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強調(diào)知行合一,不得已說有一個叫做“知”,有一個叫做“行”,“知”的目的就是為了“行”,“行”就是因為你“知”了。所以知行一定要合一。
但是有人呢,假藉我書沒讀完,知識沒有研究好,所以我不去做,這其實就是私心作祟、知行隔離。有人做雖然是做,卻是私欲驅(qū)動,跟良知沒有關系,也是割裂知行。
所以王陽明強調(diào)「知行合一」,對的事情就去做,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
還有一句話叫做「心即理」,「知行合一」跟「心即理」,你做任何事情都是你的心在帶領你、在主導,到底你要主導的這顆心是用什么標準在主導你,用天理,那天理是什么?天理跟人性是同一回事。
天理是仁義理智,人性是仁義禮智,人性的仁義禮智來自天理的仁義禮智,這叫做「天命之謂性」。
就是我們在讀儒學的時候的這些詞兒,大家不要覺得這些句子是與你很遠。
這是在清朝末年以前,所有的小孩子五歲六歲,進入私塾的時候,在背的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天命之謂性,良知良能我固有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在大清王朝滅掉以前,私塾班小朋友在背的書啊。
所以各位朋友,您知道一下這個東西,對你不吃虧,我們不要只是外在的、二手的知道「陽明心學」四個字,我們一手地看看王陽明的文字「知行合一」,還有一個概念叫做「心即理」,就是你的心時時刻刻關注的事情是利他的價值觀,是仁義禮智的價值觀。因為這個東西是天理。
「心即理」就是時時刻刻「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就「心即理」了。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道王陽明思想有「心即理」,那你就知道人要時時刻刻符合天理,去人欲,人欲是什么?
耳目口鼻之欲,不叫做人欲,耳目口鼻之欲過度而損人利己,才是我們所講的人欲之惡。
所以很簡單,問大家一個問題,怎么賺錢你知道,但問你什么是對,什么是善,你能簡單的定義嗎?
?
我要給大家一個模型,你非常簡單就能夠定義。
利人利己就是善;損人利己就是惡;損己利人是圣,圣人的圣;利己而不損人是真,莊子的真;損人又損己是愚,愚昧無知愚笨的愚。
什么是善,利人利己是善,你能不能做這樣的事情?
什么是惡,損人利己就是惡,你有沒有在做這樣的事情?
你做了這樣的事情呢可能還在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但是你再怎么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件事情從老天爺?shù)难酃饩褪菒海瑩p人利己是惡。
有一些人很傻很笨,其實他是太有理想,為了天下人的利益,為了別人的利益,他寧可損己利人,你碰到損己利人的人的時候,你是笑他嗎?還是向他敬禮?其實你的反應說明了你自己的格局,是在君子以上的格局,還是在小人以下的格局。
我們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我們要天爵,不要人爵,我們看到損己利人的人,我們要向他鞠躬,而不是嘲笑他,若是嘲笑他,就是更加地把我們自己的心腸給纖維化,鐵石心腸化。
損人利己——惡
人首先要做到利己而不損人,人通常就是沒辦法利己,不能透過自己的努力,好好把自己建立起來,所以透過損人來利己,你雖然樂了,但你沒有創(chuàng)造,你沒有建設。
這世界上有一些人是創(chuàng)造者,有些人是消耗者,損人的人就是消耗者,他沒有為這個社會增加什么,就損人搶別人的東西。
利己不損人——真
一個人如果能夠把自己建立起來,把自己照顧好,這就是做人的基本,先把這一點搞好,所以利己而不損人的人,我們也要尊敬他。本來就是對的,照顧自己的利益完全正確,你不要損人就好,不要傷人就好,這就是做人的根本。
利人利己——善
如果是善的話,就是利人又利己。在利己的基礎上,你還能夠利人,那你就是在行善。
損己利人——圣人
社會被我們照顧的很好,沒有大崩潰大崩解,如果在大崩潰大崩解的時候,資源匱乏,需要有人損己利人,這個人是誰?
如果是一個家庭,這就是爸爸媽媽在干的事情,為子女犧牲自己的生命,所以父母親的愛是偉大的。
社會上如果有人愿意為了社會犧牲自己成全大家,他是偉大的。
各位朋友,我不是要你去損己利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我是在提醒,當社會崩潰的時候,會有人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被你教育的很好的子女,你很驕傲的善良的子女,他很可能就會愿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你肯定不愿意見到這個現(xiàn)象,你肯定希望你的子女是品學兼優(yōu),優(yōu)秀的孩子,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但如果我們這一代的人把社會搞崩潰,搞垮了,我們優(yōu)秀的子女會跟你講,爸爸媽媽我要為社會犧牲。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太平盛世也是危機的時刻。所以當我們掌握了資源,我們要更加的快速的努力,因為腐敗的速度也來的很快。
因為人的欲望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要站在建設的隊伍,創(chuàng)造的隊伍,天真的隊伍的這一邊。
維護社會的進步,因為要給我們那個那么可愛,那么聰明,那么懂事,那么善良的子女,一個美好的社會,而不是一個崩解的社會,需要他們?nèi)p己利人、做圣人的社會。
損人又損己——愚昧
至于損人又損己,這是愚笨的事情,就沒有什么好說的。
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惡,那就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對的事情就去做,那就是知行合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