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有很多人分別從粉絲和娛樂圈從業者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答,我簡單總結了一下,幾乎所有人都對當前娛樂圈小鮮肉泛濫的情況表示了質疑。知乎是我認為一個比較理性的問答社區,所以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我并不意外,的確,現在小鮮肉泛濫的情況,已經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近些年中國很多行業不景氣,很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易于產生效益的娛樂圈,無論是萬達還是阿里還是騰訊,都紛紛布局娛樂圈,使娛樂經濟成為了互聯網經濟之后又一個產生爆點的市場存在,在這樣的前提下,娛樂成為了一種快消品,很多影視作品只追求收視率,只看重收益率。
去年馮小剛炮轟綜藝大電影的事情引發了一些爭論,有的人認為當前娛樂市場過于浮躁,有的人認為娛樂市場正處于一個改革階段,這是不可避免的陣痛。眾說紛紜,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我們考慮娛樂市場,實際上要結合中國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來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產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娛樂產業更是處于風口浪尖,在這樣的情況下,娛樂產業不可能不改變。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了所謂小鮮肉明星的出現,事實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論在什么時代,娛樂圈的發展總是由高顏值的人撐起來門面,畢竟,最容易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娛樂明星,正是反映了大眾的審美心理,可以說,小鮮肉明星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還是因為普通觀眾需要小鮮肉明星的存在,然而由于小鮮肉明星的出現,導致了娛樂市場的混亂,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人們能夠指責小鮮肉明星的,無非也是沒有演技,只有一幅好皮囊,沒有能力,卻獲得了不符合其自身實際的價值。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將小鮮肉和古代的青樓歌妓作為對比,但是兩者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年輕的時候長得一副好模樣,年紀大的時候贖身出賣,嫁個好價錢。任何事情存在即為合理,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評別人的不對,然而改變是必然的。
90年代,可以說是中國娛樂事業發展的一個高潮期,當時隨著港臺文化的流入,大陸百姓第一次接觸到了新潮的事物,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藝人。所以現在我們考慮,什么時候,中國的娛樂事業將會進入下一個高潮期,百花爭鳴,大浪淘沙,該留的總會留下來。到那個時候我們回頭看時,也許會懷疑自己當時的文化價值,也許會充滿了回憶與懷念。然而不管怎么樣,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隨著中華文明文化價值的提升,中國人最終會在迷失中找到自己。
無論是港臺風還是韓流日流,甚至歐美的文化輸出,都將會在中國自身實力的提升下,變得弱不禁風。事實上,讓一個運動員去當歌手,讓一個歌手去當演員,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娛樂圈的吃相實在難看。作為小鮮肉的幕后推手,娛樂公司在盡最大可能榨干小鮮肉的價值,畢竟小鮮肉能紅的也只有那么幾年,甚至,屬于小鮮肉的時代,也只有這么幾年。
我們經常會說,美國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通過好萊塢傳達美國的價值觀,那么我想,中華文明要想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巔,就必須找回自己,擁有民族自信心,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自信。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考慮一個問題很多時候要綜合的考慮,但是往往也會被懷疑為過度解讀,今天我只是抒發一下自己的一些理解,并沒有針對任何藝人提出評價。存在即合理,只是希望我們能夠早點找回自己,別再沉睡在虛幻的美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