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樓林立繁華的都市叢林,車水馬龍的大街在化雪后被風干留下泥濘,左手的窗外,新出的陽光映襯著散發著熱氣的美式咖啡,耳邊是那首被循環播放了的趙雷的-《家鄉》。我就坐在這里,離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最近的一角,用手中的筆,試著去描述那一葉葉春綠秋落,那一朵朵花開花落。閉上眼時間仿佛回到了從前,背景是小學音樂老師不停的拉響的那臺舊手風琴,吱吱呀呀的聲音回響在走廊,我穿梭在其中。熟悉的街道,走著,望著,再也沒有陌生的疑慮,只有熟悉的,疲倦。“流逝的歲月被沖抹,一切都變了。”
早晨從床上爬起來到餐桌前,一瞬間好似看到了高中時的自己正在桌邊吃著面包,還是當初的味道,母親的喚聲把我拉回現實,即刻,便與母親一同出門,不料面包房早已搬走。遺憾之余,母親反倒講,要前往新店為我購買,我有些嫌遠,不想她去。誰知她固執己見,只身上前踏上那輛擠滿了人的公車。望著她大衣的背影,笨拙的整理只與我出門才會肩背的漂亮小包,消失在公車前門。車輛徐徐開走,我在遠處好像看見她在車上的窘迫不禁心里好不難受,后悔沒有與她同往。離家半年,再見母親,她開心的仿佛小孩,可我眼里,她真的老了,容顏已逝,雙鬢已白,每次再見都察覺到她皺紋增加,尤其在她戴上眼鏡,拿著手機來問我怎么操作時,就更加的明顯了。
無盡的車道被車流填滿,慢慢的,天色已晚。杯子已不再冒著熱氣,這個城市也隨著時間流逝進入了下班的晚高峰。離開了坐了很久的咖啡店,來到了車輛轉彎的高架橋上,向遠望去,黃昏的余溫映襯著城市的邊際,淋下的陽光,照亮那些未歸家人的希望。這個城市一直在變,從東到西,燈光裝飾著整個橋段,在黑暗中,顯得格外出眾,像陰影中盤踞著的巨龍,身邊的朋友說:“這段橋連通著另一個城市。但還沒有修通。但燈光卻早早的亮起了。”我想,雖然這橋還未修好,但亮起的燈也并非浪費,他提醒著過往的人們。它讓來往的人們好奇,好奇這橋通向哪里,這種好奇也提醒著我們,提醒著,告訴著我們,這城市一直在發展,變化就發生在腳下。
家鄉于我的牽掛,更多的是那些讓我牽掛的人,親人、朋友。與朋友相見時間雖不多,但每次,都讓人印象深刻。五年前,我們騎著單車,迎著這城市正午的熱浪,穿梭在不同小區、大橋、湖邊、公園,上坡、沖刺,一整個夏天都無所事事。如今,朋友們都已不同于前,有了工作、事業,也有了煩惱,有了屬于自己的沉默。 ? ?那時的我們,在橋下的河堤旁打著籃球,在快餐廳吃著漢堡,在陽光下踩著單車,看著朋友的臉,我好像看到了從前的快樂,那種陽光明媚、無憂無慮的樂趣。點上一支煙,遞給老朋友,煙霧之間,沉默的彼此,我看到了更多的當年。而下,都已浮現在這張成熟的臉上。
帶著回憶,回到了搬家前,童年生活過的老街,夏天繁茂的梧桐樹,遮著路面灑下蔭涼,再看,光禿禿的樹干帶著冬天的柴火香味,布滿整個行道,遠處、腳下,干干的樹葉,踩著紅紅的地磚,吱吱呀呀。走著、回憶著,家鄉的變化,一點一滴,看,這是當年那家理發店,這是牛奶店,這是燒餅店,這是面店,這是通往學校的小路,還有那只流浪的小狗,賣菜的市場…… ? ?這就是我變化中的家鄉,一個我牽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