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繆娟所有的小說,她每一部作品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翻譯官》是比較經典的一部,《最后的王公》算得上是她的巔峰,《掮客》是我初見繆娟的感動。有讀者說她的小說,男女主的開端就沒有正常的,不是被包養就是一夜情,所以不免有人給出一些作品三觀不正的評價。
武斷點兒說,寫故事的人往往有獵奇心態,其實看故事的人也有。我們期待看到花樣百出的情節,遠離現實的故事,當然我們有自己無法承受的底線。所以看到這些痛斥三觀的評論,我并沒有太大感覺。因為作者沒有把人物本身拿來做道德判斷,沒有說這件事是對的。看故事,就看故事本身,如果因為看個故事就毀了三觀,那么這辛苦建立起來的三觀未免脆弱。
我雖然是個口味重的讀者,也不是什么都能接受。一旦有些作品鼓吹我不認同的價值觀,我就會很反感,比如鼓吹金錢鼓吹精英。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你不是精英,你沒錢。說得對,繆娟寫一夜情,寫被包養,你也不一定非走男女主的路線。沒錯,就是看故事,看完就過。其實誰的三觀也沒有裂,都還好好的。
何況,從頭到尾,喬菲同學都背負著自己黑歷史的沉重包袱,《掮客》里裘佳寧都為出軌心懷愧疚,作者從來沒有鼓勵過這種行為。想想現實生活中有過此類行為的人比比皆是吧,如果對方痛改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行為,我們是不是可以給予原諒?連生活中我們都擁有了同情心,到了故事里更不應該一棍子打死,接納多元化才有機會看到各種故事,否則就看教科書好啦。
男主人公程家陽,看起來貴氣逼人的翩翩公子,家世、樣貌、才華,無一不是他的光環,卻也無一不是他的枷鎖。被捧上神壇的人,壓力大就大在你不能犯錯,你不能軟弱,你必須永遠都那么神,否則你對不起你的擁護者,你辜負他們的期望,你就是罪人。程家陽是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白天做一朵不食人間煙火的白蓮花,夜間就做一個最為物欲的普通人。喬菲是極少數見過他放浪形骸的人中的一個,而喬菲也有自己不敢揭開的瘡疤,兩個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也就有了相互吸引的理由。
喬菲為了籌錢讀名校,走了一條比較黑暗的路。夜店里的小姐,成了她此后人生中洗不掉的污點,成了被人拿捏的把柄,成了不清白的證明,更成了感情道路上的阻礙。所謂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所以一連串的結果都是她當初種下的因,誰也不能怨。
其實程家陽和喬菲比較起來,半斤八兩。真的較真起來,兩個人都是混蛋,兩個人都是俗世里的狗尾巴草,誰也當不了圣潔的白蓮花。拋開那些外在光環,只談內核,這兩個人難道不是絕配嗎?
可能這世界上就是有這種愛情,看起來爛泥一堆,卻總有絕地開花的時刻,因為遇到了對的人。程家陽在最后時刻終于沖破枷鎖,在白天做了一回自由人,而喬菲也終于能夠拋開過往種種,勇敢面對感情。兩個人為彼此著想,都狠心轉身過,最后發現誰也離不開誰,你就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愛情。
繆娟寫文的時候,不愛用一些詞語去修飾,全是大白話,就是傳說中的白描手法,所以相當接地氣。而且還采用了男女主人公雙視角的寫作方法,開始讀起來會別扭,習慣之后發現這樣寫有很大好處,時刻掌握男女主動態。
《翻譯官》就是一本言情小說,主旋律講愛情,有時候還很肉欲。
故事討巧在作者不跟你討論男女主人公這么做對不對,她只跟你說選擇。喬菲選擇了出賣自己籌錢,程家陽選擇在喜歡的女人結婚后自我墮落,喬菲選擇了打胎,程家陽選擇了一邊跟文小華戀愛,一邊忘不了喬菲,喬菲選擇跟程家陽在一起,不再管家世出身等等。甚至到最后,喬菲很正確地選擇了讓程家陽去支持自己的父親,前往非洲。故事進展迅速,不給你時間考慮太多,然后再來談結果,很多結果都是因為一個選擇,而不是因為一個準則。
我們一生之中會做無數選擇,有出于理性,也有出于感性,但絕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基于準則,所以我們覺得事情的發展不該是這樣,這不合理,到底怎么樣算合理?這只是不合你的理。
所以,我不太相信愛情里有多少合理的事情發生,理性主導人腦的時候,大概我們正在上班。
歪樓太多,就此打住。希望作者能把《浮生若夢2》寫完,趁我還年輕,還禁得起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