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599太特么便宜了,可是我沒錢!
12月14日我在微信公號上收藏了一條廣告。
這是一條“599元6天5晚游云南”的原生廣告,但我收藏它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前面的故事有多打動我,是因為云南和599。
小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叫《一米陽光》。當時年級尚小,記不住什么情節,也不知道男女主角是誰,卻獨獨對麗江這個小鎮印象深刻。人總是有一種奇怪的執念,被強制烙印的記憶往往不太深刻,不經意間映入腦海的卻揮之不去。
于是當看到這條推送的時候,我一字一句地把所有規則都讀完了。而且在內心驚嘆,599游云南太特么便宜了!可是又一盤算,加上往返機票、景點購物,又一句驚嘆遏制住了前一句驚嘆,老子沒錢!
02
選擇相信云南騙子多,商業化,還不是因為窮。
其實,每年年末大家都攛掇著組團出游。這幾年有些人出省了、有些人出國了、有些人出世了。而我在朋友圈里看他們出世入世。
大冰說:“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但畢業之后我們開始背負起比想象中多很多的事情,我們變成了自己曾嗤之以鼻的那種遇事會無止境考慮利弊的無聊大人。時間啊、存款啊、家人啊、貸款啊,和生活比起來,我們總是默默地收起詩和遠方。
于是,談天時我們總是一臉大無畏地抱怨現在的“云南”太商業化,失去了小鎮的原汁原味,不值一去。而且,不光人多,騙子也多,我之前有朋友去,3個小時沒走出百米,錢包還丟了,blabla……不光不能去,想都不要去想。說這些話的時候不知道對方相沒相信,其實倒也不知道我們自己信不信。
03
該結婚就去相親,該買房就買房,覺得自己過得很荒謬。
隨著時代的進步,年輕人結婚的年紀慢慢向后推移,但長輩的思維依然保持著數十年來的慣性。顯然,他們著急了。
面對催婚,一到年末就有好多段子。貌似多數都是在回懟,但是,我慢慢地發現,當年紀到達一定階段,我們不再抱著誓死抗敵的心態面對婚姻。我們開始考慮買房、買車,我們開始認識新朋友,即使不主動也不被動。他們說這是在對的時間去做對的事,但什么又是統一標準的對的時間呢?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自己想開了,而是周遭的人和事替我們想開了,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妥協。我們不想承認,但我們確實做了。
04
當年90后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現在不垮了,變得老且喪了!但90后最喪的是獨生子女。
據說,2018年所有90后都已經成年了,我想這個社會是時候該站出來對他們說句“對不起”了!
當年90后被各大媒體集體炮轟,被稱為是垮掉的一代。現在好了,90后不垮了,變得老且喪了!他們因為快節奏的生活而脫發、停經,于是有了90后已經禿頂了、90后已經出家了、90后開始油膩了,但我覺得這統統都不是問題,90后最喪的是獨生子女。
作為最老的一屆90后,我們經歷過貧窮、孤獨。你一定扯著爸媽追問過墻面上粉刷的“少生優生,幸福一生”是什么意思。但我們并沒有辦法理解這些寫得到處都是的宣傳標語的真正含義,我們也只是問問,而后用掛在脖子上的鑰匙一個人開門回家,一個人玩。
05
成本高的當下,爸媽還在為我們奮斗,我們希望多賺幾千讓爸媽安心退休,真的好難。
90后是獨生子女這件事不是最喪的,比它更喪的是我們是最后一批獨生子女。
我們一邊要面對父母,一邊又要考慮生不生二胎。這件事有多恐怖呢?
是一道大于2比6的現實抗衡。
細思極恐,最早的一屆90后已經28歲了,真正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了。面對當今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的現狀,我們開始擔憂生活和家庭。我們起早貪黑希望給到妻子和爸媽更好的生活,但事實上爸媽到了退休的年紀還在為我們而奮斗。
央視曾經有個公益廣告叫《別讓等待成為遺憾》:
等你考上大學,媽媽就享福了;
等你畢業工作了,媽媽就享福了;
等你結完婚有了孩子,媽媽就享福了。
然而現實生活中,恐怕是我們越長大爸媽越沒法享福,他們要為我們更大的生活壓力而繼續奮斗。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越來越害怕婚喪喜嫁、越來越擔心父母的身體,就連生病請假都戰戰兢兢,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講我們的生活仍處于計劃經濟,計劃之內的我們還能勉強面對,突發事件真的太難了。
06
現實生活中做不了英雄,但要相信英雄主義!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抱怨生活,并不是為了證明生活有多差,而是希望倒空內心的負面情緒更有力量地前行。有人說,成長的標志就是將你的哭聲調成震動模式,而我覺得,無論是偷偷啜泣還是放聲大哭,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哭完之后一定要調整好心情繼續熱愛生活。
要記住,生活可以虧待我們,但我們決不能虧欠生活。
歲末年尾,要對自己好一點,對生活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