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在二樓呢。”
“嗯,你讓媽接下電話。”
“她在哭呢。”弟弟支支吾吾的說道。
“嗯,那算了,我明晚再給她打吧。”我掛了電話,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終于知道我為什么那么愛哭了,基因遺傳太強大了。
媽媽一定是又坐在四妹房間里想起我們才哭了。
第一次知道還是弟弟說的:媽媽坐在二樓的房間里,哭著說:以前沒有房子的時候你們都在,都擠在一個屋子里,現在給你們一人有了一間房,你們一個個的都走了。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哭的稀里嘩啦,媽媽的心里該是多么的難過。
小時候家里8口人就只有兩個房子,爸爸媽媽和弟弟一間,我和三個妹妹還有奶奶五個人擠一間。
小時候看電視的時候每每看到電視里的小女孩有一間自己的房子,那種強烈羨慕的感覺到現在還記得。
那時候媽媽也一直嚷著讓爸爸蓋房子,爸爸一直說等等,就這樣等到二妹出嫁了,房子還是沒有蓋起來。
每一次在地里干活,我們很累的時候,爸爸都說他要蓋一個小洋樓,樓梯在里面的那種。媽媽說好呀,這樣女兒們出嫁的時候就可以從樓梯上走下來。
我們幾個激動的干起活來感覺一點也不累了,倒不是希望自己出嫁的時候可以從樓梯上走下來,而是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房間了。
抱著這樣的希望過了幾年,終于在我上大二的時候,爸爸說要蓋房子了,等我假期回來就拆老房子。我高興的天天盼著放假。
那年夏天,爸媽憑著自己在村里的人緣,沒有叫工程隊,完全是自己一磚一瓦的親自參與終于蓋起了我們村里為數不多的二層樓房,是爸爸說的樓梯在里面的那種。
我們姊妹幾個從樓下跑到樓上,又從樓上跑到樓下,規劃著自己要住哪一間。
快樂的日子總是那么短暫,還沒好好住屬于自己的屋子,一轉眼,我和三妹來了上海,二妹在天水擁有自己的家庭,四妹上了大學,家里只剩下弟弟一個人,而很快,弟弟也快上大學了。
去年過年回家要出發的前一個晚上,媽媽來到我的房間要和我睡,我說:媽,為什么女生一定要嫁人,一定要離開家呢,我能不能不出嫁,一直待在咱家里,就算弟弟娶了媳婦,讓她先選房子,我住隨便哪一間都可以。
媽媽摸著我的頭:你混著尼(普通話就是我傻),可媽媽轉過身的時候我分明感覺到她哭了。
這世上的愛情,友情都是以相聚為目的,可只有親情是以分離為目的。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也許作為子女,我們對于父母,都是負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