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鷹獎的最大贏家,應該非胡歌莫屬。特別是他的獲獎感言,更是被眾多文章大書特書。
作為最具人氣演員獎和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雙料獎項的獲得者,胡歌的致辭不但顯得十分謙遜:“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獎項屬于整個劇組”,而且一番話還顯示出了他的超高情商,甚至還贏得了雙商小王子的頭銜。
他提到了三個人:鄭佩佩、林依晨和李雪健。從這三個人生上他學到了什么是演員,學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員,學到了什么是藝術家。
一番話感動了許多人,林依晨在臺下忍不住熱淚盈眶,連劉若英都發微博稱,雖與胡歌不相識,但要與之共勉。
其實,與其說是胡歌的口才好,不如說這恰恰反應出他時刻都在對自己的事業和人生進行著思考,時刻都在從同行身上汲取著優秀的養分。正是這不斷的思考和學習,助他在演藝事業和人氣上取得源源不斷的收獲。
說到胡歌,總免不了要提及十年前他遭遇的車禍,提及失去好友、幾乎破相的痛苦往事。
回想當時得知胡歌的遭遇后,我曾覺得大概他從此不會再拍戲了,也許會轉戰幕后,或者徹底離開這個行業。畢竟,在一個靠顏值吃飯的行業里,一旦顏值打了折扣,前途可以說一片黯淡。如果繼續演下去,就像一個站在巔峰的人摔了跟頭,想要爬起來滿身傷痕地重新走上山峰,實在太慘烈。
但是沒想到,幾年后的胡歌強勢回歸,而且還擺脫了青春偶像劇的束縛,從偽裝者到瑯琊榜,從間諜到謀士,用演技征服了幾代人的眼球。這,還真是僅靠顏值換不來的。
說到這,竟不由地想到了孫少平——不是因為袁弘,而是因為痛苦。
孫少平,曾經一心想要努力擺脫農村環境的束縛,渴望到外面去,尋找自己的世界。卻在前行的路上經歷了種種磨難:礦難中失去了師傅,心愛的人在洪災中香消玉殞,自己甚至被毀容。但他養傷后卻最終拒絕了留在縣城,回到了礦區那個有太多痛苦回憶的地方。
胡歌和孫少平,一個在現實世界里頭頂光環,一個在虛構的藝術中艱難前行;一個是萬眾矚目的明星,一個是平凡世界里的小人物。但當經歷痛苦和困境的之后,他們的選擇卻驚人的相似:
——回到那個令自己痛苦的地方,繼續走下去。
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路遙給出的答案是:
他在那里流過汗,淌過血,他怎么會輕易地離開那地方呢?一些人因為苦而竭力想逃脫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為苦才留戀受過苦的地方!
是的,正是痛苦使孫少平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向偉大,也正是痛苦,使胡歌從完成從花樣美男的蛻變,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
痛苦究竟有什么魔力?
看看派克怎么說:
人生苦難重重。
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于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并接受這一點,那么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于懷了。
——《少有人走的路》
其實,一個人面對痛苦的境遇,本能的反應是逃離。
學習時遇到難題,你會想要放棄不做。
工作時遇到困境,你會想要跳槽走人。
交往時遇到不順,你會想要一拍兩散。
胡歌不是沒有逃過:一度想放棄演戲;面對眼角的疤痕,一開始用墨鏡遮掩,拍戲時就用劉海遮蓋,或者拍另一側臉。
孫少平也不是沒有逃過:面對貧窮無望的生活,他逃離開貧瘠的土地,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逃離之后呢?
放棄了這道難題,就不會有其他難題么?
跳槽到別的公司,就不會有其他困境么?
換個人交往,就不會遇到其他矛盾么?
遮住曾經的傷痕,只會把自己的自卑暴露。
逃離了惡劣的環境,卻擺脫不了命運的坎坷。
逃離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但一定不要把他當做你做出最終決定的原因。就像唐人影視總裁曾經勸胡歌的那樣:“你要在自己有選擇的時候,選擇要或不要,而不是在沒有選擇的時候放棄。”
也許胡歌和孫少平都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在他們面對痛苦時,用理性戰勝了本能反應,用面對戰勝了逃離。
所以,胡歌把劉海高高梳起,露出了眼角的疤痕。
所以,少平又回到令他容顏受損、充滿危險的煤礦。
所以,他們在一次次痛苦后被重塑,在毀滅后涅槃。
更何況,大多數人的痛苦恐怕都上升不到人生坎坷的高度,最多是被生活的一地雞毛折騰的疲憊不堪而已。
就像前天看到有人在發朋友圈感慨:生活真是艱難!頓時以為遇到了什么過不去的坎兒。仔細一問,原來是水管漏水,要賠償鄰居損失。
是的,當你在地鐵口排隊迎著冷風邊吃早餐邊排隊進站時,你感到痛苦。
當你的客戶在你快要下班時第一百次提出修改方案并要求第二天一早開會討論時,你感到痛苦。
當你的孩子又雙叒一次沒有完成作業被老師請家長時,你感到痛苦。
但是,如果你沒有資本換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如果你沒有勇氣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過安逸的不痛苦的日子,如果你不怕辭職在家照顧孩子會加重整個家庭的經濟負擔……
那么,請停止痛苦,勇敢地走上去,把痛苦踩在腳下。請給自己打氣加油打雞血,去擠上地鐵,去通宵趕出報告,去耐心地輔導孩子功課。
就像海明威在《永別了,武器》中說的:“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