔嫻靜的樣子。
本書作者認為,愛是一個動詞。愛,這種感覺,是愛這個動作的結果。所以,去愛對方,就是去做犧牲、去聆聽、去同情、去感激、去給對方信心。(想歪的請把這句話讀10遍)你愿意這樣做嗎?
愛是把意愿付諸行動——既是意愿,也是行動。意愿通常也意味著選擇,我們不是被迫去愛,而是選擇去愛。不管我們有多么想去愛,如果沒有實施,都是不愛。所以,愛這種感覺,是愛這個動作的結果。
想說的是,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的人,不管是表達愛還是希望獲得對方的愛,卻總是用指責、挑剔、抱怨的話語去表達,有些孩子的父母甚至覺得打罵也是愛,戀愛中的情侶會覺得時刻關注對方也是愛。換位思考的話,這樣的愛真的很難讓人接受啊,事實上,通常錯誤的表達也會換來反面的結果。學會正確使用“愛”這個動詞,真的很重要。
2、拓展你獨特的人性天賦
四個獨特的天賦對任何人都一樣,但是拓展它們需要有意識的努力。就像肌肉練習一樣,要經(jīng)過肌肉拉伸——纖維斷裂——修補組織這樣多次的循環(huán),才能收獲最終獲得完美的身材。同時,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訓練也非常有必要,因為短板的補足尤為重要。
作者經(jīng)過大量的問卷調(diào)查,壓倒性的結果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人性天賦是自我意識。也就是更多的人不愿意打破陳規(guī)去思考。然而,除非我們養(yǎng)成自我意識的天賦,否則對是非觀、想象力和意志力的運用總是處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當下的思考方式的“陳規(guī)”之中。
3、影響圈和關注圈
關注圈是很大的一個圈,包括生活中所有你關注的事物,影響圈則比較小,包含在關注圈之中,是那些你可以有所作為的事物。看下面這張圖:
通常,被動反應就是把重點放在關注圈,這樣只會造成影響圈縮小。把太多精力放在關注圈上會讓人過于消極,而且那種消極的力量和對影響圈的忽視結合在一起的話,影響圈不可避免會越來越小。
之前看到一個段子,兩個創(chuàng)業(yè)者在北京的出租車上討論起房價,其中一個人說:真不知道我們這么苦逼的創(chuàng)業(yè)有什么意義,如果能有先見之明買套北京的房子都比現(xiàn)在賺的多。司機接話了:我是老北京人兒,家里拆遷分了四套房子,可是我還是出來開出租車。我覺得如果你們這些年輕人都是這樣的想法,那才是真的沒有意義。
看,如果陷于房價這樣的關注圈,帶來的消極作用就是懷疑自己影響圈的經(jīng)營。其實,房價貴的買不起是大多數(shù)人面對的事實,可實際上已經(jīng)買不起了,跟自己又有什么關系呢?如果再對自己經(jīng)營的影響圈產(chǎn)生懷疑,那才是得不償失。
關注圈于影響圈的關系反應在家庭的問題上,通常是發(fā)生在其他家庭成員身上的屬于關注圈的事情影響到了自己。比如父母正在鬧離婚,比如孩子叛逆不羈,這時候的我們一定會按耐不住本能去責怪和抱怨,由關注圈主導的行為通常就是這樣消極的對立。
如果從影響圈出發(fā),應對的心態(tài)會變成--當父母鬧離婚時:父母的婚姻非我所能決定,而我想要的是堅定的、健康的、成長的婚姻,我會避免重復父母的溝通方式,敢于道歉和修復關系。當孩子叛逆不羈時:我要審視自己哪些方面做了不好的榜樣?是不是沒有理解孩子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是不是可以通過做一些積極的改正而非強制的管教去改變現(xiàn)狀?這將是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改變。
4、建立情感銀行賬戶
情感銀行賬戶反映了你和他人的關系的品質(zhì)。積極的行為建立了信任關系,能夠給賬戶“存款”,消極的行為則是在“取款”。而“余額”則反映的是你跟他人的溝通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前面的內(nèi)容來說,愛是一個動詞,積極主動的最大益處就是去選擇“存款”,同時,當我們擺脫了只看到他人弱點的習慣,把重點放在自己的影響圈上,情感賬戶便有了更多的“存款”。
書中提到的幾種行為將會攢下“存款”
(1)善良
善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表達贊賞和感情。這是家庭中可以做出的、并且是可以教給別人的重要的存款。
(2)道歉
即使發(fā)脾氣的時間在生活中只占有微乎其微的比例,但如果我們不為此負責,那就會影響所有其他時間的生活質(zhì)量,從而使“存款”減少
(3)不在背后說人是非
想象一下,如果你得知有人曾在背后給過你不好的評價,那么在接下來的關系中,會多大程度影響你們的信任度?你能感覺到安全和信任嗎?難道你認為你可以向那個人吐露心聲嗎?你覺得你的隱私會受到尊敬嗎?情感賬戶的“存款”是不是被取走了一些呢?
(4)做出承諾、信守承諾
對家人的期待和希望做出承諾并信守承諾,通常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溫柔的承諾。這樣的承諾將會給情感賬戶帶來更多“存款”。
(5)原諒
對于很多人來說,積極進取帶給人最艱苦的考驗就是原諒,但是,除非你能原諒,否則就永遠是一個受害者。原諒或許不能為情感賬戶增加“存款”,卻可以讓“存款”不至于花完。
愛的第一法則
本章最后,作者提出了愛的第一法則:最純潔的愛是無條件的。以上這些存款之所以能夠在家庭文化中造成不同凡響的結果,原因就在于愛的第一法則。
有三條類似的法則:接受而非拒絕、理解而非評判、參與而非操控。執(zhí)行這些法則是一種積極的選擇,其基礎并非建立在別人的行動或社會地位、教育水平、健康、聲譽或其他因素之上,而是建立在人性內(nèi)在的價值之上。
有時,一個人跟他所愛的人一起苦苦掙扎,希望那個人走上他所認為正確的道路,就會掉進次要的或虛假的愛的法則的陷進——評判、拒絕和操控。那只是他們對自己想象的結果的熱愛,那樣的愛是有條件的,或者說,他們喜歡操控和控制,而越是如此,越是容易遭到抗拒。
寫到這里,想起最近熱播的節(jié)目《朗讀者》的一位嘉賓柳傳志講的一件事:在回答主持人董卿為什么不讓子女進入聯(lián)想工作這個問題時,柳老說:如果一個員工工作出現(xiàn)問題,我可以私下找他好好談談,如果他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可以在更大的場合批評他,如果還是不改正,我可以炒了他嘛。但是對兒子這樣不行啊,你能炒了他嗎?畢竟,我還是有點怕他的嘛。
柳老很可愛,因為那分明不是怕,而是無條件的愛啊。
控制的情況下還是寫了四千字左右,作為書的第一章希望能將作者比較完整的想法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不僅僅只總結一個不可操作的概念。后面還有6章內(nèi)容,如果你沒有時間去研究如何使家庭關系變得更好,可以跟我一起看完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