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讀寫族的老司機,這是第二次做采訪作業啦。十四君在我眼中是一個比較神奇的存在,他的愛好廣泛,喜歡收藏,好像普通的事物到了他手中,就變得不普通起來。
問題一,你被稱為行走的博物館,除了博物館、多肉,還有什么是你喜歡、著迷的呢?
十四:喜歡錦鯉,當年混錦鯉圈的;喜歡爬寵,龜蛇一類;喜歡奇石,偏愛雨花石和風凌石;喜歡繪畫和景觀設計。
聊到這里我不禁追問,怎么會做圖書館編輯呢?
十四:圖書編輯不是我的初衷,我是喜歡科技社的平臺,想做好科普書。
喜歡繪畫和景觀設計,那有想過做這方面的工作嗎?
十四:有啊,繪畫和景觀設計和家里環境有關,家里很多親戚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曾經以為自己也會走這條路,但是看到身邊的家人說的太多了,并沒有走這條路。曾去過東南大學的一個設計團隊,但是團隊太差了,我體驗了一個星期就出來了。這兩個技能暫時和我的工作不太融合,但是會為我以后的生活方式提供一個新模式。
看到這里,有沒有感受到十四君的堅定呢。有沒有一種我所喜歡的就是我畢生所求這樣的感覺呢?
問題二,你是如何確定對這樣東西是真的喜歡呢?或者說你是如何發現自己對這些事物的喜歡呢?是看到就很開心,然后就去接觸嗎?
十四:是的,都是自己挖的坑,不是跟風,最煩那些跟風又淺嘗輒止的人,一般裝逼的都是那些懂了點皮毛就到處咋呼的人。真心喜歡怎么表達呢,就和我喜歡吃小龍蝦一樣,喜歡就是喜歡,花的時間和關注的精力就會多很多。
十四君的這些愛好都堅持了至少五年以上。那對我來說,什么愛好可以讓我堅持五年,甚至可以說堅持一輩子的呢?我想這個答案,冥想可以告訴我。
問題三,你的科普文寫的太棒了,如何寫好科普文有什么小套路嗎?
十四:我寫得不好,沒有套路,只要讀得多就有可寫的東西了。之所以寫不好,還是因為積累不足。“姜還是老的辣”也說明了積累的重要性。
量變引起質變是更古不變的道理。要想做好一件事,重要的是在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積累。
問題四:感覺你是一個很有趣的人,那么在你心中有趣的標準是什么,面對“有趣”這樣的評價,是什么感覺?
十四:我眼里的有趣就是“認真和專業”,這種人對我吸引力特別大,因為他們能給我解答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滿足我的好奇心。至于別人有多“有趣”我不需要他們表現“有趣”而“有趣”,我喜歡自己從他們身上找到我喜歡的地方,這樣我就覺得他們“有趣”了。所以那種大家眼里風趣幽默的人,在我眼里未必“有趣”~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趣在每個人心目中的標準與評價都是不同的。最近有幸讀到和菜頭的文章,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很有趣。我們常說寫文章要有趣、有料。有趣是什么呢?是把原本沒有味道的文字變得生動,可以看到美麗的景,觀到動人的情,就像婉婉的那碗方便面,你還可以聞到味。
問題五:如何來評價目前的生活狀態呢?會有焦慮嗎?
十四:現在的狀態啊,不喜。但是自己在努力改變這個狀態,我需要調整好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時間分配。
或許目前的一切并不是我們所喜歡的,但我想,只要有方向,有改變的踐行,就會到達我們夢想的地方。有夢想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它是你生活的燈塔,告訴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還沒有做好,讓你知道向哪個方向去努力調整。
問題六:在我眼里你是一個標準的文藝青年,那你見過憤青嗎?在你看來憤青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十四:我真不是文藝青年,可能我看多了裝逼的文藝青年,所以特別瞧不上這類人。憤青啊,我可能就有點。憤青和普通青年最大的區別就是憤青會對別人會苛刻一些,而普通人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都不是我喜歡的人。所以我也不喜歡自己,有所不甘,為了不甘而努力,這也是普通人啊。那種能有能力嚴格別人也嚴格自己的,才是真的厲害的人。
看到這個回答,我總覺得十四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他熱愛生活,他會與喜愛的事物認真的相處,在自我認知上,他也是一個特別明白、了解自己的人。
這就是我采訪的全部內容啦。如果還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十四君,努力去勾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