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有一篇在手工圈很熱的推文標題是《扼殺“工匠精神”的罪魁禍首,不是偽匠人變多》,文章內容直指“物美價廉”是中國手工藝傳承最大的絆腳石。
文章列舉了德國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日本擁有3146家超過200年歷史的企業,而中國,只有區區不過5家。
我對這個觀點認同的不能在認同了。
今天就說說這個事兒。
2、
首先要聲明,我不是匠人。
我只是業余手工愛好者,雖然手工作為兼職可以帶來不錯的收入,而且經常超過工資。
但是我還是靠工資吃飯的,所以我對自己的定位是手工愛好者。
至于匠人,這事兒離我太遙遠了。
3、
作為一個手工愛好者,而且是玩的比較雜的手工愛好者,我對手工圈子多少還是有點了解的。
就是因為這點了解,讓我知道職人的不易。
現在是信息時代了,論壇、微信的出現讓立志以手工為生的匠人們有了存在的土壤,也不能說匠人們收入低,但是這個錢真的性價比不高。
所以像我這這種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的主,還是跟著單位混工資來的有愛,雖然收入少很多,至少多活好幾年。
你們千萬別以為我在開玩笑,把手工作為事業是努力追求的匠人們,真的是拿生命在創作作品。
別的不說,玩皮子的腰椎、頸椎普遍不好;玩木頭的也屬于高危,即使沒被工具傷到的也都有很多讓自己想起來就后怕的經歷;玩鉗工作刀的,手上受傷都是家常便飯;玩金工做飾品的,家里囤貨花錢能讓親戚以為自己吸白粉了。
4、
有時候在朋友圈或者群里聊天,聊起某某某怎么了,某某怎么了。
憑他們的才華和韌勁,隨便放到哪個行業(國企除外)一年都不止15萬了,非得受這個罪。
還有那幾個本來就在國企體制內或者事業編的,毅然決然出去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是真的喜歡手工?。∠氚咽止ぷ鳛槭聵I。
可惜偏偏錯生在了中國,只能是一聲嘆息了。
曾幾何時,中國也是一個盛產能工巧匠的國度。即便是按照士、農、工、商排位,匠人社會地位偏低的皇權時代,我們國家大多數工藝都是世界翹楚。
可是到了信息化時代,我們反而從上往下開始呼喚匠人精神。
這不由得讓人想問:是什么扼殺了我們國家的匠人精神?
5、
這就得說到馬云老板的淘寶了。
淘寶是個好東西,我估計能看到的文章的,基本都離不開淘寶了吧,至少我是如此。
但是淘寶給中國帶來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負面東西,叫做比價機制。
我相信很多人曾經在淘寶點過“按價格從低到高排序”吧。
是的,就是這個按鍵扼殺了整個中國的匠人精神!
因為在這個比價機制的帶動下,我們都相信物美價廉的真的存在。
6、
實際上,“物美價廉”本身就是一個悖論。美物的創作定然要比一般物品花費匠人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心思,而其成本也自然會隨之水漲船高,這個時候,還怎么保證“價廉”?
因此,“物美價廉”就是個營銷口號,其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實現。而偏偏我們的消費者卻偏偏瘋狂的熱衷于追求“物美價廉”。
這就導致當下的中國市場形成了一個“怪圈”:消費者越追求物美價廉就越買不到“美物”,匠人們越要迎合物美價廉就越做不成“美物”。
至于原因,請看我的文章《手工制品為什么那么“貴”》 。
7
如果一個社會都相信“物美價廉”真的存在,那商家和品牌肯定都會追求最低成本,長此以往,誰會去傻傻的做品牌做口碑,誰又會去搞研發、做設計呢?估計只有某個行業寡頭才會去干。
最終,整個制造業都會因為社會貪小便宜自欺欺人的帶入到復制業的深淵,屆時你講看不到中國制造這四個字,取而代之的叫中國復刻。
當然每個消費者都沒必要為了事不關己的情懷買單,但是至少下次你準備點“價格由低到高排序的時候”可是說服自己嘗試下“綜合排序”或者“按信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