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北上廣生活,沒有體驗“地鐵在身旁”的感覺,不過有幸在北京體驗了一把地鐵,在出了地鐵口,沉魚落雁仔細檢查身體是否已經變形,確保無事后給地鐵的總結是“有軌公交車”,人在車廂里的感覺讓我想起茶磚,人體的密度硬生生的給提高了一倍。似乎上面的文字與本題目無關,那么,就來說說公交車上挑人的事吧。
有一輛奇特的現象,一輛空著的公交車,當乘客鉆進車門的時候,面對那些無人的座位,一般會選擇沒有“同位”的作,所以,在第一波乘客上車后,你就會發現車上的空座旁一般會坐著一個人,不過在人少的車廂里選擇座位還是比較簡單的,操作起來也比較順手,亮點就在第二波上車的人如何選擇座位。
沉魚落雁上車的時候,如果看到那留下一半的座位時,多半會選擇瘦弱一點的,坐他旁邊,這樣兩個人就不會擠了,一般不會坐在美女身旁的,她們身上的香味太濃厚了,怕本人的口才回家時說不清楚。但是看著別人去選擇另一半的座位可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今天早晨難得坐了一次公交車,沉魚落雁迅速掃了一下車上的空座與前面的乘客,座位綽綽有余,與前面說的“比一波”乘客選座位的現象相同,每個人的身旁都剩下一個空座。公交車進入下一站的時候,再上來的乘客就要面臨選座位的問題了,其實說白了是在選擇“同位”,所以在他們上車后并不是在尋找座位,而是在尋找合適的人坐下。前一站上來的人,就面臨被挑選的境地了,這個被挑選的過程與動機可能很復雜,并不是一句話可以解釋的,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在接年與過年之間有段時間,可以說是全村的人,有的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有的找個地方打牌,喜歡喝酒的還在桌前推杯換盞,而小孩子們吃著糖,在小院里放鞭炮,這個時候壓歲錢還沒有到手,要等拜年的時候才能到手。
過年的時間一般是晚上10點以后,把當天下午包好的餃子煮熟,這餃子是包著大棗與硬幣的,為了博得彩頭,雖然接年時候的飯剛吃,還是努力的一個一個餃子咬,以吃出更多的大棗與硬幣。吃完餃子后,全家人穿好新衣服,等著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小輩們先給在家大人拜年,獲得了壓歲錢,然后奔出家門,涌向本家給大家伙拜年,這年的真正熱鬧就由此開始了。
拜年,有的村子是在晚上十二點后,有的是在第二天早晨,我們這里是在晚上,大街上燈火通明的,一家一家的走,即使遇到不很熟悉或者根本不認識的人,也會說上一句過年好,來到一家坐一會,喝杯水,然后趕往下一家。
送年是在初二晚上,包餃子、炒菜,全家人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吃飯。
過年小孩子最高興,這一點也不假,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過一個年,心理上很累,不過過年的意義絕非如此,就像一個本家哥哥說的那樣,你們這些不在家的人,一年到頭不怎么回來,即使回來也可能遇不到,平日里也不聯系,只有回家過年,大家聚在一起,吃頓飯,聊聊這一年發生的事,沒有過年這個風俗,可能有的本家兄弟幾十年都見不上一回。沉魚落雁覺得,這才是現在回家過年的真正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