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集
小學階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懷。
過年習俗1
那時過年沒有春晚,但春節卻是個隆重的、有儀式感的節日,對孩子更是個大日子,因為孩子們可以吃好的,穿好的,還可以放炮,看踩高蹺、舞旱船、舞獅子,看花燈,猜燈謎……家里更是隆重,什么刷房子、打煙囪、擦玻璃、打掃衛生、拆洗被褥、給孩子做新衣新鞋、采購、炸糕、炸馓子、炸油餅、炸丸子、炸魚、炸豆腐、蒸饅頭、包餃子、煮肉、貼對聯……數都數不過來,堆滿了記憶。還是從中選幾樣說說吧……
打煙囪
那時家里住平房,沒有暖氣,冬天全靠爐火取暖。最近黃磊、何炅制作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其中后面幾期就是冬天在山區平房里生活的場景,不過他們的平房和院子比我家的平房條件好太多了,我在節目中看到了一個曾經熟悉的物件——鐵爐子。黃磊他們在市場買的那種豪華型鐵爐子,我家八十年代后期才用過,以前用的都是那種簡易的、圓柱狀的、鑄鐵爐子,學校里用的也一樣。
那種簡易的鐵爐子,結構簡單,保溫效果不好,熱的快,涼的也快,有時爐火把爐子都能燒紅,有時爐火毫無生氣,冰冰涼,爐子底部對掉下來的爐灰也無遮擋,比較臟。
這種爐子都安著白鐵皮的煙囪。
煙囪是煙的通道,用一節節短煙囪和轉接頭接插而成,接插必須嚴實,不能露煙,尤其是晚上壓火時,如果煤氣泄露,弄不好全家都煤氣中毒。煙囪不能接的太長,不能拐彎太多,否則抽力不夠,火燒不旺,還容易倒煙。
那時冬天好像比現在冷,煙囪里的水汽和煙油,冷卻成水,被凍成幾掛黃色的冰凌,懸在煙囪出煙口,我經常把它敲下來踢著玩。
爐子冬天才在屋子里安裝,夏天拆除保存;爐子剛安裝時,很好用,煙囪抽力足,爐火燒的就旺。但爐子用了幾個月后,煙囪里就開始堆積煙灰,煙的通道變越來越細,出煙不暢,爐火不旺。
怎們辦?打煙囪!
打是真打,用棍子捶打。
打煙囪要把煙囪卸下來,拆成一節一節的,咣咣咣……拿棍子打,那煙灰啊,嘩嘩嘩……地流出來,接了一大桶——滿滿的、黑不溜湫的。據說這煙灰是很好的肥料,不知道是不是?
一般每個冬天,各家煙囪都要打一兩次,其中春節必定打一次,迎合除舊迎新、日子紅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