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我讀了8本書,聊聊都讀了些什么

圖源自網絡

我算四分之三個自由職業者,不坐班,平時除了吃飯睡覺,就剩下讀書寫字和劇本的相關工作。因此,我基本可以維持兩天讀一本書的節奏,這個月突如其來多了為期兩周的加急工作,實在無暇讀書,所以只讀了8本。

當然,數量并不能證明什么,僅僅是因為數字是最直觀的可以呈現一個人讀書狀態的方式。

下面就聊聊5月我讀的8本書。

5月,如是

1.《漫長的告別》 雷蒙德·錢德勒

攝影:尹沽城

我喜歡的長篇小說家除了福樓拜和保羅·奧斯特,就得數雷蒙德·錢德勒了。在短篇小說領域,除了塞林格、海明威和巴別爾,在我心里舉足輕重的就數雷蒙德·卡佛。

因此,我自戀到把自己的英文名取為Raymond Lee(雷蒙德·李),是為致敬。

《漫長的告別》是村上春樹最喜歡的書之一,他寫了2萬字的長序做推薦,并親自翻譯了日文版,從高中到現在,至少讀了20遍。夸張地講,這本書幾乎灌注到了村上的靈魂深處,他說:

“錢德勒的文字在某種意義上是極其個人化、具有獨創性的,屬于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模仿的那一類。”

經營小說的作者大概都有一種感觸,想要用最契合的字詞章句寫出心中所想,難比登天。

而錢德勒在寫《漫長的告別》時,說“不管怎樣,在現在這個階段,我能寫出心中所想,只要我想寫,就能完美地寫出來……用被人模仿和剽竊的文風繼續寫下去。”

這是一本偵探小說,讀罷后,反觀中國的偵探小說,就會想起阿丁老師的那句話——“中國現在還沒有可以稱之為文學的偵探小說”(原話非此,大概如是)。

故事的主角是雷蒙德·錢德勒最著名的菲利普·馬洛系列。馬洛偶爾認識了一個酒鬼,特里,因為某種特質,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成為了朋友。不久,特里陷入了一場富二代美女慘被雕塑砸爛腦袋的謀殺案中,他是嫌疑人,被害者是他的妻子。他幫助特里逃走,因此被警察傳訊,陷入了麻煩。不久,傳來消息,特里自殺。事情似乎已塵埃落定,但隨著特里的小姨子的出現,暢銷書作家的怪異行為,馬洛對案件的調查才剛剛開始。

馬洛自述:

我孤零零一個人,還沒成家,快到中年了,沒什么錢。我進去過不止一回,不接離婚案子。我喜歡酒、女人和象棋,還有些別的東西。

他是一個有孩子氣的人,他粗魯,卻正直,他沒有福爾摩斯般的聰明,卻肯為一個答案去冒險,他固守著某種傳統的東西,這個東西早已隨時代被其他人所摒棄,而他卻傻到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堅守。

馬洛的魅力讓你從第一行字開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似乎每讀一頁,都是逐漸走向告別。

另外,本書的文筆,對人物的描述,對場景的描述,節奏的掌控,對白的敘述,堪為經典中的經典。在我心目中,幾乎可與《包法利夫人》并駕齊驅。

讀完后,你會真正明白,為什么村上春樹對這本書會如此鐘愛。


2.《在這不幸時代的嚴寒里》 卡夫卡著

攝影:尹沽城

卡夫卡,稱之為“現代小說教父”也不為過。還記得大一那年在宿舍的床上,讀完《變形記》,整個腦袋就是懵的。私以為,我讀《變形記》第一句的反應和馬爾克斯是一樣的,原來,小說還可以這么寫。正因為卡夫卡的啟發,讓我看到了小說的無限的可能性,然后一頭扎進去,寫意識流,寫故事,寫現代寓言,寫成人童話,一切都歸功于卡夫卡這個老祖宗的啟迪。

《饑餓藝術家》《在流放地》《地洞》《判決》都是卡夫卡絕對值得一讀再讀的短篇小說。他的小說幾乎都涉及到了一種人類的困境和生存的寓言,先鋒性極強,甚至都有一點晦澀。而我,就是很愛。


3.《蘭波作品全集》 蘭波著

攝影:尹沽城

蘭波是一位天才,二十歲的年紀就留下了《地獄一季》和《彩圖集》,從此,屹立在世界詩壇,無可撼動。

他在同時代的普遍精神中覺醒,界定著許多未知,也界定著詩歌的邊界與可能。

我最喜歡書里的一句話:

我們一起流浪,去巖洞里飲酒,在路上吃干糧,我急于找到一個住所,確立一種生活。


4.《孤獨小說家》石田衣良著

圖源自網絡

故事講了一位寂寂無名的小說家在妻子疑似自殺后,與兒子相依為命,始終堅持寫作的故事。小說家最渴望的是獲得直木獎,一為獲得別人和讀者的認可,二為獲得可觀的收入,改善拮據的生活現狀。同時,小說家還糾纏于妻子的死亡與新出現的溫暖的戀情。貫穿全文始終的是,是父子情,是寫作,是對夢想鍥而不舍的追求,是一種半生的渴望和執著。

