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里,我們時常身處各種矛盾中,小孩子之間的小矛盾更是層出不窮,五花八門。孩子們也在這些矛盾中不斷成長,慢慢學會承擔責任,學會擔當。
作為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辨別是非,教會孩子學會擔當,讓孩子明白要為自己的言行舉止帶來的后果負責。
1
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上午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讓我去一下醫院,說我兒子摔了。
扔下手頭的工作一路狂奔到醫院,孩子已經被推進了CT室。
站在CT室門口,我嚇得兩腿發軟,心里默默祈禱孩子千萬不要有事,眼淚不自覺的就流了下來,都忘記問老師事情的原委。
還好,CT結果出來孩子沒事,只是一點皮外傷,我懸著的心放下了,抱著孩子,我才想起來應該問一下老師,孩子是怎么摔的。
老師說是被一個小朋友推倒的,孩子仰面倒地,后腦勺重重的摔在了水泥地上,瞬間就起了個大包,她們也嚇壞了,就先送了醫院。
老師還說,她們已經嚴厲的批評過那個小朋友了,現在孩子沒事兒,還希望我不要再找那個小朋友的麻煩。
我當時的想法也是,四歲的小孩子懂什么,我怎么可能去找一個小孩子的麻煩。
但是,孩子犯了這么嚴重的錯誤,他的家長是不是應該出面說句話,哪怕給受了傷的孩子道個歉?老師說應該,太應該了。
可是這個孩子的家長卻沒有這么做,他們選擇了逃避責任。
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躲著我,總是錯開接送孩子的時間,一直到兒子頭上的傷完全恢復,我都沒有見到他們。
我跟兒子說,有這樣沒有擔當,沒有人情味兒的家長,那個孩子就很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以后盡量不要跟他玩兒,以免再受傷害。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又有一個孩子被他用同樣的方法推倒受傷,傷得比我兒子要嚴重些,那個家長也沒我這么好說話,又是住院,又是要營養費、精神損失費,折騰了好一陣子,讓他們花了不少錢,費了不少神,勞了不少心。
前幾天,在公眾號"親子派"里看到一篇文章,"別把孩子養成一個令人討厭的人。"
文章里說,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有打攪他人的行為,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并幫助孩子改正。
如果打著孩子天性自由的旗號,讓孩子肆意妄為,那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其結果往往是養出一個讓人討厭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說白了一個人的三觀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來自家庭教育。
這個小朋友的家長恰好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孩子犯了錯,他們不是積極主動地幫孩子改正錯誤,承擔責任,而是選擇了逃避,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他的家長,讓孩子聽之任之地這么發展下去,那這個孩子該多可憐啊,他最終很可能會成為一個令人討厭的人,而因為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他的人生可能會遇到比別人更多的不幸,人生路上他可能會錯過很多美好的風景,美好的事情。
這該是多么的不幸!
2.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有一天早上,老師在電話里氣急敗壞的吼,你馬上來學校,就現在,馬上。
我愣了一兩秒,然后迅速的跟同事交代了一下,又迅速的趕到學校。
老師的辦公室門口,我看到兒子和一個小男孩兒,一左一右站在那兒,兩個人的小臉都臟兮兮的,應該是剛哭過,而且兩個人都一臉憤怒的表情,活像兩個小門神。
很顯然,老師的氣也沒消。她氣呼呼地跟我說:
"兩個人打架居然能從教室打到操場上,教室里拿凳子,操場上互相往頭上扔沙子。別說同學們勸不了架,連我都差點制止不住,這還了得,你領回去吧,這樣無法無天的孩子我們不要。"
這些話她幾乎是喊出來的。
我給老師道歉,讓她先消消氣。
然后問兩個小門神:
你們兩打架?是真的嗎?我覺得不太可能啊!
你兩不是好朋友嗎?如果你們真打架了,就不怕別的同學笑話?
兩個滿臉怒氣的小家伙,臉上的表情開始緩和,繼而露出不太自然的笑容,最后慢慢變成兩個滿臉堆笑的小花貓。
兩個小花貓開始互相道歉,我錯了,我不該往你頭上扔沙子,放學去我家,我幫你洗頭。
對不起,我不應該聽別人的話,在你的作業本上亂畫,我給你買個新作業本。
哦,原來是這么回事啊!
