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關注橙長計劃#day17提高分享力——明確分享準備系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秋假期讓我不知道日子過到什么時候了。

在提高分享力課程的最后一次課,突破心理瓶頸邁向美好世界的重要一步就是“六級跳”明確分享準備系統。這“六級跳”包括:環境、行為、能力、價值、身份、愿景。

在嘗試了三次導覽實踐后,每次都有不如意的感覺,即使每次都有充分的準備。放假這段時間計劃應該是要作總結對比分析的,但每次結束后的感覺都不是很對勁,而想對著筆記做比較、重新整理思路,卻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感覺要從“六級跳”開始,明確分享準備系統,而且是要從愿景開始。

就是我希望通過自然導賞的分享看到一個什么樣的情景?人人環保。

《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第12章,未來的自然守護者從何而來,有一段話是這么說的:直到最近,多數環保組織只對兒童們給予了象征性的關注。或許這樣缺乏熱情的表現源自他們無意識中對兒童的矛盾態度,即兒童象征著或代表了人口過剩。就像那秘密咒語所講的:我們遭遇的敵人,正是我們的子孫。正如《地球的聲音》一書的作者,西奧多·羅斯扎克所說:“大體上,環保主義者在過去的30年間的策略,就是讓大眾感到恐慌和羞恥……我要質疑你們是否還能繼續這樣下去……一次又一次地摁那個‘恐懼-內疚’的按鈕。心理學家會告訴你們,當有毒癮的病人前來就醫時,他們已經感到羞恥,不要再羞辱他們了。”

很殘酷而無奈的現實,過去環保主義就是不斷告訴我們如果不怎樣怎樣就怎樣怎樣,希望我們由此恐懼-內疚而嚴格遵守各種環保行動。可是,這樣的行為是不長久的,沒有根治的,甚至會導致未來的環保者越來越少。

我所希望看到的人人環保景象是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成為自然守護者,我更希望這種行為成為自然守護者而不是環保行動者。感覺我有點信仰自然的意思,感覺挺好的,我終于也是有信仰的人了,我信仰自然。而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是自然的守護者,就像每一個宗教的信徒希望有更多的人成為該教的信奉者一樣。

而這樣的愿景決定我的分享環境最好是在自然的環境里,有個行業的名稱是,自然講師,這是我期待擁有的身份。但由于我還是小白,能力相差有點遠,目前只有濕地的平臺提供我鍛煉的機會,且分享內容基本上是確定的,但怎么把這些內容分享出去的同時結合我的愿景,這是我可以充分發揮的地方。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的身份是什么呢?濕地的生態導覽講解員?正在通往自然講師路上的初級者?還是信仰自然的人?可能都是。

然后,多看書多實踐,提高自己的分享能力,可以給更多的人帶來更愉悅的自然的體驗。

這樣好像就初步完成“六級跳”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