看到最后小說家終于獲得了直木獎,沒忍住,掉了淚。

但還是要不客氣的說,這部小說雖然簡單溫情,有治愈的效果,可距離經典還差得遠,剖去可取的溫暖治愈,就是一個爛俗的故事,僅此而已。


5.《陰翳禮贊》 谷崎潤一郎

攝影:尹沽城

這是一部美學著作。

我和谷崎潤一郎有一個很大的相同,那就是鐘情于在廁所里去感受一些東西,他所喜歡的廁所是有一定程度的微暗,徹底的清潔,靜寂得只能聽到蚊吶在耳畔嗡嚶,這些都是必需的條件。而我對廁所沒那么苛刻,不那么臭,不那么臟,抱一本書,讀到腿麻,然后再出來,冒著長痔瘡的危險在廁所經營文學,這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堅持到現在的習慣。

他說:我們欲迎合機器,機器卻歪曲了我們的藝術本身。是不是也是對電視、電影和手機的某種貼切的批判呢?

點題最顯眼的一句話是——美,不存在于物體之中,而存在與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

谷崎君通過建筑、瓷器、詩歌、膚色、種族等好多要素漫談古今東西,遣詞造句總會在溫婉低吟中讓你淪陷在他的一字一句中,就算不論其美學意義,但從文學角度來看,這也是一部極佳的散文著作。


6.《暗夜獨行客》雷·布拉德伯里著

攝影:尹沽城

大二那年,我們學院有一位老師,上課風格就是推薦書,推薦電影,然后放一部電影或紀錄片,四節課就這樣過去了。在他那龐大的書單中,有一部科幻作品《火星紀事》,我當時不以為然,后來有所了解,一直想看,卻也沒看。直到——

老雷的這部短篇小說自選集系列一共四本,我現在購置了前兩本,第三本近日會出版,第四本還遙遙無期。先來聊聊第一本,《暗夜獨行客》。

看第一篇小說《刮臉》的時候,我就被老雷的敘事速度嚇了一跳。且看他的第一句話:

“他馭馬沖入鎮里,還一路對著藍天放槍。”

什么鎮子?他為什么駕馬?他是誰?他有槍?他為什么拿著槍對著天放?還亂放?

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你會被老雷迅速地拖進故事的現場,跟隨主人公來一場冒險或是經歷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二十五個故事,跨越百年甚至萬年的時間,翻越海陸空天上地下外太空的地域,故事總是以最快的速度發生,最讓人惶恐不安的情緒下誕生,時而溫情,時而膽顫,時而惶恐,時而冷酷,老雷營造情緒締造浪漫的腦洞總是讓你嘖嘖稱奇,驚嘆不已。

最讓我覺得驚艷的莫過于《流放》,火星海岸邊有一座翡翠城,那里有人類恐怖小說里所描述的一切怪物巫師以及恐怖小說作者,尤以愛·倫坡為首。而地球上有一艘艦隊正帶著僅存的未被燒毀的恐怖小說和一些地球人來到火星。翡翠城里的女巫怪獸等都做好準備對抗即將到來的地球人,結果艦隊里的艦長下令將最后的書燒毀,結果,那些作家和作家筆下的狼人吸血鬼女巫怪獸等都隨著燒毀的書,灰飛煙滅了。


7.《親愛的,阿道夫》雷·布拉德伯里著

攝影:尹沽城

這是老雷自選短篇小說集的第二部。

同樣是25個故事,同樣的天上地下,無所不在。風格延續了《暗夜獨行客》,不過這部小說集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火箭》。

故事講述了一個家,窮,坐不起火箭去火星、金星和土星欣賞別樣的世界。因為,火箭和夢想是有錢人才可以擁有的。老頭子攢夠了錢,終于可以讓家里的一個成員去坐火箭了。全家人都很興奮,決定抽簽選取那個幸運兒,每次被選中的人都會找借口說自己去不了,最后全家決定都不去了,留著錢用來改善拮據的生活,也挺好。然而,老頭子不甘心,去廢品收購站買了一個報廢的火箭拉回家,讓孩子們住進火箭,給他們編織了一個關于外太空的幻夢,夢醒時,大家心照不宣地都說,已經看過火星和太空了。老頭妻子感激丈夫為孩子做的這一切。

我讀到了歐·亨利的有點底層民眾的感覺,日子苦,可是,我們依然有能力去幸福。


8.《年少荒唐》朱炫

攝影:尹沽城

5月我唯一讀的一本國產小說集。

朱炫解構武俠,解構漫威英雄,解構妖魔鬼怪,解構歷史傳奇,嬉笑怒罵,都是普通人的傳奇故事,底層人的蟄居隱世,大俗大雅,文風偏古,甚至泛濫,有細節,有情緒,但往往容易膩,成語俗語和文言詞匯的大量引用會顯得情感顯得浮夸,而一味的走套路也容易形成解構中的爛俗。

但總得來說,還是很驚艷的。

比如《河北萬磁王》,保定金剛狼的鋼叉是用來烤串的,灤縣鐳射眼想成為扛把子,張家口萬磁王實乃手撕鬼子的抗日英雄,等等;《計生委妖精辦的日常》,妖精遍地,為了嚴格控制妖精的人口數量,計生委妖精辦的主任便走上了強制妖精們控制人口的斗智斗勇中。

等等。

以上。

不要把讀書抬高到無所不能的地位,但也別輕視。至少,閱讀是我們庸常生活中一道還算明媚的光,可以撩動些不一樣的情緒或色彩。六月,不見不散。

THE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