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的《別拿考核不當回事》一文中,就考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主要的一點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考核者要公平公正,不走形式;被考核者要認真對待,虛心接受。以考核作為落實工作的出發點,以考核達到促進工作,獎優罰略的目的。
參加工作10幾年以來,我以被考核者和考核者的身份,參加了各種級別的多次的考核工作,有年終的,階段性的,專項性的;有基層的,縣處級的,廳局級的,省部級的。經歷的多了,參加的多了,尤其是以不同身份參加考核,有不同的收獲和看法。
考核細則的制定要切合實際。根據不同的業務部門,細則的制定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內容要全面細致、考核的分值要主次分明;細則的制定不可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抓大放小,考核工作本就是一件細致的工作,雖然不是面面俱到,可必須抓住重點和細節。
考核細則制定的好不好,重點看當初制定的目標責任書。目標責任書抓住了業務部門的特點,能有的放矢,對今后的考核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細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可在我們考核的過程中發現目標責任書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對重點工作和細節工作分不清,有的直接抄用歷年的不做修改,有的對內容描述不清、籠統,還有的就是各部門之間的沒有多大區別和各自的特點。因此,目標責任書定好了,考核就明了了,考核過程就不復雜了。
考核過程要由多部門聯合,不可把考核工作作為一言堂的過程,由一個或個別部門考核,這樣有可能失去考核的公允性。考核還要交叉考核,由不同業務的部門人相互參與,有人可能會說讓外行考內行不是在扯淡嘛。其實不然,只要當初的目標責任書制定好了,可以拿著責任書對照檢查有關資料就可以了,有的就給分,沒有的就扣分,這樣就少了人為的感情分或者說平時的影響分。考核過程一定要認真、負責,一不能公事私辦,他平時跟我關系好,我們是一個領導分管的,就給他高分;二不能私事公辦,他平時對我不好,或著某次頂撞我了,借此機會我就公報私仇,找著扣分。這兩項都是我們考核過程中不可取的,使考核失去公平公正,難以達到目的。
考核人員要勇于擔當、實事求是。在考核的過程中,考核人員要認識到考核的重要性,吃透考核的內容,抓住考核的重點、難點,分清考核的細節。在資料查看,問詢時,要認真、細心,對查文案一致性,也就是說的和記錄的是一樣的,而不是分馬牛不相及;在評價打分時要客觀、實事求是,該給的分不能扣,該扣的分一分也不可多給;考核結果反饋時,要一針見血的指出缺點,誠懇的給出意見和建議,目的在于幫助提高。考核人員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大公無私的考核作風直接影響著考核的結果。
考核成績的統計,這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在這一環節出現疏漏或過錯,前面的考核工作將功虧一簣,抓好這一環節尤為重要。統計過程要多部門聯合執行,要嘛就是反饋意見時當場打分。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在一個單位,同部門間考核時,總會觸動到各自的利益,若是由一個部門或個別人統計,難免不會發生偏向的事件發生。統計小組在我看來至少由不少于五個部門、六人以上組成。一是參與的面廣了,公平性、權威性自然而然提高了,;二是參與人員多了,相互監督,相互提醒,出錯的幾率就小了,真實性就高了。統計人員是考核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很重要,也不可或缺,統計人員的個人素養要高,心懷要大度,公私分明,以一顆公正的心開展工作,保證考核結果的真實可靠,沒有瑕疵玷污考核的結果。
考核是新常態下的常態化工作,是評價一個人、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地方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推進工作、相互學習、相互了解、揚長避短、相互競爭、總結經驗的過程。考核工作是肯定成績、糾正缺點、獎優罰略的最直接手段,參與其中的人員都要重視,不能把考核交給一人或部門,而是要齊心協力,把最好的展現給別人,把最優的肯定給予被考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