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一周的絕望與無助,霎時消解了。
上周屁顛屁顛地跑去面試實習,然后灰頭土臉地跑回來,不僅工作沒戲,更重要的是白白花掉車費將近兩百大洋,對于一個在雙十一都不敢買東西的吃土族來說,這個血出得有點大。
先說說那場面試吧,
問:“你們家有多少兄弟姐妹呀?”答:“四個。”
問:“噢?看來你們四姐弟就你學歷最高咯。”答:“沒有啊,我們都是本科畢業的。”然后又問了一些我姐姐和弟弟的情況。
中途,那個人資經理還看了幾分鐘電腦和手機。
問:“你有什么特長嗎?”答:“這個…額…手工算不算?”人資愣了一下:“寫作能力怎么樣?”答:“還行。”原來是想我答特長就是寫作呀,哎,沒猜出來。
問:“你有獲過什么獎項嗎?”答:“沒有。”問:“有得過獎學金嗎?”答:“也沒有。”場面就尷尬了,心想,肯定沒戲了。
大概面了5分鐘,人資說讓我等一下,副總再給我面一次。于是,我在辦公室等啊等,期間還看了兩份報紙,喝了兩杯茶,上了兩趟廁所,發呆了兩個小時,快5點的時候,副總終于叫我去面試了,然后自我介紹,再聊聊以往工作經驗,接著副總接了個電話,面試就結束了,叫我回來等通知,全程不滿5分鐘,Excuse me,我大老遠來面試,給點誠意行不行?
那天晚上,我就感受到了大學四年都沒有過的絕望。如果面試是要根據以往經歷來考察一個人的能力的話,那我算是一無所有了。
那天晚上,我想起了大一面試團學的時候,面試“官”那副“你什么都不會憑什么讓我錄取你”的表情,當時覺得是她們故作姿態,其實這就是社會對人的要求,借用在暑期學到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下,人就是一種商品,人家之所以會錄取你,是因為你有商業價值,沒有商業價值,對不起,門口在那里!
但是,比起工作經驗這種容易改變的外在因素,使我更痛苦的莫過于我的內心因素了。自從上了大學,我變得越來越宅,越來越不愛說話,越來越封閉,時不時地感到絕望,甚至一度產生輟學的念頭。變得很反感大城市,總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遠離這個喧囂而冷漠的地方。
一無經驗,二無熱情,我怎么在城市里生活。所以,當晚,第一次覺得人生好凄涼。
今天晚上,在我很煩悶地找實習的時候,突然覺醒我為什么一定要執著于找半年的實習呀,我可以找一兩個月的呀?或者是兼職呀?我的目標不就是為了攢錢實現畢業計劃嘛,頓時天開云散。
很早之前我暗暗給自己訂下了個畢業計劃,沒敢跟家里人說過,不過我想大姐肯定是反對的,二姐和弟弟和老爸也許會支持,老媽會罵我一頓但不會阻止,其實外在的阻力都不算阻力,重要的是我的心要夠堅定。
慶幸大學的我做了兩件明智之舉,去南沙實習,還有去廈門旅行。在南沙,我找回了久違的逗逼的自己,認識了一個很有親和力的群體。我在想,以前我太作繭自縛,總把一時的錯誤當成永久的錯誤,結果活得一塌糊涂。回校以后,認真看書,希望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認真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遇見。
暑假末尾,去了廈門旅行,在客棧認識了一個湛江的女孩,她是那里的義工,她說她的下一站就是去杭州,做客棧店員,我問她:“你這樣,可以養活自己和家里人嗎?”她笑了,讓我去問坐在旁邊的不怎么說話的店員小哥,然而小哥總是很害羞,也不回答,“剛開始肯定是沒什么錢的,不過如果做的好升到店長就可以了!”看她悠閑自若的神態,我在想,也許我就是下一個她。
一開始,我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不過偶爾迷茫一下,彷徨一下,絕望一下,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夢想還在的呢!
其實,那晚使我絕望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又去拔插在心里的那根刺了,只要我不管它,我就會沒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