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和朋友提到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時,發現他們對心理咨詢都有很多的誤解。因此,今天想結合個人經歷及所學知識,來談談心理咨詢。大家可以對照看一看,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你占了幾個?
誤解1:心理咨詢的主要工作對象是心理異常。
大概在7-8年前,一個朋友提到她在進行心理咨詢,當時的我聽到后,用一種好奇又有點詫異的眼光看著她,心想:平時就覺得她有點怪怪的,現在在進行心理咨詢,原來是精神有問題啊……
但實際上,那時的我其實對心理咨詢一點都不了解,弄錯了心理咨詢的主要對象。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先來給大家看一張圖,如下:
心理咨詢的主要工作對象便是人的心理不健康狀態。服務對象其實是那些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產生心理障礙導致無法正常學習、工作、生活并請求幫助的人群。
當然,在目前社會現狀中,很多神經癥患者(心理異常)受到社會大眾對精神障礙的偏見,也傾向于求助于心理咨詢師,而不是精神科和精神病學治療師。
誤解2:心理咨詢幫助求助者解決的問題是生活中的某些具體問題。
很多人去向心理咨詢師求助時,多半帶著問題去,希望咨詢師幫助解決其中一些具體的問題。舉個例子:一個來訪者因其老公有小三,于是和心理咨詢師說:“你讓我老公與小三斷絕關系。”或者說:“你讓我老公回心轉意。”
但實際上,心理咨詢師并不是幫你解決這些具體問題,而是幫助你解決你的心理問題——煩惱、痛苦、抑郁、焦慮等,或者由心理問題引發的行為問題或軀體癥狀。
誤解3:心理咨詢師沒有心理問題。
有些人在得知對方是心理咨詢師時,最常問的一句話便是:你是咨詢師,怎么你的孩子會有問題?你的婚姻會有問題?怎么會得抑郁癥?怎么走不出失去親人的痛苦?
這其實是誤解,大家將心理咨詢師給“神”化了,但實際上咨詢師終究是一個“人”。學咨詢對咨詢師的生活會有幫助,但是學之后,生活并不就一定會變得完美。咨詢師作為七情六欲的“人”,依然避不開普通人都可能會遇到的各式各樣的挑戰,只是TA可以帶著咨詢的理論與技術,不斷學習和調整自己。
誤解4:心理咨詢師應該主動幫助別人。
畢淑敏老師在《心理咨詢手記》一書的“藏獒與虎皮鸚鵡”中提到來訪者桑茹的故事,16歲半的桑如是在媽媽的要求與陪伴下前來咨詢的。但是有著豐富心理咨詢經驗的畢老師,看出了桑如有些抗拒咨詢,于是主動對桑如說:你可以自己選擇是否需要做咨詢(這一舉動反而消除了桑如的阻抗)。
雖然心理咨詢師是助人的職業,但同時,咨詢關系是“求”與“幫”的關系。如果某人拒絕幫助,那么心理咨詢師就是有再大的熱情,也是枉然。
誤解5:心理咨詢師可以為家人、朋友做咨詢。
心理咨詢師與求助者的關系越簡單越好,最好不要存在多重關系,因為這涉及到心理咨詢師的立場問題。一旦存在多重關系,心理咨詢師很可能在進行咨詢時,將過往的關系等帶進心理咨詢中,影響其咨詢效果,甚至產生副作用。
誤解6:心理咨詢師應該給來訪者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很多人會認為,如果求助者的價值觀是錯誤的,比如說來訪者是小三。這個時候心理咨詢師應該糾正她的價值觀,讓其離開這個角色。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問題,尤其是感情問題,并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每個人的性格、價值觀、成長環境、教育背景都不一樣,心理咨詢師應該充分尊重求助者的價值觀念,不應該僅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他們進行點評,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求助者。否則,一方面不夠尊重求助者,另一方面,也無助于共情。這些都并不利于咨詢的進行。
誤解7:心理咨詢師應完全中立,不應帶有任何價值觀。
某位求助者向心理咨詢師提到想通過求死來解脫一切的想法,那位咨詢師采用了價值觀中立原則,讓來訪者認為這樣的理念是可取了,最后真的跳樓了……
雖說心理咨詢師應該保持價值觀的中立,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取向強加在求助者,但是過于推崇價值觀中立,強調百分百的價值中立是沒有必要的。一方面,我們在實際咨詢中也無法做到,因為終極目標或具體目標本身就帶有價值導向的色彩;另一方面,涉及到生死的問題,咨詢師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心,需要對求助者進行恰當的引導。
誤解8:心理咨詢師應該以求助者的快樂、滿足為目標
一名女子婚后多次出軌,經常誘惑其新上任的領導與之發生性關系,每次都能成功,以至于其在單位臭名昭著。唯獨某次在新的一任領導面前栽了跟頭,被領導嚴厲拒絕、批評。該女子心情抑郁求助于心理咨詢師,讓咨詢師將其痛罵一頓,這樣她就可以從中解脫。
若此時咨詢師滿足其需求,只會讓其逃避,反而不利其成長。一個人的成長往往會伴隨著痛苦的磨礪,一定程度的彷徨、迷茫、苦悶、不安都是不可避免的。咨詢師應以求助者的成長為目標,鼓勵其不斷嘗試和努力,獲得發展,而不是躲避。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命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可以單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還有些問題需要他人的幫助,比如向家人、朋友,或是心理咨詢師。但無論何時請別忘記:
“每一個生命都有向著陽光、溫暖及愛的方向生長的強烈本能,沒有什么能阻擋這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就像沒有什么能阻擋花開、草長以及鳥兒的歌唱,就像沒有什么能阻擋——窗外這個萬物復蘇的春天。”
無論何時請記得,好好愛自己,珍惜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
參考書籍:
1. 《基礎心理學》,《心理咨詢師》(三級)
2. 《熙琄敘語:一個咨詢師的成長歷程》吳熙琄
3. 《做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嚴文華
4. 《心理咨詢師手記》畢淑敏
5.《心理咨詢師手記》卡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