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遇到讓我們佩服不已的人:
輕松產出10萬?文章的知識網紅;擁有少女般身材的50歲大媽;最近讓無數韓國妹子尖叫的文在寅總統的貼身警衛...
他們為什么會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為什么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牛人?
牛人之所以這么牛,一個顯而易見的共同點是:
他們都擁有一項卓越的技能,是大多數人即使卯足勁去學都無法達到的高度。
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是怎樣的呢?
有的人一年讀了100本書,也沒有收獲思想上的進步;有的人每天去健身房打卡,也沒練出人魚線;有的人天天加班寫策劃案,還是得不到客戶的認可。
投入這么多,但收效甚微,常常只有苦勞沒功勞,時間精力都打水漂,只留下一個“我已經很努力”的背影。
事實上,你只是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做了一件事,而不是認真地做這件事,所以結果差強人意。
既然你已經決定在一件事情上投入,那么如何讓你的每一分投入都得到回報?
最近刻意練習這個詞特別火,但我想說,生活中的很多事根本用不上刻意練習,僅僅只需要你在做當下這件事的時候能認真對待即可。
“認真”這個詞從小聽的太多,都麻木了,比如認真學習、認真工作、認真生活,等等。
事實上,“認真”二字不適合形容很寬泛的事情,反而,它適合去修飾細微的行為。比如認真的做運動太泛,但是認真地把每一個俯臥撐做標準,自然就是在認真運動。比如認真工作太泛,但認真回復每一份郵件,認真參加每一個會議,認真對待每一個任務,就是認真工作的青年。認真學英語太寬泛,但是認真的練習語法,認真的糾正錯誤的發音,就是一個認真的學生。
認真這個詞,包含了用心,不將就不湊合,聚焦細節,死磕的態度,做到它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
做一頓飯容易么?可以很容易,只要吃得飽就可以了。但如果認真起來,一頓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種類要豐富,營養要均衡,份量要恰當,擺盤要好看,還要顧及家人不同的口味。
你看,一件事情完成的效果,就是你的態度最直接反映。為什么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會有不同結果,原因在于此。
也許你會說,如果每件事都這么認真這么用力去做的話,恐怕會累死的!
是的,把一件事做到“差不多”的水平只需要出2分力,“認真”地做到不能再好的水平也許要出12分力。既然不愿意出12分力,就別期待120%的收獲……
套用一句話來結束: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認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