好,既然都知道錯了,也道歉了,那就握手言和,我希望你兩之間以后再不要發生這樣的事。現在我們去找老師,給老師道歉,再寫書面檢討。
寫書面檢查的目的,是讓他們對所犯的錯誤認識更深刻些。犯了錯必須要懲罰,寫檢查也是一種懲罰方式。懲罰的目的,是讓他們懂得為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后果負責。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件事情我這樣處理是對的,因為兒子跟這個孩子本來關系還沒好到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的程度,但是這件事以后他們成了真正的好朋友,每天放學一起寫作業,周末一起上輔導班,中午去一個小飯桌吃飯,即使后來兒子轉學,現在又上了中學,他們的友誼還沒變。
孩子畢竟是孩子,心思單純,心底良善。遇到矛盾、沖突,家長一定要合理引導,不但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要教會他承擔責任,教會孩子怎么與人相處。
3,
兒子上中學了,上的是全封閉式的私立中學。
上學期有幾次周日去學校的時候他都找各種借口不想去學校,我和他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了一堆大道理,他才不情不愿的去了學校。
但是這學期剛開學才上了一周課,他又這樣,而且哀怨的說:這輩子什么時候才能從那個地獄一樣的學校出來啊!
他的這句感嘆讓我很震驚,因為這個學校的老師都特別負責任,特別有愛心,校園環境也不錯,食堂也不錯,孩子怎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寶貝兒,給媽媽說實話,在學校是不是老師不喜歡你?
沒有,老師對我挺好的。
是不是學校的飯很難吃?還一周見不到爸爸媽媽,感到孤獨,想家?
學校的飯還可以。想你們,想家,上學期有,這學期好多了。
那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一臉愁容,不說話了。
他爸爸覺得孩子有點反常。
是不是有同學欺負你了?如果有,一定要告訴爸爸。
這一問,孩子的眼淚瞬間就下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哭得一塌糊涂,把我和爸爸都哭慌了。
原來他們班有個非常調皮搗蛋的學生,留了好幾級,年齡比他們大好幾歲,每天中午去他們宿舍,要兒子給他買東西,如果不買就暴力相向,把他壓到床上擰胳膊掐脖子。
起初兒子反抗,跟他打,但兒子從小手善,雖然從八歲開始練跆拳道,可從來沒有真正跟人打過架,下不了手,所以遇上這樣的狠角色他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結果就是挨完打再去給人家買東西。
這不是不折不扣的校園暴力嗎?我憤怒了。我可憐的孩子,在學校里受這樣的罪。
爸爸更生氣,當時就要找那孩子去揍一頓。被我勸住了,我說,我們先找他的家長,畢竟是未成年人,應該先找監護人。
從老師那要了電話號碼,打過去,接電話的是他的媽媽,我極客氣的跟她打招呼,然后說明我打電話的目的。
結果我的話還沒說完對方就一陣潑婦罵街似的嘶吼,吼得我半天沒回過神。
"說什么呢,聽話的孩子誰往那送啊,我問我兒子了,他說他沒打人,你不要胡說八道,有本事別去那個學校,換學校啊………"
忍無可忍的我也對著電話吼了一句:我原來還不太相信我兒子說的話,但是現在我相信了,有你這樣的媽沒有那樣的兒子才天理不容,明天我就去找校長,但我也告訴你,如果你兒子再敢欺負我的孩子,你給我小心點。吼完扔了電話坐在沙發上喘粗氣。
怎么會有這樣的家長?這孩子也挺可憐的,攤上這么個不講理的媽!
我告訴兒子,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放心打,打傷了媽媽給他治療,一定讓他嘗到被打的滋味兒,還要讓他為自己的行為受到懲罰。絕對不能助長校園暴力的囂張氣焰。
我想起金星在金星秀里說過的一句話,面對校園暴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打回去!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了自己的尊嚴,絕不手軟!
我告訴班主任,這位同學的媽媽我沒法溝通。但是考慮到這個孩子的前途,我也沒有去找校長,希望她出面解決。
這幾周,孩子說那位同學再沒找過他麻煩。但是學習好的同學,比較聽話的乖的同學,都不愿意跟那位同學來往。大家越孤立他,他越到處惹是生非。
"五一"前一周,兒子回來說,那個同學在課堂上跟數學老師頂嘴,而且口出狂言,被學校開除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兒。
孩子走到今天這一步,家長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沒有教會孩子要為自己的言行造成的后果負責。
以前這個孩子被公立學校開除,家長花錢進了私立學校,現在又被私立學校開除,估計他們又找校長花錢去了。那么孩子從他犯的錯誤里得到教訓了嗎?他學會承擔責任了嗎?他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嗎?
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的人都會犯錯誤。孩子犯錯誤不怕,怕的是犯了錯誤還不知道自己犯錯誤了,還不用承擔任何后果,這樣下去很容易培養出一個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甚至是令人討厭的人。
作者:徐瑛子,微信號136693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