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沒有好好寫文章了,前兩天還在反思,每天非常忙碌的狀態,其實不是件好事,因為會讓自己沒法思考,變成瞎忙
而寫作,是個很好幫忙梳理思路的方式。想著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情,該從哪兒開始。想了下,還是從前兩天直播復盤開始吧。
這次直播,可以說是一次失敗的案例。我說的失敗,僅僅是對比前一場而言。至于用何種形式,我想到了歡喜的「見感思行」的方式
見:
對比12月3日和10兩場直播,數據上就能看出區別。
3號是首次轉到視頻號直播,并且學習了一套紅包裂變的方法,準備嘗試。結果當場1千多人觀看,在線人數最高近百人,點贊2千多
而第二次,本應該更有經驗,數據卻降低了一半,觀看人數500多,在線最高也降低了50%,點贊數也是降了一半
感:
10號的直播,整體下來,作為主播的自己,前30分鐘都感覺怪怪的,跟第一場對比,氣氛和感覺要差很多,前半小時完全沒有跟觀眾互動,完全是兩人干講
其次,一開場也感覺到,氣氛沒有起來,我自己也沒有high到位,就感覺很冷靜的開場,跟上一場然全不同
這次直播形式,我從主持人變成了采訪對象,我的搭檔變成了主持人,我們兩人都感覺有點別扭,就是那種被壓抑,沒有很好釋放的感覺
因為我是適合提問,引導的人,而我搭檔適合營銷,演講,渲染情緒
我們兩人角色一調換,反而優勢都沒了
思:
之所以第二場效果不太好,我反思有這么兩方面的影響
1)直播角色上
就像上面說的,平時我做主持人,搭檔做主講人,和情緒調動者,就像相聲的捧哏和逗哏
可這次這么一換,優勢就變成劣勢了。
另外,這次是想有些突破,可太按照規則一板一眼,沒有之前的臨場發揮,和神來之筆。才會讓觀看的人,有點不太盡興
2)從流程上
對比了之前效果好的那場,發現直播開始前的動作,以及直播中的行為,有很多不同
例如,之前開場1小時前,就持續的在群里預熱,而且私聊邀請了很多人進群,并且在開播前15分鐘,就開始紅包預熱和互動
到直播開始時,直播熱度已經起來了。
反觀后面一場,由于有事情耽誤,上面這些動作就大大折扣,而且邀請的人數也沒有第一場多,導致開場效果就很平平
盡管后面,嘗試用抽獎和紅包,調節氣氛,場面有所改變,但前面為時已晚,有些觀眾已經流失,很難挽回
行:
兩次對比下來,發現好多流程,應該形成基礎標準,每次都要在基礎上,加以迭代升級。而不是連最基礎的流程都沒達到
其次,角色的設定,應該發揮其自身優勢,需要提前設定,但不應該某守成規,應該按照每次觀眾反饋來進行調整,而不是自己想當然的自high
以上就是這次直播的復盤,希望今后的直播,效果和反響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