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6歲孩子的媽媽,不可避免每日都在關心孩子的接受教育這件事情,關注了不少關于兒童教育、升學考試的公眾號,也看了不少媽媽寫的心得體會。我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的認識不會和別的家長有多大的偏差,但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一樣的,我就談談我在陪伴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一點認識。 現在搜索有關幼升小教育的文章,常常會看到“雞血”這個詞,以形容孩子媽媽對孩子的教育費了多少心血、投入了多少精力,又帶著非常高的期許和目標。具體怎么理解“雞血”這種方式是好與不好,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有的媽媽覺得孩子的童年很短暫應該放養,應該讓孩子盡興的玩,有的媽媽覺得在這個優質教育資源日益集中的時代,更應該加大馬力、從小抓起、提前起跑、讓孩子進入優質教育行列,以期未來實現更遠大的目標。 我教育孩子的觀念是不會讓孩子放養,會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給予各方面知識的灌輸。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但不會成為雞血媽媽的行列。目前想到和做到的有幾點:
最最首先的是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給他知道學習不是一件多么可怕、多么痛苦的事情,每個人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孩提時代的任務就是要努力學習、獲取各方面知識、培養自己享用一生的優秀習慣和興趣愛好?,F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時候,提到現在孩子的學習生活,立馬會不假思索的說,現在的孩子學的太多了,平時學校學習,周末還要奔波于各種補習班,太辛苦了。其實,這種辛苦仔細分析下來,更多的是對孩子自身能力的一種提升,去彈奏個樂器、學個畫畫、寫個書法等等,都是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情沒有興趣就不會做好,但是很多興趣不是天生的,得接觸得學得培養,很多時候,學得好自然興趣來了。對于語數外物理化學應試教育的課程學習,肯定同樣不能給孩子辛苦的感覺,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若受周圍言語的影響,自己也認為學習辛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